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教會歷史

  • 本文原刊于《举目》61期 謝文郁 1989年,對於中國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對於中國教會來說,也是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春天,在北京發生了一場政治“動亂”,波及全國、全世界,觸動了中國社會的每一角落,挑動了每一個人的神經,在中國人心中注入了一種社會意識,驅動了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        這場運動的實質是,一批浸淫在80年代自由主義思潮中的年輕知識分子,在美好理想和善良願望的驅動下,想用西方的自由民主理念改造中國政治。他們希望在學生運動中實現這一理想。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在殘酷的中國政治面前,如卵擊石,頭破血流﹗              這場政治動亂最終成了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那些積極參與運動的自由主義旗手,在嚴峻的政治壓力下被迫外逃,最後只能在西方國家的庇護下,在海外搞所謂的“民運”。留在國內的代言人也無處發聲,只能閉關自守。            另一方面,這場運動對政府的意識形態也是毀滅性的。自始至終,在如何結束這場動亂的問題上,人民的期望和政府的做法完全對立。當這場運動被政府強行用暴力壓制時,人民對政府的信任跌至谷底,政府所倡導的信念從此失去號召力。           之後,中國社會進入了所謂的信仰空白時期﹗ 宗教熱情的蔓延            人是需要在信任情感中生活的。這一情感先是在父母的懷抱中得到滿足,後是在社會關係中得以滿足,最終則在宗教生活中得以滿足。中國人原本在共產主義理想中,滿足了自己的宗教情感。現在,這個理想破滅了。            信仰空白的生存狀態是令人絕望的。當一切在理性中看得清清楚楚、從今日到死亡的每一天都按部就班時,生命的意義在哪裡呢?這是令人窒息的生存﹗政府的宣傳已經失效,自由主義理念已經七零八落。還有什麼可以滿足人的終極信任情感呢?            於是,在20世紀的最後10年,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宗教場所,包括官方認可的公開宗教場所,如三自教會和天主教的教堂,各種各樣的佛廟、道觀,回人的清真寺,鄉村的祖宗廟等等,都呈現出復興的景象,人氣越來越旺。             佛教的香客人數增長速度最快。大大小小的佛廟,香火熏天。與此同時,基督教家庭教會也呈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雖然具體人數難以估計,但是,只要進入河南、安徽一帶,無人不驚詫家庭教會信徒人數的增長速度。            宗教成為了熱門話題。 文化基督徒現象            在長期的無神論教育中,“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鴉片一詞,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就是罪惡的象徵。它讓人聯想起1840年的鴉片戰爭。因此,對民眾而言,說宗教是鴉片,等於說宗教就是罪惡。            然而國門打開之後,中國人看到的是,西方社會儀態萬種、和諧富足,令人羡慕、嚮往。而且,這個美好的社會,竟然保持著基督教。對於理想破滅、陷入信仰空白的中國人來說,基督教似乎意味著什麼,似乎指向某種奧秘。夾帶著好奇和冒險心態,一些中國人開始去瞭解、重視基督教。            1994年,北京大學哲學系趙敦華教授,出版了《基督教哲學1500年》(北京商務印書館)。讀畢,大家好像發現了新大陸:原來基督教還有這麼豐富的思想資源﹗             接著,劉小楓博士加盟香港道風山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並以此為基地,在中國大陸翻譯出版了大量的基督教神學著作。            在這兩股風潮之下,中國思想界一場影響深遠的基督教熱,如火如荼地展開。而且,在現實生活中,這股基督教熱造就了一大批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所謂“文化基督徒”。             這批人,對政府失去了信心。共產主義理想在他們心中失去了地位。但是,沒有信仰的生活是令人絕望的﹗他們在閱讀基督教文獻的譯作時,找到了某種共鳴──耶穌的死是為了世人的罪﹗這是多麼偉大的人格﹗用劉小楓的話來說:他們感覺到,他們的生命“因信了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的愛而發生了改變”(《現代語境中的漢語基督神學》,第28頁)。信仰是有力量的﹗             他們感受到了信仰帶來的喜悅,公開宣稱自己是基督徒﹗不過,令他們十分失望的是,當他們走入教會,無論是三自的,還是家庭的,他們都無法呆下去。他們認同基督教基本理念,但無法認同他們所看到的基督教會。             香港神學界在世紀之交,有過一次大範圍的討論,公開質問這些人的信仰:這樣的人算不算是基督徒?他們是麥子,還是稗子? 家庭教會大發展            90年代是中國家庭教會大發展的時代。根據趙天恩牧師的統計,單單河南、安徽兩省的幾個團隊教會(編註:這些教會系統多由數位傳道人開始,共同領導的。),總人數就以千萬計。比如,張榮亮帶領的河南方城教會(後改為華人歸主教會),申義平的中國福音團契(原為河南唐河團契),鄭獻起的安徽阜陽教會(後改名為中華蒙福教會)等等,據說人數皆在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            1998年11月26日,申義平、張榮亮、鄭獻起、王君侶4位弟兄,代表各自的團隊教會,聚在華北某地,簽署了一份“中國家庭教會信仰告白”,就聖經論、三一神論、基督論、救贖論、聖靈論、教會論、末世論等七個方面,發表了信仰宣言。受趙天恩牧師的影響,這個宣告努力向海外華人主流教會的信仰宣告看齊,因而看上去相當正統。            不過,這些教會,能否達到其信仰宣言呢?            我們看到,這些教會的傳道人日夜奔走,各處傳講福音,行神蹟奇事,治病趕鬼。往往一次講道,整個村莊的人都決志信主。教會信徒人數急劇上升。一片復興的景象,令人興奮。            信徒的聚會則多在晚上,有敬拜讚美(唱詩、讀經、講道),並當場治病趕鬼。由於政府的壓力,這些聚會採取了秘密的方式。講道一般是依靠自己的讀經“亮光”,和大量的神蹟奇事、故事。教會生活缺少固定的集體查經和主日崇拜。不過,會定期舉辦骨幹同工培訓,邀請信得過的國內外傳道人前來培訓。             這些教會的大多數信徒,在聖經的閱讀和理解上,往往孤立無助。除非成為同工,接受培訓,否則在聖經知識和教會生活上都嚴重“營養不足”。他們的信仰,建立在幾個治病、趕鬼的見證故事上。            這樣的信徒,是不是基督徒?他們是麥子,還是稗子? 是宗派,還是異端?…

    閲讀全文…

  • 多瑪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編註:華人教會習簡稱其名為“阿奎那”,但本文作者沿西方學術習慣,簡稱“多瑪斯”。)是中世紀最重要、體系最完備的神學大師。因為歷史因素,其神學洞見與貢獻,常被基督新教忽略,甚至遭刻意的曲解。

    閲讀全文…

  • 王明道先生(1900 -1991),是20世紀中國基要派神學的代表人物。他重視聖經的教導和基督徒生活,反對自由派神學,大膽斥責教會與世界中的種種罪惡。同時,他的保守思想,使教會與社會脫節,失去了集體見證的動力。

    閲讀全文…

  • 俄利根(ADAMANTIUS ORIGEN,又譯奧利金)是古代東方教會最為著名的教父,亞歷山大學派的主要代表。在早期東西方教會眾教父中,他是最有影響的一位,他的思想為後世基督 教神學,奠定了深厚的基礎。與他同時代及後來的教父和聖徒,都或多或少地得益於他,有“眾聖之師”的美譽。

    閲讀全文…

  • 近年來,因瓦萊利亞‧格裡菲斯師母(Valerie Griffiths,註1)的研究,和戴紹曾牧師與張陳一萍師母的考證,紛紜模糊的往事逐漸重現在我們眼前——填補馬禮遜和戴德生之間那段歷史空白的,竟然是6位名叫瑪利亞的女子。

    閲讀全文…

  • 坡旅甲(POLYCARP,又譯波 利卡普)是士每拿教會的監督,使徒約翰的門徒,也是安提阿教會監督伊格那丟的好朋友。

    閲讀全文…

  • 伊格那丟(Ignatius,又譯作伊納爵),是第二世紀初時安提阿的教會領袖。“伊格那丟”意為“內心懷有神的人”或“為神所生的人”。

    閲讀全文…

  • 宋博士墳在史無前例的文革中,早已遭到破壞,花崗石的墓碑被挪移,拋棄在外面。後人用水泥把碎角修復平整(見圖1)。墓碑現在基本完好,上面刷了白灰,刻有“耶穌基督的僕人,宋尚節安息之所”,以及“是了,我必快來,阿們”等字樣。

    閲讀全文…

  • 在神的救贖計劃中,摩西佔著一席重要的地 位。神曾經與亞伯拉罕立約,應許他的後裔要成為大國。神預先告訴亞伯拉罕,他的後代要在埃及地寄居400年以上,那地的人會苦待他們,然而,神會拯救他們 脫離埃及人的奴役。到了摩西的時代,果然應驗了神對亞伯拉罕的預言。此時,神拯救的時刻到了,自此,揭開了摩西率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

    閲讀全文…

  • 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3個工人在工地上砌磚,有人問第一個人:你在幹什麼?他氣鼓鼓地說:你沒看到我在堆磚頭嗎?該死的老闆,逼我在烈日下幹這麼重的活!再問第2個人同樣的問題,他疲憊地說:我在給我老婆、孩子掙口飯吃。雖然累點,但好歹還能過得去。再問第3個人,他興奮地用手指向天空,說:這裡會矗立起一座宏偉的大廈,我就在建造這座大廈。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