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3.06.14
牧真
一
寒冬逝去,春天來臨。樹頂上的綠冠,充滿蓬勃的生機。鄰居家嫩綠且密密匝匝的玉蘭葉子,像編鐘彼此敲擊,發出颯颯的悅耳旋律。一群孩子在田野放著風箏,一頭偉岸的壯年公牛躺臥在槐樹下休息。一切都那麼美好。
然而,就在不久前,田野上光禿禿的,荒蕪的田壟間枯草叢生,沒有一絲青綠。彷彿這個世界不會再有生機。
想起去年秋天,村子裡的人收完莊稼後,將收割後的莊稼、土產從地里拉回來,該洗的洗,該曬的曬。稻場堆滿了稻穀,金燦燦的,洋溢著豐收的氣息。
莊稼收進穀倉後,父親帶著農具,修整家裡的田地。我們拆除了農田周圍的柵欄、籬笆,把田裡未收盡的莊稼留給野生動物。長滿雜草的田埂,看起來亂糟糟的。到處都是折斷的藤本植物、腐爛的南瓜,和乾燥的稻茬。
不過,這些並不需要特別清理,它們可以成為養分——生長的季節結束了,但恢復土壤生命力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父親說,土地忙著長莊稼,虧著了,秋天要歇一歇。老是讓土地幹活,來年就會不堪一擊。因此接下來,我們幫助植物腐爛,而不是生長。而牲畜的糞便,馬路上的落葉,都會成為堆肥的原料。嚴寒與地下的黑暗,是來年植物獲得重生的必須環境。
二
春天一到,冬天被寒霜雪花貼上封條的大地,彷彿被春風一夜間撕開了封條,萬物開始復蘇。前院的一畦花壇,栽種了一些花花草草,不久前遇上春日裡的一場雨水,正開得繁盛。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
每每想起這段經文,會聯想到田地裡、院子裡的那些花草。它們在秋風中枯萎,根莖、種子整個冬天都埋在泥土裡,看不到生命的跡象。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隱藏,在春天裡又活了過來!它們以一種看不見的方式,穩步成長,進入新一階段的生命。
站在田野上,春風吹進領口。想到當下泥土裡正在發生的一切,我不禁聯想到自己作為人的特質與屬性。聖經告訴我們,按照受造的材料,我們乃是泥土所造。我們來自大地,也將歸於大地。科學則告訴我們,我們腳下的礦物質,是我們身體的重要成分……
枯樹會發芽、荒草能重生,豐沃的泥土使萬物恢復生機,而會死亡的人類,還有希望嗎?
三
復活,是先有凋零、死亡,才有復活。人的生命也是如此。
離我家田地不遠,有一塊老墓地,本地人稱“亂葬崗”。夏日的夜晚,能看到亂葬崗上冉冉飄蕩的鬼火,實則,那是屍骨裡的磷所致。有時,我到墓地去,在死人中間行走,有一種特別的體會,就是整片墓地都在訴說著人類的悲涼。
“亂葬崗”在一塊丘陵坡地上,由於經常有人穿梭,墓地中間慢慢地被人踩出一條路來。這在某方面很像我們的人生:路的盡頭是敞開的墳墓,在等著旅人。
如今的公墓大多很文明,甚至不會讓生者感受到死亡的氣息。墳塚修得富麗堂皇,讓生者相信逝者在地下的世界也會過得安泰。
然而,“亂葬崗”卻有點特別。“亂葬崗”顧名思義,是兵荒馬亂的年代,死人被丟到這裡,草草掘點土蓋上,形成一個小土包,就算墳墓了。經過多年的風雨侵蝕,屍骸裸露在外,能在高熱天的夜晚看見“鬼火”遊蕩。
許多次經過“亂葬崗”,讓我看到人的卑微與渺小。
“亂葬崗”中,漸漸地有一些墳墓有了墓碑。那是後人修墳時立的。前些年,我發現其中一塊墓碑,竟然寫著“安息主懷”的字樣。驚喜之餘,我又陷入沉思:是誰把這些字刻在石碑上的?我以前怎麼沒有留意到?
後來我明白了,當我未認識上帝時,我的認識是有局限的,對很多東西視而不見。當我信靠耶穌後,我才第一次讀懂那貌似再簡單不過的4個字的深意。我突然為上帝對這片土地的祝福感到感恩。
聖經說,那信靠復活者耶穌的人,有一天將要榮耀地復活。“屬你的死人要活過來,他們的屍體要起來;那些住在塵土裡的必醒起,並且歡呼。因為你的甘露像早晨的甘露般臨到,使地交出離世的人來。”(《賽》26:19,新譯本) 我對此深信不疑!
四
在城市很難每天見到墓地,但在農村,只要出門就能遇見。我很難想像我自己的骨頭會腐爛成泥。然而,就像墓地裡的屍骸一樣,我的死終究無法避免。總有一天,我也會入土。
又臨一年中復活節的月份,與這春日泥土復活的氣息甚是契合。村莊周圍那些大大小小的墳墓,被綠草環繞,被春光照耀。墓地也感染了生機,彷彿成了充滿色彩的花園。這也提醒我,我們將等待那真正的春天與復活。我們要等候那真正的園丁來翻動祂的土地,使我們重得生命。
有人說,耶穌最初只是一個充滿正義和愛的人類老師。耶穌是否復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基督徒是善良的、有道德的,並且愛他人,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這顯然是無視了上帝在歷史上的大能作為。
保羅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15:14)希臘語中“枉然”的意思是“Kenos”,意為“無能為力”。
保羅說的是,如果耶穌沒有從死裡復活,僅僅是道德上的勸誡,比如,“我們需要對抗不公正”,或“我們需要在焦慮面前保持希望“,儘管這些是好的,但我們仍然對死亡充滿無力感。這信仰就是虛無的。
五
冷冽刺骨的寒冬終於過去了,空氣中有泥土散發出來的甜香。
古人說:不生萬物,天地之窮也。同樣,若沒有復活,人類之窮也。我們的生命曾是一片荒灘死地,是耶穌的死和復活,讓這世界有了盼望,有了勃勃的生機。如果我們不把握這一點,就會陷入絕望。
復活不僅意味著對未來有盼望,也意味著我們因有盼望,就可以在當下活出豐盛的生命。我們可以帶著復活的盼望看待萬事。正如彼得所說,復活不僅僅是一種理性上的認知,而是一種“活潑的盼望”。這種盼望像一團溫暖而充滿能力的火,在人心中持續燃燒,給世界帶去盼望。
基督徒也當學習那些埋在地下的種子,把每一個順服的行為看作是一次小小的死亡,引導著我們進入新的生命,在愛心、忍耐、謙卑等方面成長,最重要的是,與上帝建立美好的親密關係。主說,祂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參《約》15:5),主欲讓枝子結果累累,但枝子需要和葡萄樹緊密相連,枝子才會粗壯,才能承受豐碩的果實。
作者是大陸傳道人,音樂學專業畢業。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