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靈修小品
-
當我們從自我中走出去時,我們察看螞蟻的勤奮,都可得遠見和智慧;察看月亮星宿、花草樹木,都可明白神的大能創造和慈愛護理。
-
当今世界中,成功、金錢、工作、婚姻、名望、權力、被认可、經濟保障等等,都可能成為偶像。
-
從“瑪拉”到“以琳”,是神安排的最佳旅程表,也是信徒屬靈成長的必經之途——在瑪拉,我們認識自己的軟弱和需要;在以琳,我們進入生命的豐盛和安息。
-
上帝先看中的是人,而非祭物。
-
神的愛子為我們贖罪,使神看我們為聖潔,將來我們在新天新地,可以永遠和祂在一起。
-
愛必須付諸行動,這行動就是服事。
-
當我們成為神的兒女後,怒氣也不能成就神的義。
-
教會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是神所建造的房屋,我們是與神同工的。哈利路亞,榮耀歸神!
-
陸尊恩 本文原刊於《舉目》37期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可》4:19) 靈命低潮有兩種:一種是信心跟不上知識,知道神的旨意卻無法相信;另一種是行為跟不上信心,相信神的旨意卻不能行出來。這兩種靈命低潮都隱含著屬靈的自欺,因為真知識必定預設了信心,真信心必能結出行為的果子。 主耶穌講過四種土的比喻:路旁的土、淺石地的土、與荊棘同生的土、耕耘的好土(《可》4:1-20)。對那可耕耘的好土來說,他心裡存著的是神的道,眼前望 著的是神的國,他將過去的羞辱拋在深海,他專心致志地向前走,為要結出百倍的果實;因為心是田,道是穀,豐富的收成永遠只屬於專心耕耘的人。我相信路旁的 土與淺石地的土,是指的不信的人說的。荊棘同生的土是指著在靈命低潮裡的基督徒說的。 靈命低潮的發生經常是在基督徒對世界缺少防備才發生 的。我很喜歡主說“後來”(《可》4:19)這兩個字,因為“後來”是告訴我們,“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當基督用自己的聖靈重生了我們,我們就成了新造 的人。我們“本來”該有的樣子,應該是一棵充滿生命力的種子,熱切地企望從肥沃的土壤裡鑽出來,成為茁壯結實的莊稼。但“後來”世界的誘惑來了,我們就放 棄了成長,怠惰地任憑荊棘纏住我們渴望向上抽芽的生命。 因此在基督徒的心裡,應當常常警醒“後來”這個字,因為在你不防備的時候,靈命低 潮就來了。你雖然悔改,靈命低潮仍然可能重複地發生,因為世界的誘惑,與肉体的情慾,在主再來之前是不會停止一天不攻擊我們的。主教導我們,要防備世上的 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因為你若不積極地防備,這些事物就像外來的野草一樣,一旦落地生根,很快地就會將花園裡的牧草取代了。 “世 上的思慮”,並不在於思慮本身有什麼不對,而在於我們忘記了生命的優先次序,讓短暫優先於永恆。“錢財的迷惑”,並不在於錢財本身有什麼不好,而在於我們 不知道要有多少錢財才算足夠。“別樣的私慾”,並不是所有慾望都不聖潔,而是這些慾望使我們不能夠再專心地追求結實。神的兒女若耽溺於這三件“後來”的 事,有主的警戒說:“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啟》2:5 )又說:“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啟》3:3) 走出靈命低潮並不難,只要我們願意“回想”當初神如 何將聖靈所賜給你的新生命與最初得救的喜樂;當你回到生命角落的深處,你會發現基督的救恩雖然曾經被你遺忘而蒙塵,重新擦拭之後仍然像從前一樣燦爛耀眼。 當我們好像浪子在豬圈裡吃豬吃的豆莢充飢,生命被罪惡的誘惑折磨地痛苦不堪時,讓我們回頭看,你會發現慈愛的天父仍然站在山丘頂上,伸出手來呼喚著我們歸 家。把世上的思慮從手中鬆開,重新投入救主充滿憐憫的懷抱,你會發現主的膀臂還是像從前那樣地溫暖。 作者來自台灣,曾獲西敏神學院道學碩士,現擔任台北信友堂傳道。本文摘自他的博客: http://blog.roodo.com/tsunenlu/ ,感謝作者惠允轉載。
-
陸尊恩 本文原刊於《舉目》36期 “深哉,神豐富的智慧與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智慧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呢?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羅11:33-36) 在屬靈的世界裡,最強的人也是最弱的人。因為他們懂得在神面前完全地示弱、完全地依賴,因此變成了最剛強的人。 懷疑是人的天性,懷疑那不應該懷疑的是人的罪惡;懷疑一切的人卻不懷疑自己的懷疑,是驕傲。在神的面前,我們只能像嬰孩一樣地把自己交出去,這就是信心。 懂得什麼是神的恩典的人,知道不只是禱告求來的一切是恩典,還知道禱告沒有求來的,也是恩典。還有那許多沒有禱告求過,但已經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更是恩典。 突然間,禱告的人明白了,原來自己一直都活在神極豐富的恩典中,我們還沒有開始祈求,神已經在照顧我們,我們還拒絕他、埋怨他。如果神將其中小小一部分的恩典拿走了,我們還指責他不愛我們、不值得我們信賴。 “屬天的”與“屬地的”區分,對自我中心的我們而言,早已經變成“對神有意義的”與“對我們有意義的”的代名詞。我們不斷地用“是否對自己有意義”來評估神做 的事是好還是壞。憐憫的神答應過許多“屬地的”禱告,卻也命令他的兒女“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神總是溫柔地等候我們愛上他,直到我們心甘情願地,將他的 心意當作有意義、又重要的事。 什麼時候我們能夠真正學會,從神的眼光,就是從那被高舉的十字架上向下觀看,才發現基督的救恩是如此的深刻、如此的犧牲、如此的溫柔。 很少有人會問:“為什麼會有恩典?”但是有很多人問:“為什麼會有苦難?”其實恩典與苦難一樣地奧秘,甚至更加地奧秘。 恩典的上帝也是苦難的上帝,他掌管這一切,約伯不能明白,只能敬畏。 令人驚奇的是,苦難的上帝成為了受苦的上帝。他沒有告訴約伯為何要有苦難,但他為約伯接受了十字架的苦難。 神的恩典、神的榮耀、神的全權,令禱告的人又詫異、又感動、又欣喜。因為,神每天所顧念的,竟是我們小小的憂慮、小小的懼怕與小小的迷惘。 “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他,因為他顧念你。”(《彼前》5:7) 當我們真心相信“在神萬事都能”的時候,我們也自然地放棄了自己掌握明天的企圖心。放手吧!讓聖靈的流水帶領我們飄向未知的海域。 “主啊!你要帶我到哪裡去呢?”主說:“不要怕,只要信。” 作者來自台灣,西敏神學院道學碩士,現擔任台北信友堂傳道。本文摘自他的博客: http://blog.roodo.com/tsunenlu/. ,感謝作者惠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