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魏外揚
-
楊格非,為區域路線的代表。因 為他在華五十七年中,除了開頭五、六年在上海外,以後的歲月都立足于武漢,專心耕耘這個區域的福音禾場。同時對于鄰近的省份,像人口眾多的四川,以及最為 排外的湖南,也多次多方前往,嘗試打開福音的通路。由于他來到華中的時間最早,駐留的時間很長,帶來的影響非常之大,因此被稱為“華中的使徒”。遺憾的是有關他的中文著述極少,希望透過這篇略傳,我們對他能有較多的認識。
-
其實,李文斯敦是史萊舍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激發她獻身非洲的一大原因,因此當我們在講述史萊舍的生平時,並沒有忘記那位不斷在非洲為後人開路的李文斯敦。
-
今日教會所面對的回教世界,就傳福音的環境而言,較史文模所處的時代更加艱難險惡。就在我寫這篇小傳的時候,網路上傳來一則代禱消息,在某個回教國家境內,一位本地的基督徒,因 為傳福音而被游擊隊割斷喉嚨,游擊隊還警告在當地從事人道救援工作的外籍人士,不要趁機傳福音,否則會遭到同樣的下場。看來回教世界真是二十一世紀宣教的 最大挑戰,盼望史文模最常引用的經文:“但願以實瑪利活在你面前”(《創》17:8),也成為我們的負擔與禱告。
-
有些人會以為,中國對于西方宣教士的猜疑、敵視、逼迫、殺害等負面反應,都屬于十九世紀,而在世紀之交的義和團事件到達頂點。
-
楊宓貴靈(Isobel Kuhn,1901-1957)有“栗僳女使徒”之稱,她從聽見栗僳人開始,就夢想有一天要住進大峽谷,好將上帝的愛告訴他們。不過在前往大峽谷之前,我們會先在懷疑谷中看見她。
-
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年出版的宣教史冊上,保留了一些極為珍貴的老照片, 其中我最喜愛的,就是一張三位老人的合影。拍攝日期是1905年四月底,地點在漢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