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蘇文峰
-
若是我們多多自我省察,願意相互理解,不要再說“你們我們他們”;若是我們在彼此同工交接時,多用心靈和誠實,遇到磕碰時,不要苦問為什麼,只問我當做什麼;進一步,我們願意除去地域背景文化的烙印,放下舊我,活出新我,我們一定可以建立一種有信有望有愛的神國新文化。
-
我們理應見證個人參與查經班的成立、成長的過程中,如何經歷上帝的帶領;分享查經班成長到成立教會的過程,有哪些美好的經驗及失敗的教訓;研討當今中國及海外新成立的教會, 如何從過去北美的經驗得到借鏡。
-
2006年,[海外校園機構]同工經過長時間的討論,確定我們機構所要傳揚的信息是:“跟隨基督──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2007年,4月、7月和9月的海外校園通訊,分別以問答的方式說明此中心信息的重點。
-
1992年11月,在許多人日日夜夜的迫切禱告中,在洛杉磯、我們的家中,《海外校園》(取“海外覓真理,人生即校園”之意),這第一份針對大陸海外學人傳福音的雜誌,終於出版了,並以“我從哪裡來?我置身何處?我往哪裡去?”(創刊詞)這樣的呼聲,聚攏異地漂泊的遊子的心。
-
近10年來,中國外出留學及回歸的人數均快速增長,據估計,2006年各種形式的中國留學生已超過100萬人,分佈於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改革開放以來回歸人數已近30萬人。這群已經推動時代巨輪、並將影響中國前景的海歸們,若能在回國前幫助他們清楚重生得救、建立純正信仰、裝備聖經真理、操練事奉恩賜、塑造成熟靈命、端正人格品德、清楚人生使命、聯絡屬靈肢體,他們回國後將在社會和教會中發揮何等的影響力!
-
面對任何生離死別,每一個跟隨基督的門徒,每一個已建立“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及價值觀”的人,都應有一個共同的心願:“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1:20)。
-
過去人本主義的世界觀,和自我中心的人生觀,仍然控制了“流淚谷”中多數人的喜怒哀樂。直到“萬事互相效力”後,我們的世界觀改變了,靈命成長的困境才可能突破。
-
我是《海外校園》最早期的讀者和受益者,“海外校園”的屬靈前輩又一路扶持陪伴我走上服事的道路。因著上帝的憐憫呼召,我在北美和中國家庭教會作神學培訓的事奉,我盼望能夠像這些屬靈前輩一樣,一生忠於上帝對自己的呼召和使命,把基督教大公教會的純正信仰傳承下去。
-
我在十幾年前,受邀忝任[海外校園機構]的董事,有幸和蘇牧師及幾位董事會的前輩在多方面學習。對事工的前瞻性,傳播的接地氣,以及管理的透明化等等,有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蘇牧師一再強調的“以基督為中心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同工的相處、信息的預備和事工的發展上,成為共同信守的出發點與公約數。
-
這十幾年,我的人生經歷了很多悲歡離合,輾轉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而我在機構的角色也發生著不同的轉變——從最初的作者通訊員,逐漸成為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編輯、雜誌的執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