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成長篇

  • 作者在《裏外更新》一書中,針對今日信徒在蓬勃外表下的內心虛假本相做出了深刻批判。他指出,許多信徒與神與人的關係, 都非常膚淺與貧乏。有人以傳講心理學的自我肯定來代替整全的福音,有人則以更多的聖經知識、門徒訓練,或更努力的服事及禱告,來代替真誠地面對內心掙扎。

    閲讀全文…

  • 我受洗後,並沒有更進一步追求神的話,更不知道如何活出一個基督徒的樣式。如今回想起來,主要原因,一是內在沒有追求的心,二是外在沒有屬靈的帶領。剛發芽的生命因而自生自滅。

    閲讀全文…

  • 心靈就是真我,內心深處真正的我,不是外在的地位、成就所能替代的。有時人只活在教會文化裡,心靈卻沒有與神相遇,神的話對生命沒有影響力,因而時常感覺挫折、沒有方向。惟有不斷回到神面前,心靈得到滿足,才會有真正持久的喜樂。

    閲讀全文…

  •    但這真是過時的教導嗎?保羅真的主張男尊女卑嗎?這裡根本的問題,是出在對“頭”的理解上。許多姊妹想不通的是:家中為什麼要有個“頭”?為什麼不能男女平等?要不就大家都不作頭,要不就兩個人都作頭?

    閲讀全文…

  •     “耶路撒冷會議”意義非凡,為日後數次“大公會議”奠定了根基與榜樣。所爭議的問題“如何接納外邦人信徒”,在主後70年耶路撒冷被毀之後失去熱度;主後 135年耶路撒冷教會也成為外邦人教會(羅馬皇帝Hadrian驅逐所有猶太人離開耶路撒冷,重建之為外邦城市)。

    閲讀全文…

  • ,

    自由之旅的驛站

    邦霍華、編譯:山卉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11期        簡介:《作門徒的代價》的作者邦霍華,是二戰時期年輕有聲望的德國牧師。因涉嫌反對納粹而被捕。獄中他潛心精研聖經,寫下許多見解獨到、令人信服、感人肺腑的講章、詩文和書信。           他對生活的熱忱,對人的關心,以及他的知識、智慧、膽識和略具孩子氣的謙卑,博得了其他獄囚及監獄看守的好感和厚愛。自然,這意味著他因此享受一些特別優待,如可以破例對外傳遞書信和文章。           邦霍華被公認為廿世紀最有前途的神學家之一,但他不是一位純理念的學者。他在獄中極有限的條件下,以生命傳揚光明之道。本文要介紹的這首詩〈自由之旅的驛 站〉寫於他就義前幾個月。當時納粹戰敗,急於處理一批關押著的政治犯,就在聯軍解放前幾天,蓋世太保的頭子希姆萊親自下令,將邦霍華處以吊刑。他時年卅九 歲。倉促中連向未婚妻和家人道別的機會也沒有。但這首詩卻表達了他對自由的嚮望和對死亡的無畏。           人類自墮落以來,便在層層次次、方方面面 受到罪的挾制:或擺脫不了肉身欲望的 牽制,或屢敗於血氣驕妄之下,或心智上辨別不清,或膽小怕事裹足不前,等等。但無論何人,因著神賜下的印記,都有一 顆渴望擺脫束縛,作自己主人的心,都有一個願天下好人一生平安的願望。那麼,這首詩便是邦霍華對這一人生追求的探討後的結論:人要于諸事中自制律己,要大 膽敢為,要勇於承擔苦難,不要畏懼死亡。死亡是短暫人生的中繼站,信心堅定的人們必要轉上通往真正自由的列車,在天國裡瞻仰永恒的榮美。           這首詩一共分為四段:律己、敢為、苦難、死亡。Frank Clarke英譯,筆者根據自己的感受重新分行。 律己 (Discipline) If you set out to seek freedom, then learn above all things to govern your soul and your senses, for fear that your passions and longing may lead you away from the path you…

    閲讀全文…

  • ,

    告別三十歲(陳宇)

    陳宇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11期        帶著滿心的憂鬱,帶著對神的怨歎,我很不情願地跨入了三十歲的門檻。我一點也不想讓人知道我的生日,我只想一個人安安靜靜、無聲無息地度過,不要祝福、不要生日聚會,一切與祝賀有關的,我都不要!           三十歲,對于一個女子來說,她應該有一個溫暖的家,有一個可以靠的肩膀,她應該停止漂泊,找到一個可以停泊的港灣……我多麼盼望自己在三十歲前得到這一切,為此,我在神面前求了一年又一年,但我還是沒能求到我所盼望的。           那個夜晚,我問神:“父啊!你還要孩子等多久?孩子已經等得很累、很疲、很乏!”           許多好心人都不斷地勸我:“你再不找,就越來越困難了。找個人好的,對你好的,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不反對你信仰的,就可以了嘛。為什麼非要找基督徒呢?現在 年輕人誰信啊?你這個條件一設,不是把大多數人都劃出範圍了嗎?”或是:“女人的青春很短暫,更何況你已經進入大齡青年的行列。再不抓緊,一轉眼就三十好幾了!……”          這些話,就充斥著我的心,我被憂愁和軟弱包圍著……一方面我很清楚,我無法和不信的人一起生活,溝通;而另一方面,我又無法靠信心來仰望神!這種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感覺,讓我很是無奈……          我在消極的心態中等候著神。然而,神依然沈默。日子就這麼無聲無息地劃過,沒有任何改變。          但是,我們的神是施憐憫和慈愛的神,祂不會永遠把我們放在孤苦無告的狀態下,祂有祂的時間,祂能讓“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今年五一休假期間,我回到家,遇見了一位已經移民加拿大的姐妹,在她移民赴加前,我們一直在一起聚會。她到我家,與我談起婚姻。當時,我的態度很無奈,她就只問我一句話:“你對你的婚姻,是否有個單純的心志,就是為了榮耀神?”聖靈就藉著這句話,在我心裡作工。          節後我回到工作的城市,當我一個人默想的時候,這句話常常浮到我的面前。我對主說:“主啊,這個問題,我還確實沒有想過。我的心並不單純,我對配偶的選擇標準和世人沒有什麼區別,我仍然有著自己的虛榮心,仍然有著自己的喜好。我並沒有真正完全交託給你,我也沒有真正將主權交給你,我是求你成全我的意思,而不是求你成全你的旨意。”           是的,愛我們的神,實在願意我們這些兒女能聽見祂說話,能遵行祂的旨意,不偏行己路。神有祂自己的時間!就在這段 默想的日子裡,我對著神的禱告也有了改變,我不再問“為什麼”,而是對神說:“主啊,我現在相信你給的就是最適合我的。過去雖然我也求,但我一直害怕你給的,是我自己不喜歡的,我對你沒有真正的信心。          “我現在開始學習把主權交給你,求你讓我放下自己的意思,能看見並聽見你的旨意。一直以來,在道理上我知道要順服,但我並沒有在實際中順服。主啊,我現在願意學習順服!”          當我這樣禱告一段日子以後,我的心也就隨之安息在主的平安裡面了。放下自己的意思,是難受的,是掙扎的,但當你為主放下的時候,主接著帶給你的釋放和安息,卻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          感謝神,也就在五月份,我在“讚美網”上看到署名“恩泉”的一篇文章,是“基督徒婚姻一大誤區”,對我幫助很大!這篇文章寫道:“你要不斷地求神為你預備你的配偶,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神還沒有給你配偶時預備你自己,多親近神,多與神交通,讓自己的靈命不斷長進。同時,也要去學習各種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中的技能。這樣,當你將自己完全擺上,並達到適合婚姻的時候,神就會帶領你的良人出現在你的面前了。”          是的,我發現周圍有很多進入婚姻的人,有各樣的困難,婚姻中佈滿烏雲。不幸的婚姻似乎越來越多,甚至在弟兄姐妹中間也有。很多是因為匆匆忙忙進入了婚姻,在此之前,卻沒有好好的預備!          神藉著這些事情,讓我看到,在進入婚姻前,需要好好預備,否則很難面對婚姻中出現的難處,也不知如何與對方共同面對婚姻中許多實際的問題。于是我禱告說: “主啊,你讓孩子看見,自己並沒有預備好,我還不夠資格進入婚姻。主啊,你實在是愛孩子的,你為了讓孩子在進入婚姻後少受傷害,所以你讓孩子在進入婚姻前 有所預備,有所學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我心裡實在是感謝讚美主。雖然我已經毫無退路地進入了大齡的行列,但是主一直用慈繩愛索牽著我,沒有放縱我,沒有讓我偏行己路,我的心裡充滿了感謝!          感謝神,讓我現在還能有“選擇”的餘地,還能夠向神求一個愛神的弟兄!          感謝神,讓我還能夠有機會預備自己,還能夠有盼望!          感謝神,讓我還能享受一段一個人的日子,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學習事奉,學習安靜!          感謝神,讓我再次經歷,因著順服,進入安息!          感謝神,讓我學習在所有的環境和遭遇中感謝和讚美!          感謝神,有祂同在的日子,就是最好!          這篇隨感,我想與所有正在等候神預備另一半的弟兄姐妹共勉。盼望我們都真正能有一個單純順服的心,仰望為我們成全萬事的神!□ ——————————————————————————————- 不可估量的 ──〈告別三十歲〉回應一…

    閲讀全文…

  • 莫說不能 ──合一的祕訣:謙卑(心漁)

    然而,當我思考教會內部合一的可能性時,發現“合一”根本不是人可以“做”的事。耶穌祈禱“我在他們裡面,你(上帝)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約翰福 音》17:23)祂的禱詞指出,信徒合一的前提是讓基督住在裡面。人成為基督徒,就進入與耶穌基督的關係中,而這份關係也包括在言行思想上順從聖靈的引 導。

    閲讀全文…

  •   筆者以為,沃弗的這本《排斥與擁抱》特別值得海內外華人參考。誠如作者在首章開宗明義所說:人的自我中心傾向,很容易使我們在不自覺中,對于團体中的異質性感到不舒服。筆者認為,華人亦如此。因移民蔚為風潮,海外華人的同質性明顯偏低,要找一個有歸屬感的同質團体,殊為不易。沃弗的書可以做提醒教會,基督徒 要格外小心異質文化下所產生的排斥心理,辨明哪些疏離行為並不合神心意,使教會的合一不是建立排斥異己上,而是在愛和饒恕上。

    閲讀全文…

  • 這次修課,讓我瞭解到很多以前沒有機會認識的事物,同時也結交了新朋友。這些臺灣的朋友,雖然他們總是把“發”讀成“花”,把“曾”念成“真”,沒關係,我 們有同樣的信仰,同樣的追求,在天國裡是一家人。不管我們是從世界的哪一部分來的,只要是在主裡,就是相通的。一起禱告,相互分享,實在是來自主耶穌的愛,把我們聯繫在一起了。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