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掷筊式信仰(陈思韫)2024.12.30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4.12.30

陈思韫

前几天,我在网上遇到一位女士。她说结婚以后发现,跟先生有很多地方不合拍。先生自卑又情绪化,容易出口伤人,她被语言暴力弄得遍体鳞伤。她开始觉得,对方可能不是上帝配合的,是她搞错了,是否应该考虑分居并离婚。

我跟这位网友聊了一下,她说他们并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价值观、仪式感、嗜好与想做的事都不一样。当初因为两人都是基督徒,祷告求了印证,于是“凭信心进入婚姻”,结了婚才发现跟想像的很不一样,结婚没多久就想要离婚了。

这个故事中值得探讨的神学问题实在太多了。其中一件是:只因为两个人都是基督徒,就是上帝配合的,就可以“凭信心进入婚姻”。这种想法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看来,很多人弄错了,以为两人信仰一致,就是上帝预备的配偶。交往,不是要好好观察跟认识对方吗?为什么会用“求印证”的方式,拿自己的终身大事进行一场豪赌?

上帝的话不是塔罗牌

我发现这种对基督信仰的理解方式,来自传统华人对“神明”的理解,我称之为“掷筊式信仰”——传统民间信仰,会透过掷杯筊或者求签来获取神明的指引。

虽然基督徒不掷筊杯或求签,但有人却会“求印证”:如果今天我在停车场遇到“她”,就是上帝给我“绿灯”,让我去追她;如果今天下雨,就是上帝阻挡我做某事;也有人在求问时,打开圣经随便翻开一页,看看上帝今天跟他说什么;还有人出门前抽一张“天父的话”,当做上帝给自己的指引……

难道信了主,连理性思考都必须放弃吗?

基督信仰并不是反智的。理性也是上帝所赐的,我们可以善加利用。科学研究和其他领域的知识,都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判断。我们需要祈求上帝帮助我们正确地使用理性。上帝的话不是塔罗牌,可以选一张来看看运势,而是我们要系统性地学习,明白圣经传达的整体资讯,并且学习如何将之应用在生活中

求印证的3个圣经故事

 在“七标志”网站作者Maike 的《用求印证来明白神的旨意有圣经依据吗?》(https://simai.life/index.php/node/2193)中提到3个圣经故事:亚伯拉罕的仆人找到利百加(参《创》24)、基甸与羊毛(参《士》6),以及约拿单以少胜多(参《撒上》14:8-10)。这3个故事是否代表,圣经教导我们要求印证呢?

 1 亚伯拉罕的仆人找到利百加

亚伯拉罕的仆人在“求印证”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他说:“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上帝阿,求你施恩给我主人亚伯拉罕,使我今日遇见好机会。我现今站在井旁,城内居民的女子们正出来打水。我向哪一个女子说:‘请你拿下水瓶来,给我水喝’,他若说:‘请喝!我也给你的骆驼喝。’愿那女子就作你所预定给你仆人以撒的妻。这样,我便知道你施恩给我主人了。”(《创》24:12-14)

他并没有说,如果怎样怎样,那就是上帝的旨意。他说:“愿”那女子就作你所预定给你仆人以撒的妻。

他向上帝祈求,把这么好的一位女子赐给他时,是先用理性的判断想了一个绝妙好方法,来找出最有爱心的女子:若有人愿意花那么大的力气,那么久的时间,为一个不认识的人的骆驼打水,她必定是勤劳又有爱心的人。若是这样的人能够成为以撒的妻子那就太好了。

这不是在求印证,而是透过观察一个女子的言行,来判断她是否是合适的配偶。如果她是,就“愿”上帝成就这件事。这也是基督徒在恋爱时应该做的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认真交往,好好认识对方,观察对方,合适的话,求上帝成就。

2、基甸与羊毛

基甸向上帝求证据时说:

基甸对上帝说:“你若果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干的,我就知道你必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次日早晨基甸起来,见果然是这样;将羊毛挤一挤,从羊毛中拧出满盆的露水来。基甸又对上帝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这一次:让我将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这夜上帝也如此行:独羊毛上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士》6:36-39)

基甸对上帝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我是否应该带领以色列人去攻打米甸人”?而是,去打这一仗会不会赢(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他其实已经知道上帝的旨意是什么了。因此,他并不是在求该不该做这件事的印证,而是想知道他去这一趟是赢还是输,是死还是活?

他想知道的原因,是因为他很胆小——基甸从头到尾都很胆小,没什么自信(基甸和参孙的个性是两个极端)。

最初,上帝呼召他的时候,他说: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士》6:15)显示出他对他的家庭和他的身份非常不自信。

之后,他向上帝求证据也不是为了明白上帝的旨意,而是要知道跟他讲话的,真的是上帝: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求你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归回将礼物带来供在你面前。(《士》6:17-18)

接着,他虽然去行了上帝的旨意,但是还是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士》6:27)

我们可以看出,基甸求证据,是因为他信心不足,胆子很小。但并不是说,基督徒都应该学习基甸去求印证。

3、约拿单以少胜多

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作战的时候,以色列人连武器都没有,只能拿着耕田用的铁器作战,所以大家裹足不前。约拿单却不像扫罗这么没有信心,他认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撒上》14:6)。他叫了一个同伴,打算两个人深入敌营。他对同伴说:

我们要过到那些人那里去,使他们看见我们。他们若对我们说:‘你们站住,等我们到你们那里去’,我们就站住,不上他们那里去。他们若说:‘你们上到我们这里来’,这话就是我们的证据;我们便上去,因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们手里了。(《撒上》14:8-10)

看起来,约拿单是在求印证,而且上帝也赐给了他印证;但是如果看约拿单自己所说的:“我们不如过到未受割礼人的防营那里去,或者耶和华为我们施展能力;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撒上》14:6)

我们会发现,在他求印证之前,他就已经根据他对上帝的认识和信心,打算去偷袭非利士人的营地了。

虽然这是一个成功求印证的故事,但并不具有教导性质。因为这3个故事都是叙述性 (descriptive) ,而非规范性 (prescriptive)。

在十诫、旧约律法、耶稣的教导和使徒的教导中,都没有提到基督徒应该要透过印证来寻求上帝的旨意。只有笼统的“你们要先求上帝的国和祂的义”。这是广义的“上帝的旨意”,在这个规范下,我们利用上帝所赐的理性、知识和悟性,在圣灵的带领下做出判断

How  which 重要

去哪里工作,买哪栋房子,念哪所大学,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找出“上帝所预备的那一个”(很多时候,其实哪个都可以),而是“做这件事的态度”——How 比 which 重要。

无论在哪里工作,上帝的旨意是要我们认真诚实的工作;无论我们买哪一栋房子,上帝的旨意是要我们按照法律程序,不耍任何的手段,不占别人的便宜;无论我们去哪所学校唸书,上帝的旨意是要我们尽力学习,认真准备考试,在学校做基督的见证。

无论去哪里,做什么,我们都要学习耶稣基督的品格。这样,我们就永远行走在上帝的旨意中。不会因为一不小心,就选到一个“不是上帝旨意的工作”。也不是婚姻里遇到困难,就是“搞错了上帝的旨意”。

圣经中的教导就是上帝的旨意。其他没有显明的事,我们要透过祷告去求智慧,来做出判断,而不是用类似“掷筊杯”的迷信式去“求印证”。

让信仰渗透生活

回到婚姻的那个故事,“因信仰而结合的婚姻”是怎么回事呢?或许可以用 “将生活宗教化”和“让信仰渗透生活”来阐明。。

“将生活宗教化”的基督徒可能经常进出教会,满口“哈利路亚”,清明扫墓绝不拿香拜拜,生活非常“宗教化”,甚至谈恋爱的时候,也由教会牧师来指导。

听过有的教会有这样的教导:谈恋爱两个人先不要交往,先分开祷告,求问上帝的旨意,看是不是上帝所配的,然后听从牧师或教会属灵长辈的意见。如果牧师觉得不是上帝所配的,那连开始都不用。反之,如果大家都很“阿们”,那就可以“凭信心进入婚姻”,连交往都不用太久,免得受到撒但的试探。

那位女网友就是这样“求印证”,然后嫁给了一个三观不合,也没有感情基础的人。“将生活宗教化”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会让人做出许多不理性的行为和选择。

就是因为这样,许多人离开教会以后,发文述说自己被PUA,教会给福音大大做了反面见证。

反之,“让信仰渗透生活”的基督徒不一定会满口“哈利路亚”,也不一定在敬拜团中服事,但却会将爱上帝爱人落实在生活中。

他或许会陪家人长辈去清明扫墓,并且在坚定自己立场的同时,细心体贴的照顾长辈的心情和需要;他努力学习、思考圣经,进而明白上帝的旨意;他会愿意为了爱人和福音的缘故,不那么坚持自己的喜好和利益;他会用诚实认真的方式对待工作、别人、社会和政府;在恋爱交往的时候,他会求上帝开他的眼睛,认真的去爱对方,认识对方,透过观察对方来判断,这是否是对的人;他会善用上帝所赐的理性,依靠圣灵的带领,来过每一天的生活。

让信仰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和其中的每一个决定!

作者是80后二宝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