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Uncategorized
-
看一個人是不是活在光中,看一個人是不是光明之子,只要看他對“黑暗”的反應,只要看他對罪惡的態度如何。
-
《約伯記》讓我們看見天上的神更看重的是:我們如何經過苦難去認識他。這是人生難以繞行躲藏的路徑!同在的神沒有在困難中隱藏,我們在困難中不忘要了“站出來”並看到、經歷祂。
-
愛我們的主耶穌,祂深知我們的處境,故一再地叮囑我們:“心裡不要憂愁”,並指出唯有信,才能打敗這“憂愁”。
-
耶穌作為生命的糧、生命的保護者,祂要叫人得著永生。永生的真正含義是末日的復活,而非人通常以為的永遠不死。正如主從死裡復活一般,凡屬祂的人,將來也要經歷從死裡復活。
-
自古以來,東西哲人都善於自省——“未經省視的生命不值得活”,蘇格拉底曾說;“吾日三省吾身”,孔老夫子也曾提到。問題的關鍵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反省是知錯,知錯能改固然是一件好事,然而“錯”這種事,行出來由不得我,因此,知錯不能改,便成為人生痛苦的根源。
-
有時候神要我們離開本地本族父家,有時候神要我們站立持守,去經歷相爭為敵,最後才得著寬闊,人若能聽到造天地的神對你說“或左或右”,那是天大的福氣。
-
如今,我們便是生活在黑夜已深,白晝將近的時代,我們是光明之子,我們等候、迎接那真正的光再次來到這個世界!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19.06.12 杜磊 經文:“大衛對掃羅說完了話,約拿單的心與大衛的心深相契合。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撒上》18:1) 每次讀到約拿單和大衛的生死之交,我總是深受感動,如此高尚的友誼令人難以忘懷。許多自由主義者對這生死之交的玷污,實在令人發指。高尚的友誼是上帝聖愛在人際關係中的流露,所以約拿單雖“名不見經傳”,卻是個活出上帝聖愛的人。 當大衛得勝歸來,約拿單的父親掃羅王卻沒有嘉獎他,反而將大衛貶出宮,理由很簡單,那首家喻戶曉的民謠——“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流傳,掃羅王看見歡迎大衛的隊伍載歌載舞,嫉妒心油然而生,於是,暗殺行動開始了。 約拿單身為王子,本性善良,富有正義感。按道理,他完全有機會繼位,成為下一位王;但他對父親的動機早有察覺,他發現父親圖謀殺害大衛;他決定背叛父親,協助大衛渡過難關。他避免和父親直接衝突。聖經這樣寫道:“掃羅對他兒子約拿單和眾臣僕說、要殺大衛。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卻甚喜愛大衛。”(《撒上》19:1)從這裡,我們看見上帝的愛,和罪惡、嫉妒何等的勢不兩立,無法調和。 情況緊急,約拿單將掃羅要謀殺大衛的計謀告訴了大衛。約拿單說:“我父掃羅想要殺你,所以明日早晨你要小心,到一個僻靜地方藏身。我就出到你所藏的田裡,站在我父親旁邊與他談論。我看他情形怎樣,我必告訴你。”(《撒上》19:2) 另外一方面,約拿單向父王替大衛說好話,說:“王不可得罪王的僕人大衛;因為他未曾得罪你,他所行的都與你大有益處。他拚命殺那非利士人,耶和華為以色列眾人大行拯救;那時你看見,甚是歡喜,現在為何無故要殺大衛,流無辜人的血,自己取罪呢?”(《撒上》19:4-5》)他的說理勸誡,暫時平息了掃羅的怒氣。 在教會中,我們也需要像約拿單這樣能調解不合的智慧者。 掃羅夜襲大衛家撲空後,約拿單再三保護大衛,他們在田野結盟,成了患難之交。“我們二人曾指著耶和華的名起誓說:‘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並你我後裔中間為證,直到永遠。’”(《撒上》20:42) 在這個高潮迭起的故事裡,生命和生命相觸碰,迴音作響。 最後,這段友誼以約拿單戰死沙場結束,大衛為此留下輓歌悼念,這悼念被記載在聖經中,表達了上帝對約拿單這位英雄的認可。大衛和約拿單之間的盟約,教導我們在教會肢體生活中,要學習彼此恩待的功課。 首先,要學會欣賞他人的長處。保羅在《腓立比書》2章3-4中強調,“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約拿單看見大衛的才能,沒有嫉妒,反而是欣賞,他置自己的安危、利益於不顧——教會需要這種健康的風氣,要力戒嫉妒、排斥之弊端。 第二,要保護神的工人和教會。今日教會對神的工人態度不都是友善、公正,這也是造成教會分裂的一個原因;教會中不該出現有人是老闆、有人是僱工、有高低之分的局面;神的僕人與會眾之間要在基督裡彼此關愛,彼此赦免,坦誠相見;要知道,學會尊重神僕是對教會的祝福。 有位弟兄在某教會擔任執事,發現新來的牧師有好多缺點,一開始,他在教會中公然提出對牧師的質疑,並要求會眾禱告,“改變”牧師;後來他覺得看不慣,就聯合其他同工把那牧師請走了。10年後,這位弟兄受感動,讀神學畢業後也當了牧師,發現老是有個執事挑他的毛病,他流淚禱告,求神光照。一個微小聲音的對他說:“不要計較,你還記得嗎?你也曾這樣對待你的牧師……” 禱告:耶穌基督,求你赦免我們總是挑剔別人的罪,讓我們單單注目你的完美無瑕,賜給我們約拿單那樣的愛心,欣賞別人,在耶穌基督裡面彼此相合,奉主名求,阿們!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19.05.14 主鑒 經文:“以色列人的官長聽說‘你們每天做磚的工作一點不可減少’,就知道是遭遇禍患了。他們離了法老出來,正遇見摩西、亞倫站在對面,就向他們說:‘願耶和華鑒察你們,施行判斷!因你們使我們在法老和他臣仆面前有了臭名,把刀遞在他們手中殺我們。’”(《出》5:19) 在《出埃及記》第5章,摩西終於順服耶和華的呼召去見法老,並且奉耶和華神的名宣告了要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信息。埃及有很多的神明,有文獻表明其數量可能多達1500多種。其中,最厲害的神是太陽神,而法老是太陽神的化身。因此,摩西第一次的公開事工,便遭到了法老的斷然拒絕。法老說,“我不認識耶和華,我也不容以色列人去”。(《出》5:2)不但如此,法老還變相加重了以色列人的苦工。 我們知道,上帝啟示給摩西、以及摩西所傳遞給以色列人的,是一個榮耀的出埃及計劃。以色列人在此前欣然歡迎摩西歸來,並且向耶和華神低頭下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相信神的拯救來臨了(參《出》4:31)。然而摩西和法老交涉第一回合之後,神的拯救沒有如約來到,法老吩咐的苦工卻實實在在地加重了。這對以色列人稚嫩的信心是個不小的打擊。我們能想象出那種希望被挑望,但又迅速被現實摧毀的痛苦。 以色列人的官長聽說,你們每天做磚的工作一點不可減少,就知道是遭遇禍患了。“禍患”(ע, ra’)這個希伯來詞很有意思,幾乎是一個象聲詞。如果試著發一下“ra’”這個音,你也许能感受到那種咆哮、憤怒的心境,和那種齜牙咧嘴的痛苦表情。 “Ra’”也有“不好的,沒用的,糟糕的,有害,患難,邪惡”等諸多意思,似乎只要是不好的事情就是一種“Ra’”。對以色列人來說,摩西和亞倫所談論的拯救沒有實現,他們的生活卻成了一團“Ra’”。也因此,以色列人對摩西和亞倫這兩位開空頭支票的“傳道人”也沒什麼好臉色。 有意思的是,當摩西回到上帝面前去的時候,他把以色列人的抱怨完全轉移到上帝身上。摩西控告上帝“苦待這百姓”,“苦待”(Hera’) 和“禍患”(Ra’)屬於同一個字根,是“禍患(Ra’)”這個詞的動詞形式。如果按更一致的翻譯原則,這個詞可以譯成動詞“禍害”。摩西控告上帝不僅一點沒有拯救這百姓,反而使以色列人平靜的奴隸生活平添了許多“禍患”。他控告神“禍害了”祂的百姓。 有的弟兄姐妹分享信主之後和主有一段短暫的蜜月期,之後生活似乎反而比信主之前經歷更多挑戰;也有不少弟兄姐妹說壓根就沒有享受過蜜月期,似乎信主之後,對信仰原則的堅持、和對這位救主的信靠,很快就讓他們在現實之中困難重重…… 神當然沒有,也不會“禍害”祂的百姓。但神的拯救也不像摩西或者以色列人所想象的那麼容易,因為以色列不僅要脫離重擔,不做苦工;而且要與神立約,成為神的百姓,要真正知道耶和華是神(參《出》6:6-7)。神的拯救不是直升機式的拯救,好像神負責把我們從環境中一把拉出來,而我們則什麼都不需要改變。神的拯救包含著我們的順服和信靠,並挑戰我們在忍耐中越來越認識祂。 因此,法老也罷,禍患也罷,為的是讓我們更加認識這位救主,並真正成為神的百姓。 禱告:慈愛的天父,謝謝你賜下耶穌基督,祂是我們的救主。在我們跟隨你的道路上,有的時候,禍患似乎比拯救更先來到。求主幫助我們,越在這樣的時候,越可以堅定仰望你,也仰望為我們的信心創始成終的救主耶穌基督。正是奉祂的聖名,我們如此祈求。阿們!
-
畢竟聖母堂起初存在的目的,並非只是為了成為眾人追捧的文化玩物,更是為了榮耀上帝,使它成為眾聖徒聚集崇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