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科學與信仰
-
對我們這一代人傳福音,要講理,講證據。然而對80後、90後,不宜從理性切入。他們對真善美非常在乎,對有沒有人愛護他們非常在乎,對人的終極目標在乎。他們真想搞懂“人從哪兒來”、“有沒有上帝”……
-
幾年來,《海外校園》的風格已相當成熟穩定。它的內容安排由淺入深,分為三個層次,兼顧未聽過福音者、慕道友及初信者的需要。
-
筆者認為,把智慧設計說成是創造論、偽科學、Gap Theory或是一種運動等等,恐怕都是因為科學界不能直面證據,而有意模糊焦點。又或許是因為智慧設計的宗教含義惹眼之故。有些人稱智慧設計的目的是取代進化論,因此刻意不用“上帝”的字眼,力圖打造成可以與進化論競爭的科學理論……筆者相信,這若不是進化論支持者故意抹黑,就是某些人不顧證據地想當然。
-
智慧設計論運動的這一“文化戰爭”式的策略,並沒有成功。科學界並沒有把智慧設計論當作科學理論接受,而是視其為宗教“神創論”的現代翻版。很多知識界人士都反對將其放入公立學校的科學課裡,跟進化論一起教授。
-
作者們從基督信仰而來的解讀,看出的不僅僅是娛樂和劇情,而是電影對人性、歷史和文化的呈現,以及從福音而來的觀照與超越。
-
各地人民除了極少數的原住民以外,都不是“純種”的當地人,而是各個族類移民血緣混雜的後裔。
-
頂著滂薄大雨,一輛華麗的馬車,行駛在愛爾蘭的一條鄉間小道上。身著制服的僕役,騎馬護送在馬車的兩側。車廂裡坐著一個4歲的小男孩和他的僮僕。
-
“宗教與科學之間的戰爭”的錯誤概念,源自實證主義。18世紀啟蒙時代第一代號稱反對基督信仰的哲學家,提倡以一套科學的哲學取代基督信仰。本書秉承孔恩的觀 點,闡明所謂的現代科學,並非基於實證的具體發現,而是基於人的理念──人會先入為主,以預設立場搜集論據。這種立場的危險是可能否認一切的超自然。
-
我們基督徒反對進化論,固然出乎護教要求,但我們並不以聖經作依據而反對,而是以進化論沒有充分的科學証據為依據。正如本文前部都是從科學立場上發言,是擺事實,講道理。當我們與不信者談道,不能先從聖經如此、如此說談起。 要從我們的共同基礎上談起,科學和常識就是我們的共同基礎。
-
“智設論”運動開展十餘年來,面對被進化論者所挾持的眾多科學機構的強大壓力和聯邦地區法官的不利判決,加上神導進化論和創造論科學的左右夾攻,仍然取得了斐然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