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透視篇
-
9月25日庫爾德斯坦將進行獨立公投。如果公投通過,這些少數族裔需要更正式的保護。
-
放棄了申請H1B,我選擇放下一切來跟隨主、服事主。我知道接下來要面對的,也許會比這件事更難。那天,上帝再次用祂的話向我確認,祂把約書亞跟隨祂的心志放在我和先生心中:“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
-
漁夫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天下事專欄2017.09.01 帖撒羅尼迦大屠殺紀念博物館設計外型圖(Courtesy/Jewish Community of Thessaloniki) 使徒保羅宣教到達歐洲的第二站是帖撒羅尼迦。他後來寫了兩封書信給這個教會,回答他們的問題,特別是有關基督再來的問題。 使徒保羅在歐洲的行程 但很少人知道,20世紀初,帖撒羅尼迦的人口中有9萬是猶太人,幾乎佔全城人口的60%。那時,帖撒羅尼迦是奧圖曼帝國很重要的貿易港口,被稱為巴爾幹半島之花。 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將這裡的猶太人送到集中營,幾乎完全屠殺了。74年後,帖撒羅尼迦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用來懷念當年曾在這裡聚集的猶太人社區。 2017年6月15日,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到達帖撒羅尼迦,參加一個特別的儀式,在即將興建的大屠殺紀念博物館前的碑文舉行揭幕典禮。 參加揭幕式的希臘總理茨普拉斯(中),納坦雅胡(左)及帖撒羅尼迦市長布塔利斯(右)及猶太人社區主席薩爾帖爾 (AFP/Sakis Mitrolidis) 74年前,第一批載送帖撒羅尼迦猶太人往波蘭奧修維茲集中營的貨車隊出發。這個曾經擁有猶太人佔多數人口的城市,終於決定對歷史負責,興建這所博物館。 今天,在這裡的猶太人不到一千。但他們都懷念當年有450年歷史的猶太人社區以及當時特殊的猶太文化。當初,這些猶太人是被西班牙女王伊薩貝拉下令逐出西班牙,而整體搬遷到帖撒羅尼迦的。 長期擔任猶太人社區主席的薩爾帖爾(David Saltiel)說:“猶太人在這裡有500年之久,帖撒羅尼迦的歷史其實就是猶太人的歷史。” 薩爾帖爾是幕後大力推動興建這個博物館的主要動力。 1917年在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家庭 (維基媒體提供) 1912年,希臘人重新取回帖撒羅尼迦的統治權。1917年,一場大火使猶太人社區許多人失去了他們的房子,以至猶太人口從9萬降到5萬5千。二次大戰時,納粹於1941年4月進駐帖撒羅尼迦。但直到兩年後,他們才決定要如何處理在希臘的猶太人。 1942年夏天,納粹要求所有猶太人到市中心的自由廣場登記註冊。1943年3月15日,那天,納粹開始集體裝載猶太人上原來運牛的貨車,開往位於波蘭的奧修維茲集中營。這是從最遠的地方運往奧修維茲集中營的車隊。 1942年7月在自由廣場排隊登記的帖撒羅尼迦猶太人 (德國聯邦檔案館Bundesarchiv) 後續還有18次的貨車車隊。到8月時,一共運送了 49,000 名猶太人到波蘭,留下不到2000人。納粹不只是將猶太人幾乎完全消滅,他們也把在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文化徹底消除。 在運送完猶太人之後,他們的財產被掠奪,猶太人會堂被拆除,猶太人的墳場墓碑石被用來做其他建築。現今的亞里士多德大學就是建立在原來一個猶太人墳場之上。 戰後回到帖撒羅尼迦的少數存活者,想要重建當年的景況。他們重新開始一個希伯來文學校,建了一個小博物館。但他們發現,戰後帖撒羅尼迦的人口大多是希臘人。他們對於緬懷過去的多元化歷史,缺乏興趣。 2011年,帖撒羅尼迦選出一位新的市長布塔利斯(Yannis Boutaris)。這位現年75歲的市長是個非常反傳統的人。他做事直來直往,想要恢復帖撒羅尼迦的多元文化歷史,尤其是當年在奧圖曼帝國時的猶太人及土耳其人的文化傳統。 布塔利斯市長在宣佈興建大屠殺博物館時說:“這個博物館是要完成帖撒羅尼迦的歷史責任。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對這個歷史罪行有更清楚的認識,我們才能知道為什麼歷史不能再重蹈覆轍。” 這個6層樓的博物館將建於當年運送猶太人的火車站附近,佔地5千平方米,預計在2020年完成。德國政府捐了一千萬歐元,另外,希臘船王尼亞兒科斯(Stavros Niarchos)的基金會捐助了一千兩百萬歐元。 帖撒羅尼迦大屠殺紀念博物館的設計圖形(Courtesy/帖撒羅尼迦猶太人社區提供)
-
盼望宗教改革的火炬能一代代地薪火相傳,我們乃像保羅一樣,會衷心地說:“這不是說我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們乃是竭力追求……”(《腓》3:12)
-
這一生,我都不可能像洛克菲勒那樣有錢,但是我知道,照看洛克菲勒的上帝,一樣照看我。
-
如果主流宗派想要有未來,他們就必須要面對過去。所謂的過去,不是1950年以後與社會融合的過去,而是2000年前的老故事。
-
許多基督徒也有這樣的困擾。“Sanctuary Cities”聽起來,還蠻像聖經中的“逃城”(Cities of Refuge)的。如果上帝的律法,吩咐要設“逃城”(或作“避難城”,《新譯本》),基督徒豈不應該支持保護非法移民的政策、支持犯了罪的非法移民繼續住在美國?
-
聖經明確要求我們“不可殺人”(《出》20:13),不可殺無辜的人(《出》23:7),這些命令不只是上帝審判的誡命,也包含著上帝之愛。在祂的愛中,我們所受的傷害,能得到完全的醫治,我們所經歷的的咒詛,有一天也會化為祝福。
-
基督教的全球性讓許多柬埔寨人視為是一種文化上的威脅。但也因此吸引許多人來到耶穌面前,因為他們知道耶穌是全球的救主。柬埔寨人發現基督教對“誰創造了世界?”及“誰創造了人”這類的問題有答案,而不像佛教那樣對生命的起始無法交代。
-
苦難不是幻影,是事實!祂讓我們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