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3
-
電影《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 2011年,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最高榮譽。 2012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提名。 獲選美國《今日基督教》雜誌2011年“十大年度佳片”第一名。 獲選美國《今日基督教》雜誌2011年最具救贖意義電影(The Most Redeeming Film)第二名。
-
從“服事”、“服侍”到“做事”,在這一串豐富的聯想中, 事奉就等於是“馬不停蹄地做事”嗎? 慶子 本文原刊於《舉目》56期 “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 12:26) 基督徒的成長過程,是靈命塑造、生活見證與事奉經歷周而復始的操練。其中任一環節,或在認知上有誤解,或在實行上有差錯,皆會導致成長停頓、發育畸形。 如果讓一個信徒在初決志後,即挑起重大的事奉,一旦遇到困難,初萌新芽的生命易被壓傷,甚或夭折。比如在歐洲,教會人少,一旦有新信徒加入,馬上就被派上陣。這是教會初信基督徒“傷亡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每當提到“事奉”,很多人立刻想到“服事”。 從“服事”、“服侍”到“做事”,在這一串豐富的聯想中, 事奉就等於了“馬不停蹄地做事”。就如伯大尼的馬大一般,手腳忙個不停,嘴裡埋怨不斷,這自然無法得到主的讚賞。 即便如此,馬大忙忙亂亂,也是為主及門徒張羅吃住,總算是作在主的身上。有些現代“馬大”,卻更認為只要是為教會的事忙碌,靈命就超過了那些被服事的,漸漸生出屬靈的優越感。 許多教會在選執事時,也未必遵循使徒時代“聖靈充滿、智慧充足” 的標準,而是以在教會事工忙碌的表象和程度為衡量標準。 那麼,到底什麼是事奉? 事奉的定義 《出埃及記》記述了耶和華上帝差遣摩西,將以色列百姓帶出埃及的故事。當時埃及的法老王百般阻擾,不願讓以色列人從奴隸變成自由民。耶和華上帝一再吩咐摩西去 說服法老,重申祂救以色列民的目的:“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參《出》7:16等); “容我的百姓去,在曠野向我守節” (參《出》 5:1)。以色列人要“往曠野去,祭祀耶和華我們的上帝” (參《出》 5:3)。 耶和華上帝把以色列民領出埃及,固然是為了拯救他們脫離為奴之地,更是因為痛心百姓在埃及多偶像的環境下,隨波逐流,漸漸忘了自己祖先敬拜的耶和華上帝。 摩西在臨終前,三申其令,勸導百姓:必須離棄偶像,單單事奉、敬拜、祭祀耶和華。 “事奉”、“敬拜”與“祭祀”這3個詞,在希伯來文出自同一字“Avodah”,意思也相連。當祭司在會幕或殿裡事奉、獻祭,是為百姓贖罪、感恩。當燔祭的脂油香味冉冉上升時,上帝的心得到了滿足。這是獻祭,是敬拜,也是事奉。 主耶穌在曠野斥責撒但時,用的是《申命記》的話:當“敬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祂。使徒保羅也在《羅馬書》中,情詞懇切地勸信徒,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而且這樣的“獻祭”,才是理所當然的“事奉”。 可見新、舊約聖經所教導的“事奉”,就是按照上帝的心意,從事祂所喜悅的“敬拜”、“祭祀“、“奉獻”及“服事 ”等聖工 。 事奉的目的 基督徒是屬靈的以色列民。主十架的寶血,把我們從被罪轄制的為奴之地,帶進了應許地。事奉,是得到釋放後,滿懷感恩的自然流露,藉著敬拜與奉獻,讓上帝的心得到滿足,讓祂榮耀的名高舉。 在這道德相對化、信仰多元化的世代,當年摩西、以賽亞、以西結等先知所見的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的榮耀,因人類世世代代所犯的罪,受到了虧缺。世人雖然知道上帝,卻不當作上帝來榮耀祂。 上帝卻早自始祖犯罪後,就開始了祂救贖恩典的大計劃。“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 ” (《賽》9:2) 這就是預言光的來到。 以賽亞後的700年,耶穌來到世間。耶穌說:“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
陶婷婷 本文原刊於《舉目》56期 希望上帝帶領我在職場上的心靈成長經歷,可以幫助更多的朋友瞭解上帝在我們工作上的祝福,並做到身在職場,心中無名利場。 野心勃勃受挫折 13年前,我以秘書的身分,進入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科技部門。我和前後4任領導,都合作得非常好。很快,我開始管理一個部門,也在技術領域裡找到了非常適合自己的職業平台。 隨著職務的晉升,我的內心也發生了變化,我開始注重名利、爭競,開始不滿足、放不開。 兩年前,我野心勃勃、意氣風發,主動要求從集團調到下屬的一個產業總部,管理一個部門,打算幹出一番事業。 然而不到一年,這個產業的領導就換了。新領導上任後,開始整合組織。不管我將自己負責的業務理念說得多麼合乎情理,都沒有得到新領導的認可。海歸背景的領導,還對我曾經的秘書背景頗有微詞。 我受到很大的傷害。這是我工作10餘年在職場遭到的第一次變故,有些心灰意冷。幾個月後,我又調回到集團。雖然很多人認為,這對我是個好事,但是我原先在集團的工作已被人接手,我只能重新拓展業務。一切歸零,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生活更加忙亂了 在如此灰色的心情下,朋友介紹我去教會。真有上帝嗎?上帝可以幫助我嗎?我想試試。 我頻繁地去教會。和教會的弟兄姐妹在一起,我感到非常溫暖。我開始禱告,想看看上帝可以幫助我什麼。幾次禱告得到奇妙的應許後,我對信仰越來越熱情,越來越相信上帝的能力。 於是,我把精力從職場“轉戰”到教會。我認為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不重要,我對工作,對領導、同事都失去了熱情。既然早晚要上天堂,我只需要修煉屬天的生命即可。我計劃辭掉工作,全職傳道,為上帝奉獻。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我開始對工作不專心,差不多就好。我熱情地到處宣講福音。耶穌不是說過:“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參《太》16:24,《可》8:34,《路》9:23)這樣一來,我的生活更加忙亂…… 我開始懷疑,上帝真的要我全職服事嗎?還是說,那只是我自己的意願?只有全職服事才算愛上帝嗎?如果大家都不去工作了,上帝造的天地萬物又由誰來管理呢? 我禱告、求問上帝:“上帝呀,請你給我指明道路!”上帝真的通過佈道會和牧者的證道啟示我,我開始學習禱告,學習安息在上帝的裡面,而不是外表看起來敬虔,和一味追求屬靈的恩賜。 我漸漸明白,職場也是上帝的呼召,也是重要的禾場。我的職業不是自己白白得到的,也是上帝一步步帶領的。 漣漪不起心安穩 我開始專心工作,祈求上帝賜給我更多的職場智慧和力量。我在公司組織了一個小小的查經班,在每週五中午,和初信的同事分享聖經。我也開始一對一地傳福音,結合聖經,將生命的感悟分享給同事。聖誕節時,送同事們一些有信仰含義的小禮物等等。 作為集團兼職講師,我給集團新員工上培訓課程《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將作者的屬靈氣息帶給大家,幫助大家心靈成長。我也不再強迫灌輸聖經知識給別人,而是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和喜樂感染別人。 我在教會主日學服事,在服事中學習愛和付出。我學會凡事禱告、求問上帝。我的部門有一個新業務需要招人,我就求上帝幫助我找一個信耶穌的。上帝真的就應許 了。新同事來之後,我才知道他媽媽是基督徒,小時候他就去教會。不過,他對信仰有很多困惑、不理解。在後來我們日復一日的分享中,他漸漸學會親近上帝,最 後受洗。 同事在我身上看到了喜樂,都願意接近我。我的工作也得到上帝的祝福,新的業務開展順利。領導又給我增加了很多重量級的任務和職能。一切似乎回到2年前的樣子,唯一不同的,是我的心有上帝的同在,不會再有漣漪。 心中再無名利場 有時候我會反思,我信主後,在職場有哪些奇妙變化。過去我同大多數人一樣,在乎我在公司中的地位。周圍的人對我來說,有的是競爭對手,有的是合作夥伴,有上 司,有下屬。我要逢迎上司,還要平衡下屬,也要和同事處好關係(因為可能有求於他們)。對於潛在的競爭對手,我會心裡抵觸,偶爾也會在領導面前說一說他們 的不好,或抬高自己。有時,我還會和同事一起批評公司、論斷領導,並傳播公司的內部消息。 因為這樣看重名利,我內心經常有很大起伏,動輒心情受影響。現在不同了,我安心於現有的位置,因為那是上帝給我的。上帝讓我看到了公司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以及孤獨的靈魂,我要為上帝做工。 感謝上帝,讓我一年來,無論經歷什麼,都沒有偏離祂的道路,並讓我在屬靈生命和屬世職分中找到平衡。我虔敬愛上帝,愉快工作,一切為了榮耀上帝,做到身在職場,心中無名利場。 朋友們,如果你還有職場上的困惑和徘徊,我們一起來禱告吧:上帝啊,謝謝你帶領我們,磨練我們。請原諒我們信心的不足,原諒我們的論斷、批評和猜疑。請給我 們改正的力量,讓我們可以誠實地面對自己、影響周圍的同事。請讓我們有你的品格,並用喜樂的心接受你安排的一切、榮耀你!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作者來自深圳,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目前從事科技管理工作。
-
“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3:10 ) 給一切神所要求的,取一切神所允許的。神的能力真是遠超過我們所禱告的!父所給的真是遠超過我所求的!
-
周學信 本文原刊於《舉目》56期 有一天,老師問一個小男孩︰“為什麼你總是常常對同學惡作劇?”他回答︰“在我腦子裡有一隻壞狗和一隻好狗在打架。當壞狗打贏的時候,我就會做壞事!”老師問他:“為什麼壞狗總是佔上風呢?”他回答︰“因為我餵它較多啊!” 世界上有兩種做人方式 這故事意味深長。也許在基督徒生活中,最常的掙扎,莫過於與自己在人性中沒有完全降服於上帝的部分的掙扎,要持續不斷地對抗內心中把自己擺第一的誘惑。當我們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我們就容易氣餒。我們要如何理解這種個人與罪之間的摔角呢? 古代的先知在《耶》17︰5-10中,寫道︰世界上有兩種做人的基本方式,一種是自戀式地相信自己,另一種則篤信上帝。 這兩種方式可稱為“假我”與“真我”。假我的本質,是將自己界定為:“我”與上帝、與人和創造,都是隔離的。 殘酷的現實是,這個“我”乃是在膚淺的宗教外衣下,骨子裡自以為是的自我,照自己的行事曆、自己的慾望、自己的目標而行。在看來屬靈的外表下,以“尊重他 人”的生活態度,來與人保持距離,以減少我們以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宗教或種族等為目的,進行操控時的阻力。當我們的操控不如我意的時候,我們就以暴 力相向, 卻產生更暴烈的反彈。 上帝的話清楚地教導我們︰我們從來不是遠離上帝的自治體。如果不明白我們是為誰而造,並上帝是要透過誰來 彰顯,我們就不能認識自己。人的出生,是上帝的恩賜;然而,更偉大的恩賜來自第二次的出生,即zoe,屬靈的生命,就是在我們裡面有基督的生命。(參 《加》2︰20 ;《西》1︰27。希臘文中有兩個字均可翻譯成“生命”,其中Bios指肉體的生命,zoe 是屬靈的生命) 我們之前的生命,是死的、瞎眼的及受捆綁的(參《弗》2︰1;《林後》4︰4;《 提後》2︰26),新我不僅是舊我的更新而已,乃是在上帝面前一個新的本體。(參《林後》5︰17;《弗》4︰24;《西》3︰10) 這新生命是耶穌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裡頭,且透過每位信徒表現出來。為了與上帝有親密的交通,這新生命必須是改變的和完全的。新我,即我們在耶穌基督裡的內在生 命(參《弗》3︰16;《羅》7︰22),會逐漸改變我們的思想、性格,且行為也會逐步潔淨(雖然我們的生命在這地上不可能完滿或完全)。 當假我有了宗教的加持 在《加》5︰13-24 及《羅》7︰18,25中,保羅痛苦地形容老我乃是“肉體”。這“肉體”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假我生命。當我們重生,上帝將祂的生命植入在我們的生命時,祂並 未塗掉我們舊的記憶,及過去的所有、所是和所行。因此,在生命逐漸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完全有思考、說話、行事的能力,來表達肉體的需求,而非聖靈全然掌管 的生命。 保羅在《羅》8︰7提到, “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上帝為仇;因為不服上帝的律法,也是不能服。”在此保羅將我們帶回到《創》第3章那個原本的老我。老我的特徵,是將身分根植於自 己而非上帝,且有這樣的特徵︰自我保護、佔有慾、操控別人、具破壞性、自抬身價和放縱的。並塑造出各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態度,及行為模式。 這些東西在我們的生命裡根深蒂固,我們甚至不知其存在。“假我”是我們之所是,是現今的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它玷污了一切我們所是和所做的。如果我們不覺悟,它會扭曲我們對自己、別人及世界的認識。 假我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上帝。對保羅和其他聖經書卷的作者來說,“我”最糟糕的,並不是有放蕩不羈或其他明顯的罪,而是“我”有了宗教的加持,變成宗教性的假我。 宗教性假我的基本特徵,與舊假我沒有什麼不同。其差別是,宗教性的假我,貌似將上帝帶進了自己的生命,實際上卻只是將上帝困囿於自己建構的框架中,確保自己 能夠“掌控”假設的上帝。這也就是說,每當我們試圖要上帝照我們的意思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時,我們就是一個宗教性的假我。 假我通常透過對財物、地位,及偶像崇拜,來崇拜並服事受造物。這樣的服事是沉重的,因為這些偶像是殘酷的“監工“。 為我們的黑暗帶來光亮 “真我”與“假我”全然不同。“真我”十分明白:沒有什麼比上帝更能滿足我們煩躁的心。 保羅如此告誡人︰“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因這些事,上帝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當你 們在這些事中活著的時候,也曾這樣行過。但現在你們要棄絕這一切的事,以及惱恨、忿怒、惡毒(或作陰毒)毀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 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西》3︰5-10) …
-
范學德 本文原刊於《舉目》56期 可以這樣來開頭,就好像老人給小時候的我講故事一樣:很久很久以前…… 如今當我回憶那個“很久以前”,卻彷彿就在昨天──百年一瞬間,更何況40年、50年,恐怕是眼球剛剛準備運動吧。 就在那個很久以前,某一天我蹲在地上看白菜葉上的一條小蟲子,那時的白菜是長蟲子的。蟲子是一身翠綠,白菜是白中帶綠,那個翠綠的小傢伙在白綠之間一動又一動,好像是個小火車。要是現代人來說,就是微縮景觀了。 那以後沒多久,我就朦朦朧朧地知道了一個道理,白菜就是白菜,蟲子就是蟲子。白菜籽無論怎麼小,它種到地裡,絕對長不出蘿蔔來。而從蟲子的那一堆卵裡,再如何努力,也飛不出金鳳凰、銀孔雀。 文化大革命有個“血統論”口號,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會打洞”。對於植物、動物來說,道理還是對的:什麼種,就出什麼貨。哲學一點地說,就是:它們的存在,必然要表現它們的本質。反過來說,它們只要存在,就不可能表現出其他的本質。 要是人也這麼簡單多好。有一句罵人的話最難聽了,說你簡直禽獸不如,或者,不如禽獸。除了有點污蔑禽獸之外,這句話還蠻不錯的──別看你人模人樣的,但已經墮落到了非人的地步。那人模人樣,不過是徒有其表,俗語,也就是披了一張人皮。 人不是動物 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據說高更以此為題,畫了一幅名畫。我沒看過這幅畫的真跡,但那個問題還是挺清楚的──人是什麼?我到底是誰? 當年上大學時,我學的是哲學。人的問題,自然是哲學關心的基本問題。人是什麼呢?有的說人是理性的動物,有的說人是社會的動物,或者,政治動物。又有的說, 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尼采關注權力意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圍繞著“性”轉來轉去,薩特則不斷地說:選擇!選擇!還有高人說,人是文化的動物!但什麼 是文化啊?據說,專家的定義就有幾百個。 結果當然是越研究越不明白,就好像笑話說的那樣,你不說我還明白,你越說我就越糊塗了──我不思考“我是什麼”,我似乎還明白我是人;我越是想,就越連什麼是人都恍惚了。 以“人是理性動物”一說為例,隨便看一看人類歷史,遠的不說,洋的不說,就拿我經歷過的中國歷史來說,文化大革命,8億人民,鬥了10年,你死我活,你死我也活不成,怎麼能相信“人有理性”? 人到底是什麼?我是誰?我讀哲學時至多能肯定一點:人不是動物 ! 不僅我這樣認為,連哲學大師們也如是說。孔蒂亞克曰, 我看到自己,我摸到自己。一句話,我感覺到自己,但是我不知道我是什麼。 叔本華更妙。他某日坐在公園內,衣衫襤褸,精神大概也挺鬱悶。這時,一老婦人過來問:你是誰?他自嘲,我真巴不得我知道。 這就是人的尷尬。我們都知道自己是人,卻不知道人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我是我,卻不知道我是什麼。還是蘇格拉底實在──他一生以“認識你自己”為使命,結論卻是一句話:“我所知道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兩個認識 加爾文在大作《基督教要義》一開頭就說,人真實的智慧主要由兩部分所組成,即對上帝的認識,與對我們自己的認識……這兩種認識具有密切的相互關係,這大致是 不錯的。但加爾文認為,人一觀察自己,就必會立時思念上帝,這就不準確了,因為可能有許多的人活了一輩子,但卻從來就沒有意識到上帝,更沒有把自我與上帝 聯繫起來,他甚至認為我就是我的上帝。人認識上帝,這是上帝賜給人的恩典。 克爾凱郭爾說得好,人不可能靠自己來認識自己,因為人已經墮落了。墮落之人的鮮明標誌,就是他不承認自己的墮落。即使萬不得已承認了,也千方百計地推託罪責,歸咎於他人、社會。因此,人或者因為驕傲,視自我為萬王之王;或者由於自卑,視自我為垃圾。 在驕傲與自卑之間,是麻木,隨波逐流。什麼人不人,我不我的,活著,就這麼活著,何必瞎操心。 人認識自我,始於認識上帝,這一方面表現為,他找到了一個在天上的父,從而,他有根有家了。“我從哪裡來”的問題,就落實到“我是從上帝那裡來的”的答案上。這就把我奠基在萬古不移的磐石上──這磐石就是上帝之愛。 “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31:3)古時,上帝向以色列顯現時說的這番話,如今,祂也向每一個相信祂的人這樣說。這“永遠的愛”,就是人生命的源頭、生存的根基、生活的動力、人生的意義和目標。 人認識自我,始於認識上帝,在另外一方面這也表現為,在聖靈之光的感召下,人終於承認:原來我是叛逆了上帝的逆子、離家出走的浪子。 唯有面對著耶穌基督,面對著聖經──上帝的話,我們才獲得了真實的自我意識。因為只有與基督相比,我們才知道我們離上帝有多遠;只有被聖靈光照,我們才能看 到自己的內心有多麼黑暗。就連我們以往引以為榮的一切美善,從聰明,到善良和仁義,在它們的背後,其實都拖著或長或短的陰影。即使它們表現得極其美好,本 質上仍是破衣爛衫,醜陋啊!當我看到了真正的美好──主耶穌,以往我所誇口的一切美好,都變得不那麼美好了。 認識到上帝是我在天上的父親,意識到自己是罪人但今天要回家,這就是認識自我的真正開始。 自我接納…
-
祝健 本文原刊於《舉目》56期 認識屬靈生命是基督徒成長的里程碑, 持守屬靈生活則是每一位屬上帝的人必須一生之久經歷的過程。 持守這樣一個追求、操練和成長過程的屬靈的生活,才算真正走天路,實際地跟隨耶穌。因為,有了基督的生命,還必須效法基督的生活,最終才可能活出基督的性情。這就像有了父母的生命,還必須在父母的身邊生活,才最終能活出父母的性情一樣。 有一次,我問弟兄姊妹:什麼是生活?大家一時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屬靈生活有點像這個情形:我們每天都在忙生活,但未必很認真地思考過什麼是我們的生活。 生活,基本就是“過日子”。屬靈的生活,就是過屬靈的日子,就是屬靈意義上的衣、食、住、行。 膾炙人口的《詩篇》23篇,之所以為古今中外的聖徒所喜愛,是因為它簡短的6節經文,對基督徒屬靈的日常生活進行了概括性的總結,既是精意,又是秘訣。 認識真我 有人說,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誰死誰活的問題。例如,保羅發出過著名的驚歎︰“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上帝,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 脫離了。這樣看來,我以內心順服上帝的律,我肉體卻順服罪的律了。”(《羅》7:24)這段經文以及《羅馬書》第7章和第8章的闡述,是我們認識真我的金 鑰匙。 保羅所表達的,是每一位屬上帝的人都必定經歷的。用通俗易懂的話解讀,就是我們每個人裡面都有3個“我”:一個是被舊我、老我折磨,常常失敗的“我”;一個是因著聖靈重生,靠著基督得勝的“我”;以及,那夾在兩“我”之間,長期被爭奪、天天爭戰的“我”。 在保羅所說的“我”中,時常有3股力量交織拼搏。一個是屬罪、在肉體裡發動的邪惡勢力,一個是因信主耶穌基督而來的屬天的永生生命力,還有一個就是在聖靈的感動下,人盡自己的本分,憑信心作出選擇,並且努力實踐的自由意志——根據聖經,真我具有這樣的三重性。 今天,基督徒常把我們裡面真實的“我”的光景,和新人該有的屬靈生活,都放在了同一個模糊不清、混雜不分的概念中,處理、教導和操練。這可能是導致許多教會的牧養和建造收效甚微的原因之一。 所謂認識真我,就是要在信仰的追求和實踐中,分辨、識別“我”的真實面貌、何去何從,以及追求成長的途徑。而所謂的屬靈生活,就是“我”的信仰實踐、生命更新,以及在成聖得勝的道上“過日子”,好叫我們裡面的新人剛強起來。 簡言之,一個人對真我的認識,是與這個人在屬靈生活上的追求和操練成正比的。多有追求、操練,則多有自我認識,反之亦然。 不同的階段,對真我的成長與發展,又有不同的認識。《羅馬書》第8章讓我們看見,真我在上帝的旨意中成長的3個境界:經歷萬事互相效力的“我”,凡事定意效法基督的“我”,和被上帝稱義且有份于上帝榮耀的“我”。 可以說,《羅馬書》第8章是一面認識真我的屬靈的鏡子,可以照出我們每個人在上帝面前的真實情況,以及在上帝的旨意中,我們追求、成長的真實旅程。 正常、非常、超常 基督徒的一生,可能會經歷多次正常、非常和超常的屬靈生活交替。正常是指有規律和有果效的,非常是指沒規律和無果效的、或反規律和負果效的,超常是指有特殊的規律和果效的。 不論基督徒在哪一種情形中,都必須持守適當的屬靈生活。否則,其屬靈生命就會漸漸枯乾,甚至從活潑、有生命大能的福音偏離,落入機械、無能的宗教形式中。 有正常屬靈生活的基督徒,會在信仰的追求和實踐中不斷在成長。這種人,若階段性地經歷某種非常和超常的屬靈生活,是十分有益處的。非常和超常的屬靈生活,可 以使人變得謙卑、寬廣而深刻。用形象來比喻:非常的屬靈生活是曠野的、被擄的,或在苦難中的生活,超常的屬靈生活,是指摩西在西奈山上般的生活。 只有長期扎根於正常屬靈生活的人,才會堅實和全方位地被建立起來。正常的屬靈生活,其實就是用一生的時間,學習和操練屬靈的功課,一生走屬天的道路,一生在 屬靈的原則和環境中“過日子”。被收入《中國神童錄》中的小提琴家郭昶,曾獲得過梅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大獎和許多重要的國際獎,並與許多國際一流的交響樂 團和國際著名指揮合作過。為中國在國際上爭得了巨大的榮譽。而今,他也是一位跟隨耶穌的人。 郭昶是一個對自己要求超嚴格的人。對於認識真 理和操練屬靈生活,也一絲不苟。他發現,拉小提琴的原理很像作基督的門徒,必須天天付出代價來實踐。在周圍的新生代基督徒裡,我極少看見有像郭昶這樣對上 帝認真、不為自己留後路、一心一意作基督耶穌門徒的。他更謙卑自己,請我輔導他的屬靈追求與操練。我們差不多每天通電話,交通彼此的屬靈生活與操練的心 得,達12年之久。 認識郭昶的人都能感覺到,他的生命的成長和轉化。他與藝術家團隊合作演出的“更美的家鄉音樂會”,給世界各地渴慕真理、追求永生的人,帶來了巨大的心靈震撼和鼓舞。這都與他腳踏實地走天路,在屬靈的原則裡“過日子”分不開的。 故此,筆者想在下面有限的篇幅裡,介紹屬靈生活和操練的幾個方法。對高度物質化和世俗化社會中的基督徒來說,這些像是“失傳的秘方”,且具有時代的針對性和實踐性,能幫助人學習走天路。 三個要學習的功課 人信主的標誌之一,是悔改並了結往事。這表現為自覺地對付罪、世界和自我。…
-
本文原刊於《舉目》55期 讀經 “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份,就是羨慕善工”(《提前》3:1) “你為自已圖謀大事麼?不要圖謀!”(《耶》45:5) 思想 大部份基督徒對想當領袖的渴望,都有所保留。他們不能肯定想當領袖是否真的正確。畢竟被邀到一職位,不是總比毛遂自薦強嗎?豈不是野心,引致幾個教會中本來很偉大的領袖垮臺,聲名的誘惑,導致他們的失敗? 毫無疑問,基督徒必須抗拒某種野心,不過我們也應該承認,有的雄心卻是高尚、可敬,和有價值的。我們讀的經文為這兩種不同的野心,既提供了警惕,亦提供了鼓勵。當我們的野心是為了有效地事奉上帝,發揮上帝賦予我們生命最高的潛質,我們便可以從這兩節經文取得平衡。 保羅帶領教會所得的回報是艱難困苦、被人蔑視和拒絕。領袖是在逼迫和苦難中首當其衝的人。從這方面看來,光為了在教會爭取地位的人,似乎並不會誤用保羅的勸 勉。偽君子不會對這樣困難的任務有興趣。在第一世紀盛行的危險情況下,甚至堅強勇敢的基督徒,也需要得到鼓勵和動力,才願意作領袖。保羅因此說願意當領 袖,就是“羨慕善工”。 在保羅的時候,只有對基督深切的愛,還有真的關心教會,才會有當領袖的動力。然而在今天的眾多文化中,基督教領袖享有威望和特權,大家會為了甚為可恥和自私的原因而想當領袖。 當耶利米對巴錄說:“你為自己圖謀大事麼?不要圖謀!”(《耶》45:5)他給了巴錄很有智慧的勸告。先知並非認為所有野心都是邪惡的。他指出自私的動機, 使我們有錯誤的野心——“為自己圖謀大事”。想成就大事並不是罪。我們的主,從來沒有對成就大事的期望發出警告。衪揭露並且指責的是那可恥的動機。 上帝呼召基督徒,是要發展上帝給他們的天賦,善用他們的生命,盡量發揮上帝賜給他們的力量和能力。不過,耶穌教導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野心是不對的,以上帝的榮耀和教會的好處為中心的抱負,卻是成就好事的一股強大的力量。 ——孫德生(J. Oswald Sanders)節錄於《屬靈領袖》(Spiritual Leadership, Moody Press, 1994)蒙允使用。 討論 1. 你是怎樣決定,願意成為教會領袖的? 2. 作領袖真正的回報是什麼? 3. 上帝對你想當領袖的抱負,也許會怎麼說呢? 禱告 感謝上帝對你的呼召。求上帝幫助你帶著謙卑和信心去事奉。 編按:此文編選自“建造教會領袖”系列訓練材料。本系列英文原稿是由《今日基督教》出版。海外校園蒙允准編譯為中文,在“建造教會領袖”網站(www.BCL-Chinese.net)出版,歡迎上網查閱已出版的材料。
-
“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約》13:7 ) 主啊,給我你的力量——你客西馬尼的力量。給我等候盼望的力量——叫我在沒有星宿的黑夜,仍有力量守望窗外;在最大的歡樂失去了的時候,仍有力量站住。
-
瘦瘦的日本人 七月底到日本京都旅行,讀到日本厚生省最新調查結果指出,2012年日本女性平均壽命高達86.41歲,全球第一。日本人的長壽絕非單一原因;不過據說日本人的肥胖率最低,應是所言不差, 我忍不住趁著在京都旅遊,觀察身邊的日本人。用餐時,我注意到身邊的日本人多半吃得很簡單,一碗飯加一小碟醃蘿蔔,或是一盤麵配一杯沒料的湯水,豐富點的,頂多再加上一條半個巴掌大的魚,就是一餐。儘管吃麵時,他們往往發出呼嚕聲,但一口總要嚼上好一會兒,細嚼慢嚥的。呼嚕吃麵聲不是粗俗,而是文化差異,就像洋人吃飯時刀叉規矩多且不可出聲一樣。 不但如此,日本碗盤多半是淺淺的,份量並不多。普通飲品大杯是北美常見的中杯或小杯,就連咖啡也是一小杯。相較之下,北美講求特大杯,以及花樣多的任你食“包肥”(buffet),就有撐大胃口,增添肥肉的嫌疑。 思想著日本人吃飯習慣,靈光一閃,回想亞洲之行之前,心想有一陣子沒禁食,曾詢問主是否要禁食。主回答,不用禁食,但要操練節制。忍不住唉喲一聲﹗短時間的禁食容易,天天飲食要節制難哪﹗ 又想起去年秋天和一群好朋友一起操練生活節制三個月時,主曾提點我細嚼慢嚥是飲食節制的訣竅(這可是有科學佐證的,因為大腦需要20分鐘才有飽感,而細嚼慢嚥自然減慢用餐的時間和減少用餐的份量)﹔而我在操練3個月後,漸漸忘了,沒有持之以恆。原來主藉著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再次提醒我再接再厲培養飲食節制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