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宣教
-
華特‧高仕達 本文原刊於《舉目》52期 《使徒行傳》 17:16–34 假使你想邀請教會以外的人,跨越門檻進入到有信仰的群體裡來,你必須先明白他們的世界,要走進教會外的世界,路途很多,但可以歸結為幾條路,你在每一方面,作得如何? 1. 藉閱讀觀賞,走進他們的世界。 閱讀非基督教的報章雜誌和書籍,這些會讓你對當代人所關切的、興趣所在、流行風尚 、風俗習慣,以及影響他們生活的潮流等,有所瞭解,而這些人正是你尋求,要帶進上帝大愛裡來的對象。 在過去一週以來,你閱讀過哪些書籍、報章和雜誌? 列舉幾件你從這些刊物裡學到的文化潮流。 2. 藉接觸媒體,走進他們的世界。 看電視、電影、聽音樂會等等,塑造了這一世代的價值、威脅這一世代的恐懼、推動這一世代的盼望,以及撼動這一世代的重重困難,盡隱藏在電視、螢光幕和歌詞之中。 列舉你最近觀看的電視節目和電影。 列舉至少三件,從電視或電影,你發現反映當今文化的事。 3. 駐足公共場所,體驗他們的世界。 走進購物中心、咖啡店、餐廳、公園、海灘,這些公共場所,找人閒聊,觸發問題,讓人們講述他們的經歷,然後安靜傾聽。 逛購物中心可以讓你學到哪些當今的文化? 在餐廳裡觀察人們的行為,可以讓你學到什麼? 4. 親近社區,走進他們的世界。 預約與你社區的領袖們會面。例如政府員工、工會領袖、老師、警察、社工、藝術家等。作為一個海外的宣教士知道,進入一個新的文化,第一件你需要的就是“文化資訊員”,這些人員就可以教導你所需要知道的東西。 哪些人最能提供我們,所在地區人們的情況? 我們該問他們些什麼問題? 5. 結交非基督徒,走進他們的世界。 與非基督徒建立友誼,贏得他們的信任,和他們愉快相處。 描述一個你最近所遇到的非基督徒人士。他/她所關切的是什麼?你要如何更進一步地認識他/她? 加入一些非基督教機構。在校委會服務,到為貧民專設的食物供應站工作,參加與教會無關聯的社服團體。 舉出一個你所屬的非基督教團體。你為什麼加入? 這個機構裡的人,讓你學到哪些非基督徒 的信念和價值觀? ──華特‧高仕達( WALT KALLESTAD)…
-
David J. Bosch(編註:1929-1992。生於南非的宣教學家與神學家。生前強烈反對當時主流的種族隔離制度)的巨著《更新變化的宣教:宣教神學的典範變遷》(白陳毓華翻譯,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1996),是基於兩千年的宣教歷史,來回應當代宣教危機和盼望的專著。
-
“康希事件”(註),是個複雜而巨大的題目,在網路上google,可以輕易找到上百篇的評論;許多文章直接定罪康希牧師,是因為搞靈恩和成功神學,才弄 到今天這般地步;我認為,在達成這樣的結論之前,可能需要先從神學、倫理學、教會行政(包括財務內部控管)等不同的角度,提出具體的事證觀察、分析,來闡 述靈恩、成功神學和涉嫌挪用建堂基金之間的邏輯關係,再總結出令人信服的觀點。
-
美國宣教學家溫特(Ralph Dana Winter,1924–2009),曾說明神國在地上,是由地方性堂會(Modality)和福音宣教機構(Sodality)彼此相輔相成,而持續進展的。這兩種機制如同人體的左膀右臂,在宣教事工上共同完成開荒與建造的功效。
-
他們說你病了。我惦念了一陣,想買張機票去看你。打電話到你辦公室,那頭傳來低沈的聲音,說你走了,回天家安息了。
-
基督教鼓勵人求真,而不是盲信。基督教的護教學(Apologetics)就是借助說理,替信仰辯護,去除人們的誤解,釐清反面的論點,並用人可理解的方式,說明基督教為什麼是可信的、真實的、不自相抵觸的,而且是與人有益的,是人類所需要的。
-
夜闌人靜,外面是此起彼伏的蛙聲蟲鳴,給金邊古都平增了一份寧謐。忽然幾聲貓叫,撕裂了夜的寧靜,我忽從床上跳起來,衝到窗前,“喵!……喵!……喵……”我的內心一同呼喚:驍克,是你嗎?你在哪裡?
-
基督徒要幫助身困大地震的人看到出路,在黑暗中得見真光,有三個實際可行的策略:首先,提出《可蘭經》及《聖經》中共有的記載,如創世、人物,目的是引起回 教徒對聖經產生興趣。第二,提出一段《可蘭經》中有關耶穌的經文,一起討論,目的是希望他們考慮信耶穌。第三,幫助回教徒在信主耶穌後,能解決神學與信仰 上的難題 ,紮根在聖經真理上。
-
作為一個美國傳教士,他熟悉中國的國情,瞭解中國民眾的生存狀況,因而他知道如何以恰當的方式影響中國的未來。1906年,當他向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建 議,將清王朝支付給美國的“庚子賠款”,用在中國興學、資助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時,他大概已經意識到了實施這一計劃所能具備的歷史意義。清華留美預備學校 (後改名為清華大學)的成立,為中國留學生赴美打開了大門,一批又一批年輕學子,從封閉的國度走向世界。他們中間湧現出眾多優秀人才,歸國後成為不同領域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