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専欄2021.11.01
黃奕明
人們常說,挫折是成長必經之路。許多基督徒的人生之路也充滿崎嶇,但透過那些坎坷,我們能看見神恩典的記號。我們的主,是一位聽見哀聲的主,祂從來沒有放棄祂的兒女,總是看顧保守。
讓我們通過讀《出埃及記》5-6章,來看神為何是一位聽見哀聲的主。(關於作者這個系列的文章,前3篇分別發表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1.5.3;https://behold.oc.org/?p=48299,2021.7.5;https://behold.oc.org/?p=48870,https://behold.oc.org/?p=49401,2021.09.06 ,編註)
一、聽見哀聲的主
“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主啊,你為什麼苦待這百姓呢?為什麼打發我去呢?自從我去見法老,奉你的名說話,他就苦待這百姓,你一點也沒有拯救他們。’耶和華對摩西說:‘現在你必看見我向法老所行的事,使他因我大能的手容以色列人去,且把他們趕出他的地。’”(《出》5:22-6:1)
從摩西的經歷看,他的沮喪是可以理解的。他本來就不想去,現在受了挫折,這似乎證明他當時的猶豫與推託是有理由的。也可能摩西認識這位法老,知道他的剛愎自用——他不但不會聽摩西的話,反而會更變本加厲地苦待以色列百姓。
我們看到摩西在這裡抱怨神一點也沒有拯救他們。這顯露出摩西性格上的弱點:自卑自憐又自大自義。我想,自卑自憐是因為40年的流亡歲月,讓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如今,對於自己同胞的遭遇,自己不但無法幫忙,反而還連累他們。自大自義是他把矛頭指向神,他覺得這是神的責任,是祂苦待這百姓。
摩西的問題其實是不信,他的沮喪與抱怨,顯明他的不適任。但是為什麼耶和華非派摩西不可呢?耶和華對摩西說:“現在你必看見我向法老所行的事,使他因我大能的手容以色列人去,且把他們趕出他的地。”神沒有發怒,而是再度向摩西顯明自己是誰。
“神曉諭摩西說:‘我是耶和華。我從前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為全能的神;至於我名耶和華,他們未曾知道。我與他們堅定所立的約,要把他們寄居的迦南地賜給他們。我也聽見以色列人被埃及人苦待的哀聲,我也記念我的約。……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是救你們脫離埃及人之重擔的……’摩西將這話告訴以色列人,只是他們因苦工愁煩,不肯聽他的話。”(《出》6:2-9)
這段話中,“我是耶和華”出現了4次!以色列族長們知道,神是“全能的神”,希伯來語是(El Shaddai),意思是“全備和全能的神”。他們也知道,神的名字是“耶和華”,但他們並不明白這個名字的全部含義。
神在米甸呼召摩西的時候,曾向他解釋過“耶和華”一名的含義(自有永有的,參《出》3:13-14),但是現在,神把祂的名字跟祂要與百姓所立的約連了起來。我理解耶和華的名字是“我是全在永在的”——耶和華一直都在,祂與以色列百姓同在,祂是那位聽見哀聲的主!
可惜摩西將耶和華的話告訴以色列人,他們因苦工愁煩,不肯聽他的話。但人的不信不能廢掉神的信實。耶和華是守約施慈愛的那一位,是全在永在的神。摩西的沮喪與抱怨,也不能攔阻神的大能。
二、摩西的再度奉派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進去對埃及王法老說,要容以色列人出他的地。’摩西在耶和華面前說:‘以色列人尚且不聽我的話,法老怎肯聽我這拙口笨舌的人呢?’耶和華吩咐摩西、亞倫往以色列人和埃及王法老那裡去,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地領出來。”(《出》6:10-13)
耶和華沒有放棄摩西,祂在這裡顯出對於摩西的忍耐與寬容。當摩西感覺受挫折時,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進去對埃及王法老說,要容以色列人出他的地。”摩西說:“以色列人尚且不聽我的話,法老怎肯聽我這拙口笨舌的人呢?”這裡的內容與第4章重複,耶和華卻沒有計較摩西的猶豫與推託,摩西再度奉派。
與前面比較,這裡似乎是比較簡短的版本,唯一的差異是這次耶和華吩咐的是摩西、亞倫兩個人。亞倫作為摩西的發言人,是應驗了耶和華的話。接下來,聖經回溯了他們兩兄弟的來歷。
三、摩西的家族淵源
“以色列人家長的名字記在下面。……利未眾子的名字按着他們的後代記在下面:就是革順、哥轄、米拉利。利未一生的歲數是一百三十七歲。……哥轄一生的歲數是一百三十三歲。暗蘭娶了他父親的妹妹約基別為妻,她給他生了亞倫和摩西。暗蘭一生的歲數是一百三十七歲。……這是利未人的家長,都按着他們的家。耶和華說:‘將以色列人按着他們的軍隊從埃及地領出來。’這是對那亞倫、摩西說的。對埃及王法老說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的,就是這摩西、亞倫。”(《出》6:14-27)
這個家譜,證明了摩西的家族淵源。他與亞倫都是利未的曾孫。那時的人都很長壽,利未、哥轄、暗蘭的歲數相加起來約為400年,可能與4個世代相呼應,也有人認為家譜中可能有跳代,否則不可能是400年。我認為記載家譜的用意不在年數,而是為了承先啟後,一方面上接《創世記》中以色列十二族長名單,一方面是之後利未人被揀選出來的伏筆。
以色列人在埃及的遭遇,可以說是家道中落,因為約瑟曾是幫助埃及度過7個荒年的功臣,他貴為宰相,深得法老寵信。後來,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壓迫以色列百姓。(參《出》1:8-11)以色列人從此過著暗無天日的為奴歲月。摩西與亞倫都是在被壓迫之後出生的,摩西的出生更是特別,他居然逃過法老殺男嬰的命令,還成為法老女兒的養子,在王宮中長大。
四、非派摩西不可?
摩西的名字有特別的意義:“孩子漸長,婦人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裡,就作了她的兒子。她給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說:‘因我把他從水裡拉出來。’”(《出》2:10)從摩西出生開始,神就在看顧保守他了。他被揀選成為一個特殊的器皿,在神永恆的救贖計劃中,扮演一個歷史性的角色。
在摩西完成使命之前,必須先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領袖,就像孟子所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今天所讀的經文中,我們可以學到領袖塑造的3堂課:
- 經歷人生的挫敗
摩西的挫敗不僅僅是被法老打臉而已,他可以說是信心全失。40年的牧羊生涯,本來就讓他的雄心壯志消磨殆盡,等到手裡有了神的杖,他又忘了自己是誰了。人就是這麼矛盾,自卑與自大就在一線之間。等到行不通了,他又怪罪神:“主啊,你為什麼苦待這百姓呢?為什麼打發我去呢?自從我去見法老,奉你的名說話,他就苦待這百姓,你一點也沒有拯救他們。”
其實,神一直都在,祂是那位聽見哀聲的主!祂不但聽見以色列人的哀聲,看見他們的苦情,祂也聽見摩西的抱怨與哀求。有時候我們會遭遇人生的挫敗,甚至是折磨,我們呻吟:“還要忍受多久?”
這是領袖塑造最難的第一課,沒有牧羊的40年,就無法應付後來的40年曠野漂流。對自己的徹底失望之“我不能”,反而是“神能”的起頭!主耶穌的名字“以馬內利”“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1:14)主耶穌的同在,是體會我們的痛苦,祂甚至為我們捨命!
我想到自己的人生,也充滿了神的憐憫。套句周星馳的電影台詞:“黃奕明,爛命一條!”但反而是在人生的谷底,才是鹹魚翻身的契機。主沒有嫌棄我,也沒有放棄我。我在巴黎的那些年,祂賜福給我;我在婚姻關係的低谷,感謝主聽見我的哀聲,挽救了我的婚姻!
- 承傳救贖的使命
耶和華沒有放棄摩西,祂也不會放棄你。領袖塑造的第2課是,要知道神比我們有耐心。救贖的使命是需要承傳的,神不厭其煩地曉諭摩西,三番兩次差遣他和亞倫兩個人——在後面我們還會讀到,其實是超過10次。
不!問題不是法老的硬心,而是為了塑造摩西和亞倫,救贖的使命必須內化成為他們的信念!華人教會有一個著名的爭論,是關於“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我認為,這其實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命題,因為救恩的永恆性是在乎施恩的神,而不在於善變的人。一次得救所說的只是短暫的現象與經歷,與永遠得救所定義的並不相同,也許更合適的命題應該是“聖徒是否永蒙保守?”的教義。
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信徒,必定會關心他人的得救與否,我們會努力傳福音正是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承傳救贖的使命,是每個真正得救的人一定會做的事,而這也是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祂不僅要救我們,還要我們與基督一同得勝,並且最後在天上得賞!
- 重拾真實的身份
摩西和亞倫的家族淵源印證了神永恆的揀選,不是因為血統的純正,而是因為祂的憐憫。“西緬和利未是弟兄;他們的刀劍是殘忍的器具。……因為他們趁怒殺害人命,任意砍斷牛腿大筋。他們的怒氣暴烈可咒;他們的忿恨殘忍可詛。我要使他們分居在雅各家裡,散住在以色列地中。”(《創》49: 5-7)利未的子孫其實本來並不光榮,但是在雅各的預言中,他們成了祭司的家族。
摩西重拾真實的身份,一定經過心裡的掙扎。聖經上寫道,“摩西因着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來》11:24-25)在尋找真實的身份問題上,我們肯定也會經歷掙扎。我們的家族淵源決定了我們應該承傳的使命——因為我們都是天國公民,我們不屬於這個世界,也不該與這個世界同流合污。
任何一個政治議題,即使再冠冕堂皇,都有政治計算與利益,基督徒的聲音,不應是謀求某個特殊族群的利益。因為我們面對的法老,不是美國政府或是白人,而是這世界的王——掌死權的魔鬼。而基督已經得勝了,我們要對撒但說:“耶和華這樣說: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
這是領袖塑造的第三課:重拾天國公民的真實身份,確認自己的蒙召來自神的揀選,祂要我們這群北美華人基督徒扮演特殊的角色——領祂的百姓出埃及!
最後,也許有人還會問,神非派摩西不可嗎?我的答案不是因為摩西有什麼了不起,而是因為神的揀選與憐憫。
今天,神也同樣揀選與憐憫我們。我要鼓勵弟兄姐妹,你們作同工的,不要害怕挫敗,要知道,“我不能”是通往“神能”的唯一途徑;不要只求服事的效能,更要認識所服事的主,確認祂對我們的揀選與憐憫!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