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4
-
我卻決定按照平時的程序,先查經,後分享。瑪麗覺得很掃興:等查完經,哪兒還有興致講?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4.07.24 許萬常 “兒孫自有兒孫福”是消極的看法,說話的口氣總是帶著些微憾意。 或許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雖然兒女的表現並不合我的心意,但是,兒女終究是兒女,還是要勉強接受才行。為了避免傷感情,父母對他們不能過於苛求。 儘管他們追求的福並非我們所定義的福。 養兒育女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捨己的過程。也是一個過程,父母需要按著實際的情況,不斷地調整自己對子女的期望及夢想。為人父母的,對兒女什麼要求都可以放棄,但是親子之間,愛的關係一定要持續。如果愛不在了,兒女也不在了。 人生而有罪性,且有各種先天的局限,所謂“蘋果落地不會離果樹太遠”,兒女之所以無法達成父母對他們的夢想,其實跟雙親的缺陷息息相關。 我天生不擅運動,怎能期望兒女成為球星?我當年連大學都考不上,怎能盼望兒女爬“藤”(美國常春藤名校。編註)有成?我長相不怎麼樣,怎能奢望兒女成為美女或帥哥?因此,我們要溫和地體諒兒女,他們的先天後天的侷限,多少也是出自我們的因素,怎麼可以無理強求? “兒孫自有兒孫福”,應該是種積極的態度——是對兒女的表現欣然地接受,並且歡然地欣賞他們生命的成果。像是錢鐘書夫人楊絳所說的:女兒,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參:“楊絳:女兒,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看完受益匪淺 ” https://www.sohu.com/a/136561000_241246) 對於自己的兒女,千萬不要跟人相比,不要老覺得鄰居的草坪比較綠,而是,兒女還是自己的好。 兒女是上帝賞賜給人的最美詩句,亦是祂給天下父母最好的作品。《詩篇》127篇不是這麼說嗎?“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127:3)。凡事只要是上帝的賞賜就是美福,就是一件最美好的禮物。 兒女是上帝的禮物,並且,這件禮物會一生一世不停地給予。因此,我們不要左顧右盼地看別人收到了什麼禮物,倒要專心地欣賞自己所得的禮物。我們對兒女唯一的盼望,是成為他們自己的最好,並不是成為別人心目中認為的最好。 是的,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是,我們對福的定義跟一般人截然不同。兒女真正的福是按著上帝原始的設計,按照祂所畫的藍圖,活出一個合祂心意的模樣。 我的兒女若是合上帝的心意,就是合我的心意,這才是真正的兒孫福。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
我看聖經中每一個認定自己為上帝的榮耀蒙召差遣的人,亦都如此!
-
“臨終關懷”(palliative care)也翻譯成“姑息治療”或“安寧照顧”,它主要是為末期病患者,以及家人預防和減輕痛苦,提高他們在臨終前的生活質量的一種服務,包括了對病痛、心理、社會和精神追求方面的評估和干預。(定義來自《知乎》) 不論人們是否願意談論“死亡”,卻終究要誠實地面對它。對此,聖經從不曾刻意回避或虛矯美化,它的立場既現實,又富於盼望。 基督徒如何面對死亡以及相關的諸多話題?自殺、安樂死,在某個處境中,是救,還是不救? 我們該如何進行臨終關懷,安慰、陪伴那些在死亡邊緣的人?如何跨越肉體生命的極限,欣慰、堅定於信仰所帶來的盼望? 歡迎您用感動人心的文字,透過基督信仰來回應,體裁不限,可以是評論、訪談,也可以是隨筆性的見證、詩歌、漫畫等。 字數:2000-3500字左右 截稿:2024年9月1日 投稿請用word檔發至 editorial@oc.org ,註明:1. 投稿《舉目》;2. 投稿主題;3. 作者中文大名。 《舉目》2024年全年主題(點擊圖片可跳轉至相關頁面):
-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後現代(Post-Modern)的社會,後現代對信仰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人們傾向不再相信這世上有什麼是絕對的,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
-
我覺得施洗約翰就是最佳例證之一。他竟能在曠野中開佈道會!
-
目睹家鄉社會環境變遷,寫作自由度受到限制,基督徒文友都有無力感。
-
面對疲憊不堪的摩西,岳父葉忒羅給出了他的建議,即在百姓當中搭建一個組織框架以實現分工和授權。
-
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必須要學習耶穌在世留下的榜樣。
-
面對苦難,一定要有“合理”答案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