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
本文原刊於《舉目》27期
《舉目》25期28頁的文章〈你這樣做會讓人跌倒〉,提到近來北美教會的現象:許多有恩賜又熱心的基督徒在教會裡服事,因為受到弟兄姊妹批評“你這樣做會讓人跌倒”,結果受傷,以致於不再事奉,造成教會人才的一大流失。
此文分析指出,“你這樣做會讓人跌倒”是按照誰的標準?又讓誰跌倒?就事論事,認為這句話不應被無限上綱地濫用。
筆者非常同意這個看法,但此文似乎只說了一半,如同保羅解釋基督徒是否可吃祭物的上半部。下半部關於面對此事當如何處理,在服事中受傷的基督徒要以何種態度來面對,此文似乎並未觸及。因故不揣淺陋,補上幾句,盼能提供另一個觀點供讀者參考。
我們都瞭解“有人的地方都一樣”:都有七嘴八舌的問題,教會也不例外。所以任我們怎樣議論分析,仍難堵眾人悠悠之口。所以若要挽回人才,減少事奉同工的陣亡率,倒不如幫助弟兄姊妹對事奉有個心理裝備:事奉路上,恩賜和熱誠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條件,而是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這包括調解糾紛,處理衝突,容納軟弱肢体,接納批評,和饒恕傷害你的人。
許多事奉都是在批評中成長、成熟的。也可以說,受批評是服事的必修課程。因此保羅所有書信都呈現這樣的 心態,不畏批評,只力求自己能不讓弟兄姊妹跌倒。凡事都可作,但不都造就人;凡事都可行,但不求自己的益處,但求眾人的益處。保羅讓我們看到的是,學習人 際關係課程,是成為屬靈領袖的必經關口。
換句話說,學習處人,是事奉能不能存續的重要試金石。因為教會基本上就是服事神、服事人,不同於 屬世的搞事業或辦公司。與人和好的重要性常超過事奉的果效有多成功;做得對,不如做得融洽合一。這也是為何《成長神學》(編按)一書會提出:“成長,是把 和好看得比公平更重要”。這樣,才會讓世人看到我們基督徒的事奉,是因為愛。
然而成熟前,都有脆弱的時候。因受傷而停止事奉或換教會的, 若只是暫時需要療傷空間,這並無妨,神也有憐憫,會賜下安慰。但若長此離開事奉跑道,便是逃避學習功課或成為事奉逃兵。旁人無論如何証明他對,別人錯,也 無法幫助受傷的弟兄姊妹真正站起來。因為即使他勉力而行再回來服事,遲早又會碰上有人說長道短,到那時,又當如何呢?
或者說,真正有心學 習事奉的基督徒,不會因為傷害而停止事奉或離開教會。他若停止,應只為等候神,求應証,或在靈裡安息求餵養。但心態上卻不會離棄或逃避。因為所有的服事, 都是來自神的託付,所有服事的“人”,都是神託付給我們的羊。我們只能鼓勵自己服事成長的方向,是能學習保羅“為父”的心懷,或耶穌“牧者”的心腸,“被 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林前》4:12-13),盡量反求諸己,吃苦當吃補。這是一種服事上的重要學習。
其實不管是從聖經還是生活裡,都可看到服事中能吞下多少的委屈和痛苦,就定義了神日後使用的格局大小。所以,不妨視一切批評為關口,但絕非終點,這是服事的正常心態。而且,適者生存。
編按:《成長神學》,克勞德與湯森德博士﹙Henry Cloud & John Townsend﹚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4。
作者是自由作家,現住美國洛杉磯。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