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崇上帝——當女兒夫婦身陷卡達監獄時
2014年3月,Matt和Grace在沒有裁決(no verdict)的情況下,被判有期徒刑3年,罰款卡幣1萬5千元。數星期之後,他們才得知,他們的罪名從“謀殺”改成了“危害兒童”。 […]
2014年3月,Matt和Grace在沒有裁決(no verdict)的情況下,被判有期徒刑3年,罰款卡幣1萬5千元。數星期之後,他們才得知,他們的罪名從“謀殺”改成了“危害兒童”。 […]
阮鴻 本文原刊於《舉目》48期 昨天在車裡唱《In Christ Alone》,唱到“No power of hell, no scheme of man, can ever pluck me from His hand. Till He returns or calls me home, here in the power of Christ I’ll […]
本文原刊于《舉目》60期 曾劭愷 “喜樂”是基督徒的屬靈特質。新約聖經講到喜樂,用的字是Chara,意思是joy、happiness、gladness。 喜樂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偶然的、偶發的,第二種是本質的。考試拿一百分,很喜樂;等了幾個月的實驗數據終於出來了,很喜樂。我聽莫扎特的時候,享受美食的時候,都充滿喜樂。這種喜樂是因事引起的,因此這種喜樂是偶發的。 就算我的人生充滿這類喜樂的片刻,也不代表我是個喜樂的人。 一個喜樂的人,擁有喜樂的本質,那種喜樂在我們裡面,是我們的一部分,沒有任何人或事能夠奪走這種的喜樂。雖然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因遭遇逆境暫時而陷入苦惱,但假如我們有喜樂的本質,那麼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會失去喜樂。 這種本質上的喜樂,就是主耶穌要賜給我們的喜樂。《約翰福音》16章,耶穌告訴門徒,祂將要離開他們,走向死亡。門徒因此憂愁、痛哭。耶穌於是比喻說:婦人 生產時痛楚、憂愁,但當孩子生下來,她就得到喜樂,且忘記生產的痛楚。耶穌說:“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 奪去。”(《約》16︰22) 耶穌賜給我們的喜樂,沒有人能奪去。 前幾年,有一部美國電影,叫《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iness),是影星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跟他兒子合作的電影。威爾‧史密斯飾演一位單親爸爸,帶著兒子住在街頭,窮困潦倒。他們相信追求幸福是人的基本權利,所以他們一直追尋幸福。 這部電影的標題,出自美國《獨立宣言》:人人受造平等。造物主賜給每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
本文原刊於《舉目》53期 天嬰 中午接了一個電話,一位阿姨和我嘮家事。阿姨越說越激動,越說越憤怒,越說越有暴力傾向,越說越失態……雖然是在電話上,我仍能強烈地感到,她的心像沉睡了百年的火山被心中的恨激活,井噴般失控了。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沒有給阿姨任何具體的建議,也沒有給任何評論。但是,我提醒阿姨,在這些讓她氣憤的事面前,她是如何思考的?她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情緒?以及,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樣的情緒? 我一直相信,人思考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決定了他會如何處理事情,也決定他的人際關係。正如《箴言》所寫:“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箴》23﹕7) 本世紀初有一本非常有影響的小冊子《當人心思量》(As a Man Thinketh),作者James Allen牧師認為,人如何思考,決定了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人的行為,是他思想種子開出的花朵。 我曾經神經質般地敏感,情緒常常一下子從天上跌進地底,無法自拔。而且,我一旦“藍色”(憂鬱)了,非要抑鬱夠了才願意出來重見天日。丈夫和周圍的朋友,因此吃過不少苦。 10年以前,S師母送了我一本《優質思考》。這本書讓我明白,正確、健康的思考方式,對一個人身心的健康有著何等重要的作用! 《優質思考》的作者艾奇柏.哈特(Archibald D. Hart)說:“仁慈的人擁有仁慈的思想,滿足的人擁有滿足的思想”,“思想是健康的,生活因此而健康……當思想瘋狂,生命也瘋狂”。 經過近10年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思考模式、處理自己的情緒,我真正地經歷了“喜樂的心是良藥”。 健康的思考方式不是與生俱來的,人最無法駕馭的就是自己的情緒。人被情緒驅使時,理性思考的能力就癱瘓了。在那一刻,所有的判斷和決定都像是萬花筒裡的圖案──疑惑,暈眩,不確定,易變。 聖經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物質豐裕時代,這個時代的人也前所未有地注重健康和營養。但是,人們卻很少關注自己的心靈健康,很少反省自己的思考習慣。因此,沒錢的人愁,有錢的人也不開心。失敗者抑鬱,成功者也身心交瘁。 James Allen牧師在《當人心思量》中說:人的思想,塑造他的性格。思想好像撒在花園裡的種子,它會扎根、生長、成熟、結果。人的每一個行為,都是他埋下的思 想種子的果實(我多麼希望和我通電話的阿姨,能脫離故有的思維習慣。如果她能“優質思考”,就不會成為情緒的俘虜,也不會被無名的憤怒和仇恨捆綁)。 健康思考的關鍵,是要知道自己情緒的流向,以及如何引導負面的情緒。我是衝動的人,我的靈性導師因此提醒我,每天必須花時間回想,回想在我普通、平淡的一天 裡,有什麼事讓我沮喪、嫉妒、仇恨、失望。然後,在禱告中把情緒交給上帝,求上帝的恩典把我從沮喪、嫉妒、仇恨、失望的深淵裡,帶到喜樂、讚賞、愛、盼望 的港灣。這不是所謂的“樂觀思考”(Positive Thinking)),而是回到上帝的愛中,在外在條件沒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下,在永遠的盼望和應許裡找到目標和意義。 […]
海外校园OC《举目》 | 网站:behold.oc.org | ☎️:(310) 328-8200 | 微信:FollowChrist | FaceBook | 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