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建造──從大使命看教會的門徒訓練(洪予健)

洪予健

本文原刊於《舉目》24期

       筆者應邀外出佈道時,常有機會接觸到各地(尤其是北美)華人教會的牧者與同工。可以說,無論是私下交流或公開答問的場合,大家很少有不談到“門徒訓練”這個題目的。多年下來,筆者發現:從實踐的層面上看, 當前華人教會的門徒訓練也算是有點規模;不過若仔細檢視,一般傳統的門徒訓練在觀念、型態、與內容方面,似乎還是有值得再思之處。本文將在這三方面稍加評 析,期能拋磚引玉,大家一起來思辨探討,好讓華人教會的門徒訓練在聖經啟示的光照中不至走偏。

壹、觀念:門訓是不可或缺的事工,還是酌情辦理的選項?

       首先,門徒訓練常被認為是教會眾多事工中的一個選項。在許多教會中,門徒訓練並不是基本的、優先的、必要的事工。

       我們會聽到基督徒彼此這樣問:“你們教會做不做門徒訓練啊?會眾參與門徒訓練的比例有多高啊?”讓人覺得好像教會的門徒訓練是可做可不做,會眾也是可參加可不參加。

        教會情況允許,就做門徒訓練,如果情況不允許,就等到行有餘力再做;會眾如果有心,就接受門徒訓練,要是沒興趣,那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也就是說,事工如果有緩急先後,許多人的觀念是:主日崇拜、各類團契、關懷探訪,這些事工是會眾共同的需要,所以非有不可;至於門徒訓練,那是為教會中少數有追求、肯擺上的弟兄姊妹所特別開辦的,因此優先順序只好排在後面。

        然而,根據聖經的教導,門徒的訓練與造就不應該只是選項,而應該是必要的事工。主耶穌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28:19-20)。

        多數基督徒一想到這段有名的“大使命”經文,就想到傳福音。大使命是要傳福音沒錯,不過大使命不是只有傳福音,大使命同時包括門徒訓練。

        主耶穌頒佈大使命時,除了要我們傳福音之外,還將門徒訓練的工作交給了教會——祂要教會負起“使萬民作門徒”的責任。因此門徒訓練不但是教會必須做的工作,事實上也應該是教會事工的重心。

       更進一步說,主耶穌也很明顯地強調:教會的任務不是要訓練一部分人或少數人,而是要使“萬民”有做基督門徒的心志,然後奉父、子、聖靈的名接受洗禮。

        這讓我們想起主耶穌所講的另一句話。祂說:“我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1)。兩相對照,我們可以確認教會的兩大任務:其一就是對外傳福音,使福音傳遍天下;其二就是對內造就信徒,使信祂的人都成為跟隨主耶穌的門徒。

        雖然這兩項任務的對象不同,但傳福音的事工和造就門徒的事工是必須緊密配合、一以貫之的──教會要把每一個人都完完全全地帶到主耶穌、神的寶座前。

        然而在許多教會裡,門徒訓練變成專為少數人特別安排的培訓,好像開小灶那樣。這情況說明了一個不正常的現象:教會若領了“萬民”來信主,作主門徒的卻可能只 有“百民”;不是“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而是“羊得生命,有些得的更豐盛”。為什麼會這樣?問題很可能就出在:我們將傳福音、建立教會,與門徒訓 練這兩項本應一体相連的事工,割裂為相對獨立的兩個領域。

      怎麼割裂的呢?我們帶領人信主,若不是跟“這人將來要成為門徒”的長遠目標連在一起的話,所傳的福音可能就有許多虧損。

       當代教會在傳福音時一個很大的欠缺,就是一味地講主的愛。我們同意,為了照顧福音朋友脆弱的胃口,我們要先餵他們靈奶,不能一開始就叫他們吃乾糧。但這個靈奶必須是為了他們將來能夠吃乾糧而作的預備;不但能餵飽他們,同時也必須是純淨的。

       傳講上帝的恩慈、憐恤、安慰、眷顧,這都很好,也確實描述出上帝形象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在必要的時候,我們還是不談到神的公義、神的聖潔、我們在祂面前怎麼 認罪悔改、怎麼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耶穌的話,這樣的靈奶恐怕就像人工配方的嬰兒奶一樣,就是少了一些能產生免疫力及抵抗力的必要營養成分,也恐怕餵 養不出心志健壯的門徒來。

       領人歸主不容易,因為真理讓人聽了扎心、坐立難安、甚至產生反感。為了讓基督教顯得比較“貼近人情”,因此將全備的福音刪刪減減,略而不談十字架討厭的地方,而只是一再強調可以從主得好處。這樣的策略也許一時容易見效,但這種教導只會使教會整体逐漸變得軟弱無力。

      久而久之,教會就出現了“信徒”和“門徒”之分:信徒受洗就好,門徒才需要受訓;信徒聚會就好,門徒才需要事奉。可是在主裡,這兩者應該是沒有分別的:信徒 就是門徒,門徒當然更是信徒;信徒都知道他所蒙的恩不在於今生的福份,而是“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腓》1:29)。持著這樣的 人生觀,才算是有門徒的心志了。

貳、型態:門訓是群体生命共同的成長,還是少數菁英個別的栽培?

      傳講的福音不全備,使 得主日崇拜、各類團契,都以照顧多數信徒的軟弱為事工的中心。我們作牧者的,往往有意無意地在主日講台上照顧“一般會眾”,餵養的只是靈奶,講“愛”和 “得救”;到了特別的門徒訓練班才開始講“背十字架”,進一些乾糧。但這樣一來,教會就會出現門徒來源的問題。

      因為在整体講台教導不強的情況下,很難從這裡面湧現出真正体會到神心意的門徒。在整体靈命素質比較軟弱的情況下,想要門徒訓練做得有聲有色,幾乎無異於緣木求魚。

       不但如此,如果我們作牧者的,在心裡不把教會所有的信徒都一起放在門徒的定位上來牧養的話,那麼在帶領教會時就會感到格外吃力。因為那一頭要照顧信徒、這一頭又要培訓門徒,長期下來必然有心力交瘁、難以兩全之苦。

    那麼,門訓既是不可或缺的事工,教會又該怎麼行呢?     大森林裡的樹木一棵棵都是又高大又筆直,這是因為它們成長在健康的生態環境中;若是將其中一棵樹單獨移植到曠野,它就很難成材了。

       我們並不反對教會設置針對性的訓練課程或師徒制的帶領方式,來培訓門徒。這裡要強調的是:個人靈命的成長和群体靈命的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萬一教會整体的靈命 生態貧瘠無力,門徒是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中被單獨培養長大的;即使培養出來了,也比較容易帶有屬靈貴族或個人英雄的孤高習氣。能長期站穩事奉崗位的不但為數 不多,有些甚至落落寡合、不易與其他肢体相處,造成了整体事工的困擾。

        聖經的教導經常強調教會整体的建造,《以弗所書》更特別談到被造的群体性,以及“與聖徒同國”的重要性。主耶穌基督要我們明白,“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2:21-22)

       同被建造是如此重要,所以我們做門徒造就事工時,眼光應該是全教會的:不但教導是全教會的,要求也是全教會的,大家一起操練、團契、查經、敬拜。

       這樣,將目標放在群体生命共同的成長,過程固然較為複雜迂迴,也不易看到立即的成效;但只要教會整体的生態改善了,門徒的心志便會在會眾中普遍萌芽。在這種情境下漸漸茁壯長大的門徒,也比較具有屬靈体質強健、容易互相配搭的優點。

       像保羅提攜提摩太那樣的師徒式門訓型態確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在造就領袖時。不過我們也發現,保羅是把提摩太放在信仰群体裡,在教會建造的過程中指點、教導提摩太的。這從《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都可以看出來。

       因此,我們認為,門徒不是單獨地被百般呵護栽培出來,而應活在真實的情境中──他活在這個世界當中,活在神的面前,也活在神的家中。牧者努力的方向,應該是 先讓教會確實成為真理的柱石與根基,而不是為少數人另闢蹊徑。當教會信徒在愛神的同時也能愛弟兄姐妹,以致眾人可以彼此激勵、在切切實實的事奉中一起長大 時,我們就是在遵循大使命了。

參、內容:門訓是要熟練仁義的道理,還是熟習教會的事務?

       傳統門徒訓練的內容大多集中於如何讀經禱告、如何與神親近、如何傳福音、如何在教會中學習事奉與帶領等。這是正規的基督徒教育,不過涵蓋面似乎稍覺狹隘。

      一個符合聖經的門徒訓練方式,應將目標放在領受上帝整全的真道上,訓練出來的門徒不只能養成良好的讀經禱告習慣,更要知道如何掌握整本聖經的解經總原則,建 立起一個整全的基督教宇宙觀。畢竟唯有熟練仁義的道理、明白神全備的啟示、心竅習練得通達,傳福音時才能夠“在上帝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 (《林後》10:4)。

       我們華人教會在傳統上不夠重視教義性、系統性的解經,無法在聖經的根基上建立起純正的、整全的、有能力批判俗世文 化的信仰体系。有些華人教會領袖甚至有反智的傾向,認為屬靈人應該專心讀經、禱告、聚會、事奉就好,至於信仰中的提問、分析、思考、辯論等等則是“魂的活 動”,於靈命有礙;而政治、經濟、科學、哲學等文化潮流更是不應也不必過問的屬世範疇。這樣的心態也許閉關自守還行,傳揚福音卻絕不適宜。

       當今科學主義、共產主義、民族主義、進化論、後現代主義、新紀元運動等等,都是影響當代中國人至鉅的堅固營壘。它們會如此猖狂,並不是神的道沒力量將各樣的 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而是許多有心傳福音的基督徒雖然熟讀聖經,對神的道卻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無法提起聖靈的寶 劍,攻破世間學說主義的要害,將人的心意奪回。

       基督徒要認識真道,也要瞭解世界。牧者不僅要傳講真理,幫助信徒生命扎根,也要批判世界思 潮,好幫助信徒脫離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活出在世而不屬世的生命。門徒應具備的品質,是在事奉中懂得大家一起來配搭,在傳福音時也能夠識透各種各樣使人 失喪的思想、主義、潮流。他不是只在教會中事奉,更是在世上成為光與鹽。所以,門徒一定要放在真實的群体當中來造就,也要放在真實的世界當中來造就。

       筆者所牧養的教會,成員大多數是從大陸來北美的移民。十多年下來,深深体會到,若要在主裡成為真實委身的門徒,就必須不斷地拆毀無神論、唯物論、進化論那些 與神為敵、妨礙我們生命進深的思想。諸如“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的標準”、“世界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落後就要挨打”等等舊有的觀念,若不先識別其 謬誤,將之清除乾淨,我們心中實在很難有容納真理的地方。而在清除世間學說瓦礫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愈發認識到神話語的寶貴,更知道如何來禱告、如何來事 奉、如何來為主作見證。

       “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來》6:1)。但願神的門徒都熟練仁義的道理,不但自己心意更新而變化,更擔負起文化更新的使命,讓那些知識分子、文化精英因為不得不承認自己生命的敗壞而感到羞愧,進而歸順基督!

作者來自上海。1991年獲美國賓州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992年蒙召入讀溫哥華維真神學院。1996年5月起任加拿大溫哥華信友堂牧師訖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