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事奉篇

  • 有一次筆者被一間教會邀請,在慶祝該教會週年時領培靈會。所講的主題是“基督、教會與我”。第二個晚上,國語部的牧師在會後,因沒有看到說普通話的人來參加聚會,就告訴我,昨天聽了我講“教會與我”,就有人對他說,講神嘛,他們還有興趣,講教會,他們沒有興趣,所以不來聽了。這就好像六十年代美國的嬉皮時代,那時人說,基督我要,教會我不要。持這種心態的人,其實是把基督與教會分割了。

    閲讀全文…

  • 有位弟兄信主之前,已積極參與教會活動;信主後,更是教會重點栽培的“明日之星”,組織並帶領各種聚會。然而,一兩年之後,他卻沉寂下來,提起事奉就心驚膽跳,甚至變成一個不冷不熱的基督徒。

    閲讀全文…

  • 為什麼教會裡常常有少數人服事多數人的現象?除了人天然的惰性,不願服事人,只 願被服事外,或許還因為尚未見過有感染力度的服事的美好經歷,或周遭缺乏人人服事人、人人被服事的風氣,或者因為前面的老同工沒有刻意去提攜、鼓勵、帶領新同工。但重要的原因之一,恐怕是因為對有關服事的聖經真理認識不夠。

    閲讀全文…

  • 另一方面,大多數信徒卻比較被動,往往並不清楚、也沒有多少時間,過問教會的異象、動態與計畫。多數只是在崇拜時來教會,匆匆一行。既然沒有投入教會,大概也談不上“委身”──我們所談的“委身”,不但有“忠實于”,也包括“認可、參與、憂其憂、樂其樂”之意,就是說把這件事當自己的事──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少數人在教會中很忙碌,大多人則像過客。

    閲讀全文…

  • 我們的文化、環境和傳統,總是在告訴我們,不管想獲得什麼,總要不斷地努力去爭取才行。久而久之,我們在下意識裡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那就是,要努力去夠得上,要爭取配得上──即便是對愛,也要用好表現、好行為才能獲得。

    閲讀全文…

  • 我也聽到很多牧師講道或談話中表示,要為布希禱告,支持伊拉克戰爭,反恐戰爭。理由是,因為巴比倫重建的預言將實現,因為基督徒可以進入回教核心地區傳福音,因為回教邪惡,因為布希是個基督徒,每天讀經、禱告。

    閲讀全文…

  • 一進去,正趕上要把屍体從病床上搬到運屍車上,有人抱頭,我就幫著抬腳,然後送到停屍房。等到死人、活人都安頓好以後,我突然害怕起來。不是因為停屍房的寒氣,也不是因為第一次觸摸沒有氣息的人,而是我意識到我的心跟死了的人一樣,又冷又靜。

    閲讀全文…

  • 其實,李文斯敦是史萊舍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激發她獻身非洲的一大原因,因此當我們在講述史萊舍的生平時,並沒有忘記那位不斷在非洲為後人開路的李文斯敦。

    閲讀全文…

  • 西北靈工團,是1940年代由 中國的福音戰士們組成的宣道團体。他們的心志是“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去!”自1946年至1949年,他們先後有一百餘人,經過了千辛萬苦(甚至有時忍饑 步行),進入新疆開荒佈道。他們吃苦菜,穿羊皮,自己打坯修建土房,親手作工養活自己,從不訴苦,從不募捐,憑著信心宣揚主道。1950年前後,陸續在各 地建立了一些聚會點。但不久許多靈工團員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捕下監,其負責人張谷泉弟兄等四人殉道于獄中。雖然後來都平反昭雪,但福音至今未能繼續西傳。

    閲讀全文…

  • 座落在洛杉磯唐人街的“羅省第一華人浸信會”,建立于1952年。當時是由幾位老華僑和幾位從香港來的信徒組成的,廣東話是主要的語言。由13個人開始的事工,後來發展為逾兩千人的興旺教會。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