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3
-
筆者成為基督徒已有10年了。在2011年,終於第一次外出發放福音小冊子。
-
“望子成龍”的文化,讓中國父母成為世界上最奮力栽培孩子的家長。而“教子有方”、“孟母三遷”等,又讓中國人相信,孩子是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塑造,打造成自己希望的樣式,以滿足自己的心願。
-
彼得來到主耶穌面前,問了一個基督徒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太》18:21)不可否認,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人能寬容和忍耐的程度。
-
有位愛爾蘭聖經學者葛山(Dominic Crossan),形容後現代是黑夜中的大海,“在那裡沒有燈塔看守人,沒有燈塔,沒有岸。只有住在用自己想像所造成木筏上的人。”
-
“喜樂”是基督徒的屬靈特質。新約聖經講到喜樂,用的字是Chara,意思是joy、happiness、gladness。
-
筆者在前幾期的《舉目》中,介紹了宣講學教授朗基(Thomas Long)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鑽禧白箴士講座”(Diamond Jubilee Belote Lectures)上,分享的宣講技巧等。本文繼續要探討的是宣講的性質。
-
王明道先生(1900 -1991),是20世紀中國基要派神學的代表人物。他重視聖經的教導和基督徒生活,反對自由派神學,大膽斥責教會與世界中的種種罪惡。同時,他的保守思想,使教會與社會脫節,失去了集體見證的動力。
-
“情人節的主角是瓦倫丁神父,這表明:第一,情人節的焦點不是愛情,是婚姻;不是蜜語,是誓言;不是私相授受,是公開見證;不是一見鍾情,是一生一世。第二,離開見證,就沒有盟約;離開盟約,就沒有愛情;離開教會,就 沒有見證;離開上帝,就沒有婚姻。第三,談戀愛卻沒打算結婚的朋友,其實今天不是你們的節日。”
-
“公公、婆婆來美國後可以信主”,抱著這樣的目的,我積極鼓動公公、婆婆來美國。
-
對基督徒而言,世界的需要並不等於上帝的呼召。呼召是從上帝而來,我們需要經常、規律地從“不斷滿足別人的需要”這種勞役中退隱下來,以便能聽見上帝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