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人群的新切入點(基甸)
社交網絡服務(SNS –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是近幾年在互聯網媒體中脫穎而出的一類新型技術應用。社交網絡自從走上互聯網的舞台,就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並與新的3G手機技術結合, 使網民或手機用戶訂閱、查看、轉發、評論各種消息、跟蹤自己關注的人,變得非常簡單、容易。 阅读全文
-
網絡天地任我傳(夏蔚)
我在網絡這片天地裡,遇到很多心靈饑渴、迷茫困惑的人。在引導和解答網友的信仰疑問時,我深深感到自己是神的士兵。我這個兵,雖然手無寸鐵,卻有耶穌基督的真理為武器。 阅读全文
-
不要迷失在“糖衣”中——對於學生福音事工的一點反思(彭博)
筆者認為,如今在一些教會的學生福音事工,乃至整個福音事工當中,有一個重要問題,非常需要釐清,卻很難釐清,那就是:基督徒在福音事工中的責任,到底為何? 阅读全文
-
愛學在網路(蘇文峰)
2003年起,位於波士頓,由專業人士組成的機構“中心學坊”(CentriHall)已開始製作一系列精選自優質的中西神學院、機構、華人學者的網路課程,提供聖經及神學的教學平台。 阅读全文
-
切膚之愛(芳華)
他們最為人所感動的一件事,就是聞名台灣醫療界的“切膚之愛”。 阅读全文
-
作山上的城 ──對城市家庭教會發展的一點思考(孫毅)
孫毅 本文原刊於《舉目》45期 聽一個在社科院工作的朋友說,在上世紀80年代,她想去當地的一個家庭教會瞭解情況,結果發現她得先找“介紹人”,不然根本進不去任何家庭教會。去參加聚會的那天,她下了公共汽車後,一個信徒帶著她走了半個小時才進 到一個住宅樓中,在一個門窗緊閉的屋中參加了一個小群體的團契活動。敬拜結束後,她回到來的那個車站,發現不過用了五分鐘的時間。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劉同蘇牧師去年去北京大鐘寺附近的華傑寫字樓,參加守望教會的敬拜時,在城鐵上遇到一個前來參加敬拜的年輕人,他的手裡拿著從該教會網站上抄來的地址。劉牧師在文章中感歎,或許教會這樣把自己公開出來,更接近聖經上所說的“山上的城”吧! 一、城市家庭教會走向公開化的幾點特徵 第一、進入更具公開空間的寫字樓 對比上述這兩個時期的不同情景,一方面說明,教會所處的整體外在環境,正在向開放、寬容這樣的大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的家庭教會自身在發生變化。 可以看到的表現就是,家庭教會的平均規模、聚會人數在增加,有更多的教會從住宅樓中出來,搬進了更具有社會共同空間性質的寫字樓中——在這個意義上,確認 家庭教會的主要標誌,已經不再是“以住家為聚會場所”,而是是否能持守家庭教會的傳統及神學立場。 家庭教會在整體走向公開化,很多家庭教 會的大門,都不同程度地向社會開放。這表明,無論是教會的帶領者,還是普通信徒,都漸漸戰勝了過去半個世紀之政治壓力在心中造成的恐懼,以及“地下”或者 “非法”的心理,開始以群體,而不是以以往的個體的方式,向社會表明自己信仰基督。 在山上的城中,聚集的是一個社群,當群體中的燈越來越亮的時候,這個山上的城,就是無法隱藏起來的城。 第二、 向堂會型教會的轉型 達到一定規模、搬進寫字樓的家庭教會,常常經歷一種“轉型”,即從過去的團契型教會,轉為有一定建制的堂會型教會。 1. “聯邦”式教會的瓶頸 所謂團契型教會,是指由多個小團契(或小教會),構成的“聯邦” 或“邦聯”式教會或教會系統。這些小團契(或小教會),人數不多,構成形式基本一樣,無論從功能或是建制上,都還不足以承擔一個完整教會當承擔的多個方面 的責任,如福音與宣教、崇拜與聖禮、教導與神學教育、輔導與家庭關懷、社會服務及文化使命等,只能達到最基本的主日敬拜及小組查經。這樣構成的“聯邦”或 “邦聯”式的教會,因為缺少整合的機制,同樣無法發揮一個完整教會所當承擔的功能與責任。 就以守望教會來說,2005年之前,這個教會基 本上是由12個團契構成的 “聯邦”形式的教會。每個團契的事務由團契帶領人決定,而涉及多個團契的共同事項,則由這些帶領人組成的教會同工會來決定。主日敬拜在各團契進行,由團契 帶領人邀請人參加,並受教會調度;各團契收取的奉獻,交由教會統一使用;退修及神學培訓,由教會統一安排…… 這種模式,在守望教會發展的初期是很有效的。其優點是,任何團契的人數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都可以按照教會的安排,自動分出新的團契,使團契始終保持著較小的規模(一般五六十人),成員間有較緊密的關係。 同時,由於不斷需要任命新的、能夠獨當一面的團契帶領人,所以團契必須努力鍛煉、培養新的同工,教會因此不斷有新的同工起來。 但這種教會形式的發展,在達到12個團契的時候,遇到了瓶頸。 這個發展瓶頸的最直接表現就是,所有同工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主日講道上。因為有12個團契,每個主日就需要安排12人次的講道。也就是說,在教會牧師及外請講員之外,每個同工每月還需講道2-4次。 在團契的其他事務方面,除主日敬拜外,各個團契力所能及的,只有小組查經。因為靠各團契量力而行,所以效果參差不齊。至於成人及兒童主日學,基本上不成系統,更不用說神學教育、教會刊物,或者網站等事工了。 由於各團契獨立聚會,教會牧師只能關注到同工層面,各團契內的事務全靠團契帶領人。然而團契帶領人除講道、關懷及處理緊急事務外,基本上沒有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其他事工中…… 2. 轉型,也走向公開和透明 … 阅读全文
-
城市家庭教會崛起的緣由與意義(劉同蘇)
在過往的10年裡面,中國福音運動中最為顯著的現象,是新型城市家庭教會的崛起。 阅读全文
-
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教會問題(劉澎)
中國家庭教會問題由來已久,迄今尚未得到妥善處理。如何看待家庭教會的產生?如何看待家庭教會的性質?如何處理家庭教會問題?這是構建和諧社會中無法迴避、需要面對的問題。 阅读全文
-
慈繩愛索、東方行、大使命 ──《億萬華民》詩選(袁瑒╱選譯)
我聽到你經過,哦!救主,求你回身, 觸摸我的盲眼,讓我看見你臉上的榮光: 我,依附著你的衣裾,你不棄絕我, 也不拋棄我,容我祈求你的恩典。 阅读全文
-
摘去無用的葉子(曾劭愷)
本文僅是筆者牧會的心得,以及筆者所事奉的教會的事工經驗。謹盼本文成為“認識華人教會80後事工”拼圖中小小的一塊。 阅读全文
-
潛游書海,樂趣無窮(吳蔓玲)
去年(2009)年初,頭一次請肯恩老牧師來家裡吃飯。吃到一半,他上廁所去。上廁所本是尋常事,但他去了好久,不出來。我忍不住想,該不是吃了我做的菜,拉肚子吧!師母看我疑惑的眼神,笑笑地輕聲解釋:“他什麼都看!”我會心地一笑。 阅读全文
-
社會、教會與牧會──對《有人定期代她打掃嗎?》的一點回應(神僕老麥)
《舉目》41期第31頁的《有人定期代她打 掃嗎?》一文(一下簡稱《有》文),筆者讀後深有感觸。的確,許多北美華人教會及信徒,在社會公益的參與上,落後佛教徒一大截。不過,該文對教會的某些批評,筆者有不同的看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