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nis McCaan、錢保羅
本文原刊於《舉目》19期
一、空巢的眼淚
或許是真的年過半百,最近常聽到朋友們談起要面對空巢期,心中充滿憂慮。其中最難面對的,是和配偶單獨相處的日子,一想到就害怕。最小的孩子,過了暑假就要 離開家上大學去,剩下我們作父母親的又要“二次蜜月”,重新作夫妻。好久以來,日子一年一年地過,我們卻越來越說不上什麼話。這下子,不斷逃避的問題,恐 怕必須面對了(不少人甚至心裡盤算著,一旦對孩子們的責任完成了,就要以離婚收場)。
老張算是個典型的例子。在退休歡送會上,他被問到有什麼感想?想起一生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孩子們過得更好,他哭了。
那年,他們夫妻兩人傾畢生積蓄,把兒子送到美國來讀大學。不久,他收到一張謝卡──這是這位終年出差的爸爸,第一次看到兒子的知心話。讀著卡片,作爸爸的感動得大哭。接下來幾年,老張更加賣命地工作,既要為大兒子付高昂的美國學費,也得為小女兒預備。
現在,好不容易捱到退休,眼眶忍不住紅了,有欣慰,有感慨,還擔心要回家面對那位好久沒有相處的另一半。
這樣的“老張”,“恐怕”哪家公司裡都有。大家多少都參加過幾次公司裡的退休餐會吧?席間,少不了要請這位即將榮退的前輩“老張”發表感言。通常這一位“老 張”首先要客套一番,感謝大家多年來的愛護。然後,如果這位“老張”也確實是一位名符其實的“好員工”──那就是說是一位工作格外勤奮的員工,那麼我們肯 定要聽到這麼一段話:
“我特別要謝謝我的妻子和孩子們,因為他們最清楚我為了工作所犧牲的天倫之樂。為了工作的緣故,我經常不在家……”
淚光閃爍在他眼裡。此刻,馳騁商場的硬漢,也露出“新好男人”戀家的溫柔面。每一個有同樣經歷的同事,免不了也要紅了眼圈。這令人不禁嘆息,如果這些年可以公私兩全,不必為了工作犧牲家庭,豈不更理想?
當然,每一個人都能夠理解,老張所做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他的家庭: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無數次的周末開會;那些出不完的差,一個人孤伶伶地住在外地旅館的夜晚,轉不完的電視頻道……就這樣過了一生。
看到沒有,從老張和同事的觀點,犧牲的人是他,失去天倫之樂的人是他。為了工作,也就是為了養家,老張不能參加孩子們的學校活動,幾乎完全錯過孩子們的學 業、課外活動,以及整個成長期。他在家人最需要的時候缺席,不得已地把一切重擔與困難都推給另一半,被迫讓她單獨承擔全部重擔……
現在終于退休了,這下好了,解脫了,一切都可以改變了。
且慢,真的一退休,就能彌補過去,從此全家“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孩子們等不了,都長大了,也都離開家了。
太太呢,夫妻間的性生活不幸福,少說也有十年以上了。兩人之間只有例行公事,如同嚼蠟;從前夫妻倆像是好朋友,如今變得更像生意場上的點頭之交。
而且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兩人的心結沒敞開來談。不談、不談,後來就變成不能談了。既沒心情,也沒時間去解決問題,更不願意浪費時間在對方身上。丈夫 忙著公司的事,太太被個家綁得不能喘息,跟在孩子們後面跑。孩子們大些時,太太還去聽個短期課程什麼的,再去教會服事,到社區做義工,都能把一天填得滿滿 的……
二三十年的習慣,現在突然要改變?也可以,不過不要樂觀得太早了!
二、我不夠負責?
從信仰的角度來看,基督徒今生有三方面是不能迴避的:責任,選擇,與後果。
作為一位好妻子或好丈夫,作為一位好母親或好父親,作為一位好女兒或好兒子,作為一位好員工或好老闆,我們都有相對應的責任。願意不願意扮演好我們的角色,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沒有人強迫我們。要做到什麼程度,也是我們的選擇。即使我們拒絕選擇,這也是一種選擇。
每一個抉擇,會不可避免地帶來不同後果。我們決定不去面對好好經營家庭的責任,不去面對好好經營夫妻關係的責任,不去面對好好經營與兒女關係的責任,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因此我們也要面對由此而來的後果,例如空巢期的憂慮。
然而,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去面對空巢的婚姻。這是一個機會,也是一種責任。這是個第二次作人的機會。
選擇不再迴避,勇敢地回家,需要很大的勇氣。所幸上帝很願意幫助我們。
我們基督徒都希望過一個公私平衡的生活,但是,到底要如何在家庭與工作,以及生活的各方面取得平衡與和諧呢?這個問題之所以困難,首先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 好像老張一樣,壓根兒就沒有覺察到自己有問題。通常,當看到工作與家庭之間有衝突,我們往往想到的是自己犧牲了天倫之樂,而不太會認為自己是逃避責任。
認識到應該平衡工作與家庭,就意味著我們認識到了耕耘家庭生活,是我們的一種責任(不只是一種享受),這是走向正確方向的第一步。
在今天全面緊張的生活壓力下,在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裡,想要花時間照顧家人、教會,以及負起其它責任,真是不易,甚至還會令人有罪惡感,彷彿我們這樣做就是對追求事業不夠認真,就不能成功。
但是,完成責任本來應該是一種享受。還記得嗎,耶穌曾經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30)當我們覺得現實生活的壓力難以承擔的 時候,我們要不就是在追求錯誤的目標,在追求不是上帝要我們追求的;要不就是追求的方法不對,沒有倚靠神,只依靠自己;或者兩樣錯誤都有。
中國人不願意認輸丟臉的問題,特別嚴重。尤其在物質方面,愛面子,喜歡與別人比較,誰的錢多,誰的房子大,誰的車好,以及其它可以用來炫耀外在成功的東西。
這正是聖經警告我們的“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財利)。”(《太》6:24)瑪門(財 利)的侵蝕力是全面的。它透過我們的老闆,工作,事業,政治參與,或社交團体等等,對我們的時間和心力發出無止境的要求,好像這些能決定人生最重要的意義 與價值。
毫無疑問,瑪門不只是單純的對金錢的慾望,也不只是用錢買享受的慾望。瑪門是一個假神,一種偶像。當我們對金錢的慾望,對事業成功的慾望,或是對其它物質的慾望,對我們形成一種全面轄制的勢力時,透過這種慾望,瑪門就成了我們的神。
當瑪門控制住我們的時候,我們的人生觀會迷失方向。突然間,我們對家庭應該盡的責任貶值了:當我們要耕耘家庭關係時,竟然變成好像我們要逃避工作,偷偷摸摸地跑去享受……
我們就這樣昏了頭,失去了理智,不能看清楚崇拜瑪門就是傷害家人,反而被蒙蔽,活在自己是偉大的犧牲者的假象裡,不斷地自我安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家庭……”
三、第二次機會
我們必須從瑪門崇拜裡掙扎出來!但是我們問:“誰能幫助我脫離瑪門?誰能幫助我回家呢?”耶穌說:“到我這裡來,我能幫助你。”耶穌對我們每一個誤入歧途,被瑪門拖累得筋疲力盡的人發出邀請,邀請我們回家。
雖然我們作過錯誤決定,理當面對一切痛苦的後果,耶穌卻為我們預備一條出路。他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在我們能夠回到家庭、面對家人之前,我們的心必須先回到祂面前。祂能夠給我們一顆回家的心,以及回家的勇氣。
敬拜真神是脫離假神最有效的方法。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耶穌身上(attending to Jesus),放下我們人的想法與做法(abandoning human way),然後,追求我們的心與祂的心一致(aligning and union with God)。
以往當我們走錯路的時候,我們的全盤心思可能是不自覺的,都集中在謀生的工作、社交的工作,甚至教會的工作中,從中尋找滿足,尋找自己的價值。結果就成為某一樣工作的奴隸,把全部的時間和心力都投注下去,其它的什麼也顧不上了,包括敬拜神。
工作不是邪惡的,那用工作來占領我們全盤心思意念的才是邪惡的。撒但經常利用我們內心深處求好心切的需要,利用我們想要證明自己是有用的,想要做得對,做得 好的心理,就用忙碌和拼命的工作來滿足我們。(其實,這些反映出我們心中對于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不滿足。不過,這些不滿足也是好的,能把我們引到上帝的 面前,因為只有上帝才能滿足我們)。
當我們發現,我們過去忽略了家庭的責任,解決的方法,不是在已經超載的老破車上,再加一些要做的事,那是老辦法,行不通的。徹底解決的辦法,是要把眼光、心思重新集中到耶穌身上。
耶穌給我們第二次機會,呼召我們回家,祂應許:“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7:14)
我們當中那不敢回家的,怕沒有希望的,不願意承認自己過錯的,怕面對難堪的,只要依靠耶穌都還有希望。耶穌應允我們:“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當我們把臉轉過來,面向耶穌的時候,我們所需要的意義、價值,就得到滿足,我們就不再需要在工作或社交活動裡尋找自己的地位。神愛我,就是我的地位。然後,我們就能夠把工作、家庭、教會和社交,都變成我們祝福別人、自己也蒙福的機會,因為我們有了正確的心態。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回應這個呼召,來到神面前,求神幫助我們,改變我們的心,讓我們承認過錯,給我們勇氣回家,為我們創造機會回家。回到家庭的捷徑,是先回到神的面前。
四、輕鬆地回家
懷著輕鬆的心情回家,是人人都想要的。我們當中還在職場奮戰的人,需要早早採取手段脫離瑪門,免除將來可能有的空巢期憂慮;我們中間已經面對空巢憂慮的人,需要呼求耶穌讓自己脫離憂慮,不再害怕回家。
具体的步驟,第一步是面對現實,第二步是求神幫助:
首先我們不要推卸責任,不要怪配偶,也不要怪撒但(對付撒但是上帝的事,對付自己是我們的事)。公私兼顧確實是難事,但我們不要找藉口。我們的婚姻家庭關係不理想是事實,我們沒有盡到當盡的責任也是事實。承認自己有錯誤,我們的姿態才能夠低下來,才能夠去尋求幫助。
求神幫助的方法,總的來說就是安息日的方法,也就是停下來,把注意力放到神身上。教會生活中有許多行之有效的安息方法,比如說堅持每一個星期日,都要到教會 來參加主日禮拜,固定地參加主日學,每天固定靈修,或是參加每周的小組團契……這些能讓我們的心轉個方向,看看自己成就以外的東西。只要我們的心離開瑪門 的強烈吸引,我們才可能看到別的價值。其它的方法,如固定每周至少與家人去一次中國餐館,和孩子們每月去一次公園,甚至夫妻二人單獨約會一次,或是帶家人 一同到我們出差的有趣城市等等。這都是有規律地把我們的心移開的辦法。
第一步求神幫助,是求神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配偶。我們的婚姻關係或是親子關係,往往已經是不可救藥,或者即使還沒有這麼嚴重,但也實在不敢寄望對方能有什麼改變。正如一對結婚二十年的夫妻,雖然表面看來相安無事,但是彼此都覺得沒有可能要對方改那改不了的老毛病。
這種情形,我們需要的是求神改變我們自己。越是看起來沒有希望,越是要情詞迫切地呼求。但是,是要求神改變我,而不是改變對方。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再三地強調,要認識責任在我的原因。
呼求神的幫助,是尤其已經面對空巢憂慮的人必須要做的。我們不能再錯過神給我們
重來的機會,我們有責任起來改變自己。
禱告之外,我們還可以到教會尋求幫助,到青少年團契請教親子關係,到夫婦團契請教婚姻關係,還可以向婚姻家庭比我們幸福的夫妻討教,請人為我們代禱,請有輔導恩賜的人為我們一對一的輔導,甚至找牧師或專業心理專家輔導……這些都是辦法。
如果我們還是沒有信心,認為世上沒有真正的幸福婚姻,我們只需要留意周遭比我們恩愛的例子,就能夠看到我們錯過了什麼樣的祝福。神實在是要用婚姻家庭來祝福我們,而不是要增加我們的責任。當我們承擔責任時,祝福就自然而然臨到我們。
基督徒有責任在世上示範一個更高的標準,就是公私兩邊的責任都能兼顧,也就是工作家庭兩邊都要蒙福,以至于世人看見就羡慕,歸榮耀給神,也願意嘗試改變他們的婚姻與家庭。
一個令人羡慕的空巢期,是神對基督徒的呼召。
作者任教于大學。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