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處的呼聲(吳獻章)
只要神不在一個文化的中心,這文明不僅會像湯恩比(Arnold Toynbee),在他的巨著《歷史研究》所說,必然會分裂、瓦解,乃至崩潰。套句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話說:“If there is no God, everything is possible!(如果沒有神,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阅读全文
-
今日青少年教育面臨的危機
熊璩 本文原刊於《舉目》05期 一.青少年教育的現狀 筆者2001年12月在北京,看到電視上介紹兩本暢銷書。一本是《不要“管”孩子》,一本是《孩子不可不管》。大意都是要尊重孩子,要講理,不要動輒用權威來壓制他們。相對於中國傳統所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觀念,這種新論點真是一大進步! 無論在家庭或是學校,隨著社會的開放和現代化,中國教育方面的許多觀念和方法都已被重估。這讓筆者想起另一本書,就是1946年初版的《照顧嬰兒與孩童的基 本常識》(The Common Sense Book of Baby and Child Care)。小兒科醫生斯巴克(Benjamin Spock)這本一反傳統觀念的暢銷書,至今已經翻譯成三十九種語言,銷售量超過五千萬冊。 該書引進了革命性的觀念。他呼籲父母親不要用 一刀切的(one size fit all)態度和權威性的方法來管教,要尊重孩童的個別性。他拒絕美國老式清教徒把兒童當作“蠻不講理、愛幹壞事、是應當學習禮數的小頑童”的觀念。他要求 父母把孩子當作是一個不斷蛻變的精靈,需要大量的注意力。譬如,若是學齡兒童有偷竊的行為,他建議父母親給予孩子更多的讚許、鼓勵,甚至增加孩子的零用 錢,使他不必偷竊。 這種新觀念到了1960-1970年代就更為“前進”。最暢銷的育兒書(註一),要求父母們從嚴厲的“道德家”角色, 轉換為同情的“醫療家”角色。不論孩子如何無理取鬧,父母親應當保持冷靜,不下判語,用專業性的態度,幫助孩子釐清他自己的是非觀。逐漸地,孩子的責任感 被不可剝奪的權利感(entitlement)所取代,孩子就是行為不當,父母的角色也不在於告訴他對與錯,乃是幫助他發現自己的價值觀。 因著這種理論推行到極至,美國許多年輕人已失去了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觀念。 那麼,這最近廿年又如何呢?實際情況是,不僅是美國的家庭教育處於困境,美國公立學校的教育更是陷在危機之中。 改善公立學校的教育,是布什總統競選時最大的諾言。美國國會在2001年12月通過了教育改革法案,布什統總在今年1月7日正式簽署,這証明了公立學校教育 問題的嚴重性受到了大眾重視。歷年來,美國各級政府在教育上所投的經費,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然而在中學裡,不但暴力與槍擊事件為全球之冠(例如 Paducah, Jonesboro, Littleton等慘案),美國學生的教育水平可能也是先進國家中最差的。 在1983年發表 的一篇報告(註二)中,比較二十一個國家,美國高三學生的數學與科學水平排名第十九,物理學則敬陪末座。美國大學本科生對歷史和公民的知識也是極其貧乏。 以優異的長春藤盟校來說,竟然有四分之三的學生不知道發表葛低斯堡(又譯蓋茲堡)演說的是何許人(註三)! 反觀美國訓練師資的學府,其所 著重的並不是專業的知識,乃是探討一些合乎政治風尚(politically correct)的課題。例如:性別和種族對學習的影響,提高學生的自我形像(self-esteem)、平等,等等。一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警 告一批年輕教師:“不要隨便修改學生在拼音與標點上所犯的錯誤,讓他們自我創新遠比遵循法則為重要。”(註四)。難怪有人認為,美國學生的學習素質雖然低,但學生的自我形像卻是全世界最高的! … 阅读全文
-
一種選擇(劉傳章)
過簡樸的生活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善用神所給的資源,做榮神益人的工作。如果我們過簡樸的生活省下來的錢,可以幫助窮人,投資在永恆,共建神國,我們吃粗茶淡飯也會喜樂滿懷。一個人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這該是他自己的選擇,只要自己良心平安就好了。 阅读全文
-
趣說簡樸(陳詠)
問題是哪一個雷鋒?我認得的簡樸雷鋒太多了,我甚至可以這麼感嘆道:哀哉!我是個簡樸的人,又住在簡樸的民中,大家功德都不相上下,誰拿冠軍才好呢? 阅读全文
-
簡樸之樂(周泊)
不少朋友問我:“許多家庭在夏威夷都需要兩份收入來維持生活,你們怎麼可能以一份薪水活了下來?”答案是:簡樸生活。 阅读全文
-
未知死,焉知生(張慶安)
有人存較高的生活目標,不願虛度一生,希望留下什麼,而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想;有人但憑良心行事,只求無愧無怍;有人及時行樂,有人悲觀無奈,也有人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這樣的人生觀和幾千年來不談死和不知死的作法大概有很大的關係。 阅读全文
-
瞎眼的自由(頌恩)
而瞎眼如Bocelli,根本無法也不會在乎觀眾的目光,唱歌時 只根據自己的感受,跟隨著歌曲的起伏,表現出真摯、清純的感情,給人以真正的藝術享受。作者感嘆道,看了他的演出,体會到盲人的另一種自由。 阅读全文
-
“思潮交鋒”系列之二:理念對革命的衝擊(熊璩)
國家的興亡有理念的因素,理念有偏差,造成的後果非常巨大。也有制度的因素,制度完善,政治才可以有規則的運作,減少困擾。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適當的文化環境,它是醞釀理念的溫床。如果社會上充斥著行險僥倖、缺乏公德、沒有共同信念的國民,那麼一個國家就很難形成一股道德與精神的力量,再好的制度也很難執行。 阅读全文
-
回應《福音派的過去和未來》(陳達)
我認為,生物起源的問題不是福音信仰的主要論題,應該容許有討論的空間。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題目,我們也不必因為福音派信徒在神學上和科學上無法反駁進化論而過份苛責他們。 阅读全文
-
中國教會信徒人數(鄭如芸)
若用更保守些的估計,中國基督徒的人數至少應有五千萬人(包括家庭教會及三自教會)。 阅读全文
-
在風雨中 --如何看待近廿年中國家庭教會(艾鳴)
中國家庭教會在近二十年的發展中,歷經痛苦,飽受憂患,靠賴神的保守,始能生根開花,碩果纍纍。她經歷過得勝,也有過失敗,她光輝燦爛,同時也有許多瑕疵。 阅读全文
-
去,看我的榮耀——論大陸家庭教會的見証(蔡選青)
隨著大陸的改革開放和海內外的交流,“大陸家庭教會”這一名詞,對海外的基督徒已不陌生。大陸家庭教會信徒的生命見証,也越來越多地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海外,令海外的信徒耳目一新。海外也有許多基督教机構和個人,開始進入大陸家庭教會參與事奉。特別是一些在海外信主的大陸學人,學成返國後,投入故鄉的事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