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潘柏滔
-
生物形成相互依賴關係的傾向,與純粹的新達爾文物競天擇的進化論衝突。
-
2019年4月29日,一群福音派的領袖們發表了一份人工智能原則宣告,列出12項聲明。
-
前言: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賀建奎聲言,這是唯一可以帶給她們患有艾滋病的父親一個繼續生存的方法。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
美國《科學》雜誌,在2017年12月份發表了《掃興的火星上的液態水理論》( A wet blanket for theories of liquid water on Mars)一文,認為火星表面並沒有“大量液態水在流動”,引起了廣泛的注意。
-
生物鐘再次表達出上帝創造生命節奏的奇妙。日月和生命的節奏提醒我們,凡事都有定時(參《傳》3:1-8)。主耶穌也吩咐我們,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參《太》6:34)。因為萬事都是按照上帝的定時進行,我們只需謹慎自守,警醒禱告,等候上帝的旨意成就(參《彼前》4:7、17)。
-
各地人民除了極少數的原住民以外,都不是“純種”的當地人,而是各個族類移民血緣混雜的後裔。
-
究竟經過改造基因的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or Organisms。簡稱GMOs。又稱“Transgenic organisms”,即轉基因生物),是如何在農業方面創新,以滿足全球人口不斷增長的需求?什麼是此類植物的風險、效益和影響?在支持和反對的聲音中,包括基督徒在內的有識之士,應該有什麼立場?
-
著名的《科學》雜誌最近報導,中國農村老人自殺現象已經達到“疫情”的地步。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的誘惑,多數青少年紛紛進入中國龐大的城市移民勞動力市場,讓留在農村中的許多老年人,自生自滅。
-
雄踞輿論界與學壇的進化論,包括三部分:(1)微進化(microevolution),(2)廣進化(macroevolution),(3)化學(或合成)進化(chemical or synthetic evolution)。
-
父母的權益有沒有與子女的選擇、社會的公益,產生衝突? 父母與子女在社會中的福利和義務,是否需要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