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時代廣場
-
我們常喜歡說“生活在國度裡”,或是“跟隨基督”,但是這些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英國 “基督教”雜誌記者,安第派克(Andy Peck, 以下簡稱AP)訪問了作家及聖經教師魏樂德(Dallas Willard, 以下簡稱DW),請他對如何才是一個真正跟隨基督的人,講講自己的一些看法。
-
由是感悟到,後現代人並非無意基督教信仰,卻顯然對教會的一切興味索然。他們也不排斥屬靈的事和上帝的觀念,只是反感教會將人分門別類,反感教會的制度化、教會自以為義的論斷,和教會熱衷控制人的權力欲望……
-
很多人認為,美國是一個以基督教信仰立國的國家,但今天卻不允許在公立學校裡傳講基督教信仰,實在是不可思議。這種看法在基督徒家長中尤以為最,有些家長因而不願意將子女送到公立學校念書,以免孩子在公立學校的環境中失去了信仰。
-
雖然幾十年來,葛培理牧師一直是美國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但是他在基督教內卻仍有一定的爭議性。雖然因為他的聲望,很少有人敢公開批評他,但卻是暗潮洶湧──他在教內受到推崇和尊敬似乎不及教外的。
-
早期移居美國的“新教徒(Pilgrims)”和“清教徒(Puritans)”有何不同?他們是同一批人嗎?這兩個群体是什麼時候成形的?為什麼後來會演變成獨特的宗教團体呢?
-
在基督教的發展史中,清教徒運動是一筆重要的歷史遺產,值得我們認真加以總結與繼承。清 教徒運動雖然已經過去三百多年了,但這一運動所形成的文化精神,對後來的歷史發展影響至深,並使我們今天仍然受益。現在,當人類已經被時代趨勢推向後現代階段,社會的形態、思想、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革的時候,追溯清教徒當年的清正與熱忱,也許恰是我們今天諸多問題的一副解毒劑。
-
我們要積極地尋求對話,而不只是定罪、批評。例如,我們儘可以就墮胎問題,或同性戀問題,敞開地對話,尋求了解,探討人類共同的需求,和我們共同的殘缺。因為,這些既然是心靈(不只是道德)的問題,聖經既然是上帝對人類的恩言,我們必然會有共同的語言。
-
其實在基督教圈子裡,受後現代思潮影響最深、最早的,乃是神學方面。因為任何的思潮都是先由學術圈子裡開始醞釀的,然後才會逐漸影響到社會大眾。所以“後現代”現象固然是這二、三十年才受到注意,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後現代思想已經開始影響了基督教的神學發展。
-
“Community” 這個字很難翻譯,譯成“社群”,好像遠了點,翻成“鄰里”,又不完全切合,因我們講Church community時,沒有地域範圍。”Community”這個字的意思,應有某種因共同性而同住一處,或彼此有互動關係的團体。
-
自中古世紀以來,西方基督教國家一向把基督教視為獨一的、絕對的、排他的、超越的,也是唯一擁有從神而來的啟示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