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回家吧!──透視大陸青少年離家出走成風的現象(張路加)
2004年11月11日,已經是第三次離家出走的梁攀龍和另一名孩子偷偷地從起落架上爬上了由雲南昆明飛往四川重慶的航班飛機底部,幻想著進行人生的又一次”單飛”──離家出走去尋找刺激。 阅读全文
-
聖經關於生態環保的啟示——兼論基督徒如何作光作鹽(大斌)
生態與環境的日益惡化,幾乎人人都能感受到,這是當代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和挑戰之一。那麼,在這些事上,神到底要讓基督徒學什麼功課?要讓我們做出怎樣的見証來榮耀神呢? 阅读全文
-
是聖殿還是賊窩? ──基督徒如何面對盜版?(曾陽生)
有幾次,在教會聽到剛從故鄉回來的弟兄姊妹,談起回國的經歷和感受。除了感慨過去熟悉的環境已經發展到不認識的地步,以及興奮地列數吃了多少美食之外,還會 充滿成就感地提到,自己如何找到並購買了盜版的電腦軟体——微軟(Microsoft)的視窗(Windows)、Office,Adobe 的Photoshop和Illustrator,以及NortonUtilities,Autocad,CorelDraw等軟体。 阅读全文
-
學業、靈命、品格 ──再思教養孩子(周傳初)
許多第一代移民,從小在強烈的危機意識和競爭心態下長大。這種文化背景,往往會經由我們的教養模式延續到下一代。孩子們從小被灌輸“成績掛帥”的觀念,父母的心中覺得孩子的生活內容,除了讀書以外,其他什麼事都是“玩”。 阅读全文
-
卡通大戰(化外人)
因著西歐一個報紙在去年(2005)9月底,發表了12幅諷刺回教先知的漫畫,終于在今年初,引 起了全球回教徒大規模的抗議。各地的回教徒,群情激憤,紛紛抵制丹麥的產品,舉行示威,甚至引發暴動,焚燒使館。 阅读全文
-
永恒的愛在呼喚(滕勝毅)
不久前,我與在國內某大學當醫生和教授的老同學,同讀一篇比較、分析基督文化和中國文化的文章。老同學平日目睹平民百姓在就醫時遭人鄙視、侵犯的種種情形, 我原以為他會欣然接受該文的基本論點,即基督文化重視人的價值。 阅读全文
-
我們豈可掉頭而去?(張泉)
2003年9月,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教育權特別報告員托馬舍夫斯基,應中國政府的邀請,考察了中國的教育狀況。中國的教育經費只占全國生產總值的2%,而且政府預算只占教育總經費的53%,剩下的則要求家長或其它來源去填補。 阅读全文
-
上帝的心願(健新)
在聖經中,有句話一直震撼著我的心靈:“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神要的不是表面的儀式,而是公平與公義的實質。 阅读全文
-
“願上帝把她變成一個中國人!”——記中國殘障孤兒的天使羅娜(海嘉)
羅娜(Laura),收養中國殘障孤兒的天使,是一個在中國大地不再陌生的名字。《西安晚報》稱她為“洋惠芳”,《人民日報》的網絡文摘報導她《給無家的孩子一個家》。當然,還有許多的報刊雜誌記載過她的故事。 阅读全文
-
美國25位最富影響力的福音派人士,並10大事件(編輯部)
《時代週刊)(Time)在2005年2月號的雜誌中,經由牧師、政治人物、學者和行動主義者(activist)的幫助,選出了25位美國當代最富影響力的福音派人士(編按:按《時代週刊》的定義,福音 派是指認信耶穌的神性和救贖,皈依這信仰,認信聖經的權威和廣傳福音者)。 阅读全文
-
霓虹燈下的呻吟 ──透視今日大陸城市中的民工一族(張路加)
穿梭在熙來攘往、高樓櫛比的今日大陸許多城市中,通常很容易就將他們辨認出來:穿著襤褸的衣衫,由于沉重、骯髒的勞動而猥瑣不潔的面容──這就是今日遍佈在神州大地許多大中型城市中,從廣大農村地區湧進城市打工的民工一族。 阅读全文
-
回來吧!孩子! ──傷痛的突破(心漁)
在911事件的陰影下,我想2002年美國最傷痛且感到羞辱的父母,大概是法蘭克與瑪莉琳‧林道夫婦(Frank Lindh & Marilyn Walker Lindh)了。他們的兒子約翰(John Walker Lindh)自小是資優生,但是從11歲起生病,且不能適應學校生活,一再轉學。于是,父母決定把他留在家中自己教育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