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GBTQ+ 知多少?(羅應金 )2022.08.10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2.08.10

羅應金

【編按】愛的關係始於認識。瞭解LGBTQ+族群並接納他們,不代表是對聖經真理的妥協,而是確認他們也是上帝所愛,如同你我一樣的罪人——不同意不是輕視,也不是否認基督同樣為其捨命。

希望本文有助於基督教會,以真理的智慧、憐憫和恩典,跨界成為不同群體的朋友,同享福音的盼望:與上帝和好,以上帝為樂。有興趣者也可參考:

《如何看待同性戀(陳濟民)》《誰是同性戀文化中失落的一代?(王敏俐)》《“有愛無類” ——愛神,也當愛同性戀者(陸尊恩)》

前言

一、 科普LGBTQIA+

A. 性別焦慮(Gender Dysphoria)

  1. 不是自找麻煩

  2. 偏見不等於事實

  3. 風氣敗壞社會有責

  4. 性開放≠性別認同開放

  5. 所多瑪>同性戀

  6. 瞭解≠贊同

  7. 瞭解先於反對抵制

B. 間性(Intersex)

  1. 女僞雌雄同體

  2. 男僞雌雄同體

  3. 真雌雄同體

C. 變性(Transgender)

D. 同性(Homosexual)

二、因應的認知與態度

A. LGBTQ不再是科學上的問題

B. 性別焦慮不等同情慾問題

C. 強勢宣告徒增傷害

D. 以智慧和愛陳述聖經

E. 心理輔導防患未然

F. LGBTQ也是少數族裔和文化的問題

G. 以宣教精神學習和參與

H.所多瑪和蛾摩拉的再思

結語:除了LGBTQ之外

前言

(回目錄↑)

你看過雌雄嵌體(Gynandromorphism)的鳥嗎?這是2021年2月23日《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的新聞。該鳥的身體雌雄各半(圖如下)(註1)。

這種主要出現在北美的紅衣主教鳥(Cardinals),雄性是紅色,雌性是白色的(圖如下)(註2)。

《今日美國》的報導中又提供了一些昆蟲及動物雌雄嵌體的實例。(圖如下)(註3)。

除了雌雄嵌體,在動物中也有雌雄同體(Hermaphroditism),如蠕蟲,具備雌雄兩性的生殖器官。

在人類中雖然沒有雌雄嵌體,但是有雌雄同體,亦既“間性”(Intersex)。然而其性器官外表通常不易區分男女。(註4、5)

除了雌雄嵌體和雌雄同體外,某些動物也有同性行為。它們和人類的同性行為是否一樣?間性若是與性染色體(Sex Chromosome)的變異有關,那麼同性呢?到底同性戀是基因還是心理問題?還是有其他環境因素造成的?變性又是什麼原因始然?科學家對這些問題的瞭解和說法又是如何?

多年前,筆者與認同傳統家庭價值和男女婚姻的大多數人一樣,對同婚和變性等議題感受不佳,心態上是抵制的,也缺乏去深入瞭解這些問題的動機。

但這幾年,目睹美國社會越發的兩極化,開始覺得若不明就裡一味地反對,不但於事無補,也無法踐行耶穌“愛鄰舍”的教訓。於是為了探討真相,開始學習一些相關的資訊和書籍。希望基於聖經教導的立場,從科學、以證據為依的方式來做基本的認識和瞭解。

一、 科普LGBTQIA+

(回目錄↑)

沒想到一開始閱讀,就被大量網上從未接觸過,又相當圖像化(graphical)的資訊震撼不已(包括上述的“間性”)。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特殊的專有名詞,用來說明LGBTQ族群中各種不同的性傾向及其分類等等。(註6、7)

或許這樣的資訊可以幫助我們,除去對LGBTQ不必要的誤解和對立。最重要的是以基督的愛帶領他們進入主的家中。

筆者在附註中選擇了若干立場中立的參考資料供讀者進一步的探討,包括書籍、科學論文、媒體報導和視頻等。希望讀者都能一覽,以補足筆者敘述或有欠周全之處。

至於這些資訊內容的可靠性,除了依資訊本身的出處之外,主要是以美國芝加哥惠敦學院(Wheaton College)臨床心理學教授馬可•雅皓思(Mark A. Yarhouse) 寫的兩本書的內容(註6、7)為依據來參考和對證。分別是2015出版的《認識性別焦慮》(Understanding Gender Dysphoria)和2020出版的《新興性別認同》(Emerging Gender Identities)。

雅皓思是一位福音派基督徒(註8),專門輔導包括基督徒在內的同性戀和變性人。

本文純為科普性質,不做學術性的討論。所有的敘述,除了有標明附註的地方之外,其餘都是依據雅皓思教授書中的內容來和讀者分享。若對所提供的資訊和書籍的內容有引述不正確的地方,純屬筆者的責任。

A. 性別焦慮(Gender Dysphoria)

(回目錄↑)

筆者在小學時有一位女老師,平時都穿男裝,說話聲音較為低沉,對同學非常有愛心,是當時的訓導主任。常和另外一位女老師同進出。這是在60多年前的台灣。

大約七八年前,筆者在加州矽谷一個城市的餐廳裡看到一位服務員,像是一個初中生年紀的非裔,穿著整齊,但服飾有些特別,分不出是男裝或是女裝,講話的音調也非常特殊。

如今才明白以上都是一些性別焦慮的例子。

學術界已不再用“性別認同障礙”一詞,而用“性別焦慮”。“障礙”多少有病變的意思,但從醫學的角度來看並非如此。而“焦慮”最符合當事人實際的心理狀況和臨床上的認知。

“性別焦慮”是代表因為感覺個人在心理上的性別(gender identity)和在生理上的性別(biological sex)不一致而產生的焦慮,覺得自己活在一個性別錯誤的身體內。

焦慮的程度因人而異。輕微的或許自己可以掌握適應之,或許可以透過輔導而不需要任何藥物治療;嚴重的則需要用荷爾蒙,甚至要手術,否則可能會導致嚴重抑鬱,有些甚至自殺。

“性別焦慮”一詞不僅僅是指有變性傾向者,也包括有同性傾向以及傳統男女兩性之外的所有其他狀況,例如前述的“間性”(Intersex)、對男女都無感的“無性”(Asexual)、以及心理性別在男女之間或之外的“性別酷兒”(Genderqueer)等等。

以上種種情況,目前在臨床上的認知是:非遺傳的,非精神疾病,非個人的選擇,也缺乏確鑿的證據是成長環境的因素造成的。科學家對上述各種性別焦慮的原因尚不明白,仍在繼續研究中。因此只能就個案實際的狀況來選擇最適合的療癒方案。

由於學術界對性別焦慮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代表不同情況的項目也不斷地被細分。譬如將“間性(I)”和“無性(A)”從“變性(T)”中分出來,又預留(+)作未來繼續分類之用。

除了傳統二元的男女性別之分,其他類別之間也具有光譜似的糢糊連續性,很難一刀切的劃分清楚。譬如說“間性”人也可能自我認同是男或是女;“無性”人並非沒有性慾或生育能力;同性戀者也有最終選擇荷爾蒙治療或變性手術成為變性人的種種,這其間頗為複雜。

本文僅就間性、變性和同性3項比較常在媒體上看到的,和大家一同分享學習。

下面是LGBTQIA+ 的簡單定義:

L: Lesbian(女同性,Female attracted to female)

G: Gay(男同性,Male attracted to male)

B: Bisexual(雙性,Attracted to both or all sex orientations)

T: Transgender(變性,Sex does not match gender identity)

Q: Queer(非異性戀的通稱,Umbrella term for all non- heterosexual)

I: Intersex(間性,Sex anatomy and characteristics not clear)

A: Asexual(無性,Experience no sexual attraction to other people)

+: Other identities(其他)

(回目錄↑)

幾點說明

以下是筆者依據所學習的先說明幾點,希望能幫助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客觀的來探討這議題。

1. 不是自找麻煩

在傳統男女二元性別(Binary Sex)的社會裡,LGBTQ一向是被歧視、騷擾、甚至被殺害的。光從這點看,他們應該不會故意去選擇在環境和心理上,都有極大壓力與危險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如同性和變性等。但科學尚不能說明是什麼原因造成。

2. 偏見不等於事實

雅皓思的書中提到,有一位守獨身的基督徒,也是個男變女的變性人。她說,一般信徒總是把LGBTQ等同情慾(lust)。這是對LGBTQ缺乏認識而造成的偏見。若是直接等同於情慾的話,異性情慾問題或許更嚴重。

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2021年3月16日在亞特蘭大城,一個有性癮的男子持槍殺害了3個按摩中心(Spa)的8個人,其中6位是女性。理由是這樣可以免得他受誘惑。該嫌犯一家人都是固定去教會的基督徒。而這些按摩中心並無從事色情服務的證據。(註9)

3. 風氣敗壞社會有責

神職人員和童軍團長(Scout masters)性侵男童,已婚男士召男妓的,這些並非同性戀或有性別焦慮者。他們只是找容易欺負的對象發洩性欲,或尋找不同的逆性性刺激經驗。

醫護人員性侵病患、隨隊醫生性侵體操隊員、跨國販賣未成年女孩當性奴等例子,都是社會風氣敗壞的結果。這些和LGBTQ並無直接關係。

4. 性開放≠性別認同開放

LGBTQ在美國的人數和亞裔的人數都分別在5%左右,屬少數族群。所以若把LGBTQ想成是美國社會道德敗壞的原因,有失公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的LGBTQ平權運動和70年代開始的性解放亦無直接關聯。“性開放”和“性別認同開放”不是同一件事。

5. 所多瑪>同性戀

《創世記》19章的所多瑪、蛾摩拉事件,《士師記》19章的基比亞事件,都是性氾濫和道德淪落的結果。那些匪徒可能都不是同性戀,否則羅得不會要交出他的女兒(幸好神人阻止)。那位利未人也不會推出他的妾去代替,讓匪徒淩辱致死。

所以,若一談到所多瑪、蛾摩拉事件中的逆性性行為,就只聯想到同性戀,而忽略了異性戀者也會行逆性性行為,這是否正確,值得慎思明辨。(對《猶大書》1:7的釋疑,可參《丁道爾註釋》。這兩個城市應該充滿了包括同性性行為在內的各類性放縱。編註)

6. 瞭解≠贊同

瞭解LGBTQ族群並接納他們,並不代表贊同他們的生活方式,也不表示對聖經真理的妥協。而是確認他們也是上帝所愛,所希望拯救,如同你我一樣的罪人。

因此在瞭解他們的過程中,不宜先簡單粗暴定罪他們的生活方式,無限放大他們對社會可能的負面影響。這樣反而更拉開和他們之間的距離。瞭解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並引領他們回到主的羊群中。

7. 瞭解先於反對抵制

至於華人最關心的,除了學校的性教育之外,就是有關LGBTQ的教材內容、學校廁所浴室的使用、做變性手術不需通知家長、同性婚姻合法化、各種LGBTQ團體的遊行及“奇特”的穿著等。此外,媒體、電影和廣告也越來越多出現同性畫面,激進的LGBTQ組織的言論和行動,對青少年不良的影響等等。這些現實的關切可以理解,也凸顯了我們需要更多瞭解LGBTQ。

B. 間性(Intersex)

(回目錄↑)

“間性”主要有三種情況:

1. 女僞雌雄同體

女僞雌雄同體(Female Pseudohermaphrodite or 46XX Intersex)產生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母體在懷孕期間荷爾蒙分泌失調,或者因為體內腫瘤釋出男性荷爾蒙等等,造成嬰兒的性器官和生殖器官異常。例如,體外有近似男性的性器官,青春期後又開始發育女性的胸部。

2. 男僞雌雄同體

男僞雌雄同體(Male Pseudohermaphrodite or 46XY Intersex)產生的原因之一,是雄激素不敏感綜合症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 導致的男性荷爾蒙不足,以致體外的性器官不建全,不明顯,或看似女性的性器官。同時睪丸長在體內,或健全,或不健全,或完全沒有。每個案例情況不一。

3. 真雌雄同體

目前醫學界對真雌雄同體(True Hermaphroditism or True Gonadal Intersex)產生的原因尚不明白。當事人同時具備卵巢和睾丸,兩者或是重疊一起,或是分開。性器官也可能看似男性或似女性,或不能分辨。性染色體可以是XX,也可以是XY,或者兩組皆有。

耶穌曾說:“有生來是閹人……”(《太》19:12)一般解經書或解釋為“性機能不健全”,或“性無能”,十分模糊;而筆者相信這裡可能說的,就是“間性人”。這顯然不是現代社會才有的情況,而是生來如此。耶穌對閹人也沒有任何的貶抑。

本文之註10,就是一篇通俗易讀的文章鏈接,內容除了總結以上對間性的認識之外,也建議了父母在遇到初生嬰兒是間性時宜採取的作法。已往的父母直接依外表較突顯的性器官,或者依他們期望的性別,對間性嬰兒做相應的手術,當孩子長大產生焦慮時,可能就會要做第二次的性別手術。

目前社會較瞭解和接受性別認同,所以有間性嬰兒的父母往往不做任何決定,讓孩子長大後自己決定是否要做手術、要如何做等等。因此在出生證明上的性別就暫用 X,而不是傳統的 M(男)或者 F(女)。

目前美國有23個州允許更改出生證明或駕照上的性別為X(註11)。這23州裡只有4個州(加州、康涅狄格州、新澤西州和新墨西哥州),明文規定未成年者申請更改性別需要父母的同意。至於成年人申請更改性別,只要填表繳費即可,不需要任何醫療單位證明。只有加州特別指明,若作假要受偽證罪的處罰(penalty of perjury)。

這23個州都只是為了極少數的間性人而允許更改出生證明的嗎?當然不是。讓我們繼續探討下面的題目即可知曉。

C. 變性(Transgender)

(回目錄↑)

談到變性人,難免使人想起在東南亞有些地區夜間在特定場所有“人妖秀”。這裡的人妖到底是變性人,還是男女變裝作秀?

舊約聖經說:“ 婦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婦女的衣服,因為這樣行都是耶和華你神所憎惡的。”(《申》22:5)這裡是在說變性問題還是指不適當的穿著,並不清楚。事實上,有些人穿戴異性的服飾,是為了刺激性慾,有些人則是為了娛樂作秀,這都不是因為有變性傾向焦慮。(註6)

50年前的女性,如果在公司行號穿長褲,會被投異樣的眼光。21世紀的今天,不但穿牛仔褲,而且“破破爛爛”的也都見怪不怪了。筆者認為,聖經這裡所著重的不是外表,乃是背後的動機。

2021年5月23日,在美國CBS電視台每週日晚間的“60分鐘”節目中,有一段對5位年輕人“動了變性手術後反悔”的訪談(註12)。

主持人萊思莉•史托(Leslie Stahl)事後說明,該訪談的目的,是為了探討目前的醫療系統,對年輕一代有變性焦慮者的照顧的缺失,而不是議論他們做變性的決定。(註13)節目內容,主要是討論年輕人有性別焦慮時,醫生沒有提供足夠的資訊和輔導,即開處方,用荷爾蒙藥物或是動手術變性。再加上16歲以後,就不需要父母的同意,甚至不需父母知道就可以自己決定。這種種原因造成許多不幸的後果。這正是所有的父母包括華人,都當關切的。

澳洲也有一個類似的例子(註14)。一個男孩從小就有傾向女性的舉止,14歲時他的母親就決定讓孩子變性。但一年之後孩子就反悔,又要變回男性。

其中一位受訪教授同意,有些年輕人會有性別焦慮的情緒,但是他反對在青春期之前使用性激素和動手術,因為有數據證明,大部分的性別焦慮情況在青春期後,就不再出現了。

到底變性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年輕人想要做變性手術?是不是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

雅皓思教授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們,並沒有證據證明,因為媒體的報導而使有變性焦慮的年輕人增加。許多在青春期之前對性別認同有迷惑的,通常只要經過一次的輔導,就可以確認、不再受困於性別焦慮。一旦過了青春期後,真正有性別焦慮的更是少數,包括同性和變性傾向。

或許是因為現在社會對LGBTQ更多包容,或許是不少變性人在媒體上正面的表現:如艾密•史奈德(Amy Schneider)(男變女) 在最近“危險境地”(Jeopardy) 電視節目上連勝40週;北京冬奧會雙人冰舞比賽中也有一位變性人參加,這些都會直接、間接地鼓勵有變性傾向的出櫃。因此媒體的各樣報導讓人覺得好像變性人増多了,其實並不一定。

根據2016年UCLA的問卷調查(註15),美國成年人中自認是變性者的約140萬,佔人口的0.6%,其中18到24歲佔的比例較高。調查問卷中並無細分變性的類別。2021年Ipsos的調查(註16),約為1%(“變性”在一般媒體上仍是對男、女、雙性和同性之外所有性別的通稱)。

變性人在外表和生理上和一般人沒有兩樣。只有在髮型和穿著上刻意有所改變,否則不能分辨某人是否有性別焦慮。變性焦慮嚴重者做了荷爾蒙治療或變性手術後,從體型和聲帶上的變化才看得出。同時焦慮的程度也是有連續性(continuum),且不是固定不變的。

譬如,有些性別焦慮程度較輕者已經結婚生子有了家庭。但是過去沒有性別焦慮的概念,只是自己設法適應心裡的矛盾。如今明白那些矛盾就是所謂的性別焦慮後,其中有些就冒著失去伴侶和家庭的風險,決定出櫃。他們有的被接納,有的因此家庭破裂。

那麼,變性和同性又有何不同呢?如前所述,變性焦慮者覺得自己身體的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和自己對性別的認同(gender identity)不一致。同性焦慮者,和一般異性戀者一樣並沒有性別認同的問題,只是性對像是同性。

從臨床上已經公認性別不是只分男女兩性(註17)。凡除了男女性別之外的,如間性、變性、雙性和無性等,一般通稱之為中性(gender neutral),也就是性別X。

2020年有一篇論文是對30位變性人的腦部雌激素受體信號通路(Estroge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s)的基因序列做的研究(註18),該論文探討是否因為腦部某些基因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性別意識。

換句話說,變性可能是一種自我認知的性別。因為在生理上不論是性染色體,性器官和生殖器官都和一般男女兩性沒有不同。若這種自我認知是一種心理因素的話,那麼從腦部去尋找原因自然是科學家的下一步工作。

科學家們不外乎是希望從生物的角度(biologic)找到變性焦慮真正的原因。當然這不是憑一兩篇論文和少數的志願者就能定案的,科學家必會持續研究和探討。

D. 同性(Homosexual)

(回目錄↑)

約1年前,在洛杉磯的女兒告訴我,我的外孫女有一次從學校回家時問為什麼有人有兩個爸爸。顯然是放學家長來接孩子時她觀察到的。小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

若你被問到這類問題時,會如何回答呢?

根據2012到2021年蓋洛普的調查,美國LGBTQ人口佔總人口的百分點從3.5%(2012)逐漸增加到5.6%(2021)。其他獨立機構近期所做的調查也都在5%左右(註16、18-23)。 2021年的5.6%(註19)中,女同性佔0.7%,男同性1.4%,變性0.6%,雙性3.1%(因為允許多重選項所以百分點加起來超過5.6 %)。

這些數字逐年增加的趨勢最大的可能是因為社會較為開放,使原來就有性別焦慮的更放心出櫃。真正不尋常的是,過去一兩年17歲以下的年輕人自認是“非異性戀”(non-heterosexual )的人數增加特別快(註24)。但是這些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絕大多數可能並無真正的性別焦慮,只需經過輔導就能確認(註6)。

但不論如何解讀這些數據,可以確定的是整個社會對LGBTQ比以前更包容了,特別是Z世代和更年輕的一代。

科學家為了探討“為什麼會有同性戀”的情況,已經做了多年的研究。一方面觀察動物中同性的行為,一方面尋找人體基因上的證據。

在動物中所謂同性的活動,一般是在異性數量少時,為了養育下一代,就會有同性共同合作的情形出現,特別常見在鳥類中,如海鷗。一旦異性的數量恢復時,這現象就不再發生。

動物之中的性活動,主要都是為了繁衍後代。為了“找樂子”,則在猴群當中最常見,異性或同性,對象不定。在馴化的公羊(Ram)中,也觀察到有同性性行為,但是一旦放生野外後,就會恢復異性間的正常交配(註25)。

無論如何,這些觀察到的同性活動,和人類社會中的同性性活動完全不一樣。這類的研究或許是以進化論為前提,設法找到動物中的同性性行為,用來支持人類的同性關係。

但科學家們也承認,要追蹤具統計意義數量的動物行為是很困難的。筆者認為,這些觀察對解釋人類社會中的同性性行為使不上力(不似人類會有長期同性性伴侶,如同性婚姻)。

至於在基因方面的研究,2019年科學雜誌(Science)發表了一篇論文(註26),跨國累積了將近500,000有同性傾向和行為之人的基因序列,再從他們個別的性行為狀況來尋找同性傾向和基因的關聯性。是過去所有對同性行為和基因結構之間的關係研究,數據最全面的一次。

該計劃的主持人之一是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研究的結論沒有找到任何一個單獨的基因能解釋同性傾向,認為可能是由許多不同的基因共同造成的。然而這些不同的基因也無法決定性的支持它們和同性行為之間的關聯性。(註27、28)換言之,同性行為和基因序列結構無關。

對此,LGBTQ群體的反應如何呢?一種反應說,找不到並不表示沒有;第二種認為,這樣的研究沒有實質意義;第三種則是反對任何從基因的角度對同性傾向的研究。

這些似乎彼此矛盾的反應是可以瞭解的。因為同性的性行為以目前的瞭解,與其說是出於遺傳,更多是來自心理上的焦慮。

若真有某個基因是造成同性焦慮的原因,那麼是否表示同性性行為是因為基因突變造成的?如此用修改基因序列的最新技術,不是就可以幫助除去擾人的焦慮嗎?這樣的說法,從某個角度講,不等於認定了同性戀是一種病變了嗎?

這就是為何不少性別焦慮者,無論同性或變性,對科學家在這方面的研究並不支持,甚至反對,認為他們的性別取向無需他人來決定,就像異性男女一樣。

那麼,這樣的同性焦慮能不能透過轉換治療(Conversion Therapy)來舒解呢?

雅皓思教授的回答是否定的。沒有證據顯示這種方法真的有效。如,2019年9月華盛頓郵報報導,“轉換治療中心”的創辦人之一,在離職兩年後宣佈他自己也是同性戀者。

該中心的業務主要是針對基督徒同性戀者,通過以不斷地自我羞愧(Cycles of Self Shame)來做治療(註29)。當時已有18個州和華府認定 “轉換治療”為非法。作為平衡,報導中也提到該機構對外界報導的反駁,認為是誤解轉換治療實際使用的方法。

另外一種治療法,是看到未成年孩童的舉止和他同性的朋友不一樣時,如:男孩喜歡玩芭比娃娃等等,就設法讓他參加各種“男孩的活動”,如球類運動或男童軍等,來藉此改變孩子的行為。這種情況的成功例在男女都有,但是多半到成年以後還是會成為同性戀者(註6)。

所以基本上,同性戀的傾向是無法被刻意轉變成異性戀的。就好像異性戀者也不能勉強轉變成同性戀一樣。

筆者認識一對蒙召全職事奉主的夫婦,為人謙和,愛主愛人,孩子們也順從、上進。但其中一位在進入社會工作了若干年後,有天突然向父母表示自己是同性戀者。在訝異失望之餘,這對主的僕人仍以愛心接納,選擇持續為這孩子的回轉禱告,同時仍然繼續忠心的服事主。

在華人中有性別焦慮的顯然是有,只是在中年以上出櫃的恐怕不多,而且這也不是華人喜歡關注的話題。特別是在教會和信徒當中。

其它還有“雙性“(Bisexual)(註30-37)和“流動性別”(Gender Fluid)(註38)。讀者可以參考附註並上網搜尋其他相關資訊做進一步的瞭解。

二、因應的認知與態度

(回目錄↑)

以上是根據附註中的資訊和讀者分享。以下是雅皓思教授的建議和筆者一些個人的看法。

A LGBTQ不再是科學上的問題

即使科學家尚未找到性別焦慮的原因,但是已能判別出具各種性別傾向的事實,並非是性別焦慮者個人主觀的自我認知而已。性別焦慮不是遺傳或精神疾病,需要相關的專業人士來進行輔導。嚴重性別焦慮者自殺的消息時有聞之,這是不爭的事實。

B. 性別焦慮不等同情慾問題

任何一種性別都有情慾。當然,的確有些性別焦慮者選擇放縱情慾而不接受輔導或心理治療的(註6)。就如一般異性男女,也有沉迷於色情和性行為中不能自拔、需要輔導的一樣。

C. 強勢宣告徒增傷害

“上帝只造男造女,沒有造其他的性別!”這種常用於辯論的宣告無法解釋“耶穌所說的閹人”,反而只與LGBTQ造成對立;對有性別焦慮者,造成傷害。 使“恐同”(Homophobia)成了基督徒的標籤。

D. 以智慧和愛陳述聖經

比較溫和說法是上帝起初造男造女,但是因為始祖亞當犯罪的結果,使人類陷在罪中,身體和靈魂不再完美。在傳統男女的性別之外,其他可稱之為 “不正常”的性別。這樣的說法在基督教圈子內或許說得過去。但對性別焦慮者仍需要智慧,在真理不妥協的情景下,用愛心去接納LGBTQ這個群體。

E. 心理輔導防患未然

提供對性別焦慮者輔導和治療的主要的目標,是預防當事者傷害自己。因為不論是用荷爾蒙,如青春期阻滯劑(Puberty Blockers),或是變性手術,都對身體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依據雅皓思教授的臨床經驗,一旦性別焦慮者決心出櫃,基本上就無法挽回了。所以做父母的對LGBTQ需要有基本的認識,平時也和子女保持良好的溝通和親子關係。

若在青春期之前就察覺孩子有持續不尋常的舉止,應及早諮詢這方面的專業輔導。這種情況在華裔中缺乏確鑿的統計數字。但是筆者的下一代在他們參加的華人教會中確實有這類情況。好在華裔第二代較能接納並用愛心輔導這樣的信徒,使他們不致離開教會、失去信仰。

以第一代移民為主的華人教會,一般需要留意:遇到情況時不要草率地用聖經來定罪或勸戒,單單加深當事人的罪惡感。也切忌用“趕鬼式”的禱告,貶抑當事人。這種型式的“轉換治療”,只會造成心理上更嚴重的傷害。

我們應當曉以上帝無條件的恩典,配合專業輔導,用耐心和愛心持續的幫助他們勝過焦慮。

F. LGBTQ也是少數族裔和文化的問題

LGBTQ為了爭取權益,扭轉以往的被歧視和傷害,從二次大戰後就開始致力於推動同性平權運動(Gay Rights)。1973年正式開始LGBT運動(註39)。2015年最高法院以7-2通過同性婚姻法。

在過去70多年裡,LGBTQ逐漸影響了美國社會的輿論,贏得了同情。不論你我喜不喜歡他們激進的作法,他們確實成功的扭轉了局面,並且目標放眼全球。

G. 以宣教精神學習和參與

可惜的是過去幾十年來, 一般教會和信徒(包括筆者在內),沒有採取學習和關懷的態度。如今又寄望從立法來扭轉趨勢。筆者認為這不是最佳途徑。

一般法律的制訂是隨著文化的變遷。若反其道而行,只會持續目前的分裂和對立,LGBTQ 族群也將更難以進入主的教會。基督徒下一代中的性別焦慮者,最終不會選擇留在教會,甚至不會和父母溝通……一旦出櫃可能就永遠失落。

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有效且長遠的策略,就是以公認的事實證據為基礎來作對話。邀請基督徒中有臨床經驗的專業心理專家,如雅皓思教授或他的同業,在教會中教導有關性別焦慮的正確訊息。

家長們可以一方面裝備自己教導下一代,一方面參與各級政府的教育單位,聯合其它族群,假以時日扭轉文化的趨勢,消除對立局面。

同時,進一步主動幫助社區中的LGBTQ族群,改變他們過去對教會的刻板印象,領他們接受主的救恩。這是需要普世教會的覺醒來共同面對的挑戰。

這讓我想起過去200多年,西國宣教士們在中國所獻上的年日和生命,改變了多少舊文化和舊習俗。所以筆者個人認為,若要扭轉文化,就要以宣教士的犧牲精神,以真理、愛心和耐心一步一腳印的來成就。

H.所多瑪和蛾摩拉的再思

目前社會的變化趨勢,會導致所多瑪和蛾摩拉罪行的重演嗎?是有可能,如果我們都像羅得一樣:雖然他在城門口為百姓斷是非,解糾紛,但卻沒有得到百姓些許的敬重。

當羅得接待神人留宿時,城裡的老少不但要求對他們行邪淫的事,還說,“這個人來寄居,還想要作官哪!”(《創》19:9)由此可見,羅得的生活見證和影響力如何。

這實在值得當今教會和信徒們警惕:什麼是上帝託付我們的職份?我們對社會有什麼責任?

結語:除了LGBTQ之外

(回目錄↑)

最後,筆者也建議各位讀者除了LGBTQ之外,對其他的社會議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和關懷,如:墮胎(註40),種族批判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 CRT)(註41)等。

廣泛地閱讀不同視角的資料,以獲得更全面的真相,可避免被左右偏頗的資訊和言論所誤導。舉凡真能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往往都不在左邊或右邊,而是在中間。

作者現住北加州,曾任教授,工程師,創業者。退休後專注閲讀並編寫科普文字,是《起源•證據•目的——進化與智慧設計》一書的編者。有興趣者可參考書介:萬物起源中的智慧設計——讀《起源·證據·目的》》https://behold.oc.org/?p=49857 或直接下載全書:https://evolutionandid.com/chinese-translation/

(回目錄↑)

註:

1.雌雄嵌體鳥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2021/02/23/half-male-female-rare-cardinal-bird-photographed-erie-warren-county/4554937001/

2.雄性紅色雌性白色的主教鳥(Cardinals) https://www.pennington.com/all-products/wild-bird/resources/northern-cardinals

3.雌雄嵌體的昆蟲和動物https://www.naturalhistorymag.com/features/243168/gynandromorphism#:~:text=Gynandromorphs%20(%E2%80%9Cgyne%E2%80%9D%20from%20Greek,observable%20male%20and%20female%20characteristics

4.雌雄同體和僞雌雄同體(間性)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hermaphroditism

5.甚麼是間性?https://medlineplus.gov/ency/article/001669.htm

6.《Understanding Gender Dysphoria》認識性別焦慮(暫譯)https://www.google.com/books/edition/Understanding_Gender_Dysphoria/HMv8CQAAQBAJ?hl=en&gbpv=1&printsec=frontcover

7.《Emerging Gender Identities》新興性別認同(暫譯)https://www.google.com/books/edition/Emerging_Gender_Identities/89XIDwAAQBAJ?hl=en&gbpv=1&printsec=frontcover

8.馬可•雅皓思教授介紹https://www.wheaton.edu/academics/faculty/mark-yarhouse/

9.亞特蘭大按摩院搶殺案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1_Atlanta_spa_shootings

10父母應如何面對初生的間性嬰兒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baby/what-does-intersex-look-like

11.美國允准登記X 性別的各州https://www.lambdalegal.org/map/x-markers

12.CBS 60-min 節目 訪談變性人手術後反悔的青年人https://www.paramountplus.com/shows/60_minutes/video/zEwtC4sNhnmB89FamUfgvzzuHo6UAplw/health-care-challenges-for-transgender-youth/

13.CBS 60-min Overtime 辯護以上原節目https://youtu.be/A_49e0CEi0g

14.澳洲的60-min 節目也訪談變性手術後反悔的青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7qjn0v4Av4

15.2016 年美國各州變性人的統計數字(UCLA)https://williamsinstitute.law.ucla.edu/wp-content/uploads/Trans-Adults-US-Aug-2016.pdf

16.2021年美國變性、同性和雙性的統計數字(Ipsos)https://www.ipsos.com/sites/default/files/LGBT%20Pride%202021%20Global%20Survey%20Report%20-%20US%20Version.pdf

17.變性是什麼?https://www.webmd.com/sex/features/transgender-what-it-means

18.腦部雌激素受體信號通路基因序列和變性的研究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2/200205084203.htm

19.2018年美國蓋洛普對各州LGBT的統計數字https://news.gallup.com/poll/234863/estimate-lgbt-population-rises.aspx

20.2019年美國UCLA大學對各州LGBT的統計數字https://williamsinstitute.law.ucla.edu/visualization/lgbt-stats/?topic=LGBT#density

21.2020年美國UCLA大學對各州LGBT的統計數字https://williamsinstitute.law.ucla.edu/wp-content/uploads/LGBT-Adult-US-Pop-Jul-2020.pdf

22.2021年美國蓋洛普LGBT的統計數字https://news.gallup.com/poll/329708/lgbt-identification-rises-latest-estimate.aspx

23.2021年美國Movement Advancement Project(MAP) 對各州LGBT的統計數字https://www.lgbtmap.org/equality-maps/lgbt_populations

24.2021年未成年青少年同性和雙性人數大幅增加https://www.usnews.com/news/health-news/articles/2021-06-15/big-rise-in-us-teens-identifying-as-gay-bisexual

25.動物中的同性行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mosexual_behavior_in_animals

26.科學雜誌-探討基因結構和同性行為之關聯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at7693

27.哈彿雜誌對以上(註26)論文的說明https://www.harvardmagazine.com/2019/08/there-s-still-no-gay-gene

28.自然雜誌對以上(註26)論文的說明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585-6

29.轉換治療(Conversion Therapy)的爭議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religion/2019/09/03/conversion-therapy-center-founder-who-sought-turn-lgbtq-christians-straight-now-says-hes-gay-rejects-cycle-shame/

30.什麼是雙性?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sexuality

31.異性、同性和雙性男在性刺激時腦神經反應上的區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rep41314

32.異性、同性和雙性女在性刺激時腦神經反應上的區別https://www.psypost.org/2018/02/brain-scan-study-bisexual-heterosexual-women-equally-aroused-male-female-50707

33.女雙性性別非過度性的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01/080116080306.htm

34.確認男雙性的存在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7/31/18369

35.雙性的歷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bisexuality

36.時代雜誌對以上(註34)論文的說明

https://healthland.time.com/2011/08/23/scientific-study-finds-that-bisexuality-really-exists/

37.雙性人團體對以上(註34)論文的反彈https://theweek.com/articles/482354/insulting-study-that-proves-bisexuality-real

38.什麼是流動性別(Gender Fluidity)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blog/gender-fluidity-what-it-means-and-why-support-matters-2020120321544

39.LGBTQ 運動歷史https://en.wikipedia.org/wiki/LGBT_movements#:~:text=A%201965%20gay%20march%20held,the%20modern%20gay%20rights%20movement.

40.推翻聯邦最高法院1973裁決的Roe v. Wade會減少每年的墮胎人數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vWD7ykNjCc

41.什麼是種族批判理論?https://www.edweek.org/leadership/what-is-critical-race-theory-and-why-is-it-under-attack/2021/05

(回目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