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4

  • 對植堂者誠實的建議——訪南卡美南浸信聯會前主席艾倫(老鐵)2024.07.17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4.07.17 老鐵 艾倫牧師(Pastor Albert Allen) ,於2022-2023年任美國南卡州浸信會聯會主席。2023年,作為新晉植堂者,我採訪了艾倫牧師,希望學習他的牧會及宣教經驗。現分享給牧者及弟兄姐妹。 一、作為南卡羅來納州浸信會的主席,兼本地教會主任牧師,您如何分配每週的時間,來處理教會、家庭、聯會以及其他突發事務?  答: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平均每週工作約 55 小時。在大多數時間裡,聯會的責任不太多。我每週大約花兩個小時用於聯會的工作。有時也會為會議額外花幾個小時。其餘時間,則用於服事我的教堂(First Baptist Church of New Berry)。 我有4個孩子,但他們都已經成年,所以我主要的家庭責任,是照顧我的妻子,和管理家裡的事務。值得慶幸感恩的是,我的妻子非常積極主動,處理了許多維持家庭功能必要之事。  如果有突發事件,我會及時處理,並重新調整其他事務,確保一切順利進行。 二、你們每年、每月、每週的講道計劃是什麼?您如何準備每週主日講道? 作為教會的創建者,您對我有什麼建議嗎? 當我開始植堂時,只有幾個人來。 3年內,可能增長到50-80人。什麼樣的聖經主題/書籍,適合不斷增長的會眾? 答:我喜歡通過聖經書籍或特定章節,做系列性講道。 我喜歡講聖經傑出人物的傳記系列。 由於我在教會中有大量的行政職責,以及額外的美南州聯會職責,我無法每天花幾個小時準備講道。我通常在週五和週六,抽出半天或整天的時間,進行準備。  如果你帶領的教會,能在幾年時間內,從幾個人變成80人,那就真是太棒了! 尤其你們是少數族裔教會,這樣的成長值得讚賞!  特別是,如果你的大多數會眾都是新信徒,那麼我建議,講一到多本福音書。在舊約中,可以選擇《創世記》。 如果大多數會眾是較成熟的信徒,你可以超越基本原理和基礎,講得更深入。  我的教會已經有 192年的歷史,因不斷有新人加入,許多人並未學習過聖經,所以我仍然定期重講聖經基礎資訊。對於你所牧養的新教會,我建議混合舊約和新約,如福音書、《約翰一書》、《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若要發展教會和宣教,最好的經卷莫過於《使徒行傳》。我幾乎每年都講。 三、如果您創辦一個新教會,您會推薦什麼樣的材料/課程,用於福音培訓、受洗預備、會員培訓、門徒培訓、領袖培訓?  答:我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課程材料,以幫助新信徒從得救、洗禮、成為認真追求的會員——靈命成長和傳福音。課程材料越簡單越好。 我發現,“自製”材料,最適合會眾的獨特需求和個性。您可以制定一個“後續步驟”流程,規劃出新信徒在成熟之路上,應採取的步驟。美南浸信會大會出版的《浸信會信條》(2000 年),即為核心教義教學/培訓,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框架。 傳福音的培訓是必須的,因為每個信徒都應該得到裝備去傳福音。 我推薦使用一個基本的傳福音計劃,例如“羅馬之路”或“與上帝和好之路”,作為個人傳福音的框架。培訓領導力最好的辦法,是培訓者能夠目睹你是如何領導的,從中學習。 四、人們對牧師的妻子有很多期望。 您如何向會員介紹您妻子的角色? 您如何與您的妻子一起明確這些角色? 您的妻子是如何幫助您的?  答:聖經沒有提到牧師的妻子在教會中有何特定的角色。 許多教會認為,牧師的妻子是教會領導團隊的非正式成員,對其抱有不合理的期望。如果你的妻子感受到與你一起服事的呼召,那就太好了,但這既不是聖經的規定,也不是必須的。 我向我服事的每個教會,都明確表示,我的妻子是教會的“普通”成員,而不是我團隊的一部分,不應期望她的服事超出其他人。 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我這種做法,但我保護了我的妻子免於不合理的期望。我的妻子為我們教會服務的最好方式,就是成為我的好妻子。 五、當教會中發生衝突/不同意見時,例如總統選舉或BLM,你會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引導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合一?  答:我就政策和道德問題曾公開表態,但在政治問題上則選擇不表態。 很多人混淆了這兩者。 我有個人政黨歸屬,但我不會公開宣傳任何政黨或候選人。我敦促我的教會成員,根據聖經價值觀投票。 六、越來越多的浸信會教會,在執事之外引入長老制度。對此,您有何看法?您對教會治理的理解是什麼?您在教會裡如何做決策? 答:我認為長老就是牧師,而不是一種獨立的“長老”職位。我相信聖經中提到的職分是牧師(牧者、主教、長老)和執事。  教會的決策,通常取決於教會的規模。較小的教會,會眾往往擁有更多的決定權,牧師的職權較少。較大的教會,出於便利,傾向於將更多的決策權委託給牧師。 美南浸信會教會應該這樣運作:在聖靈的領導下,會眾對一切事情有最終決定權,但應將行政和牧養權委託給牧師,並由一些平信徒在行政、財務和人事委員會中任職。執事不應擔任行政職務。教會應該有章程,來闡明決策制定的流程。 七、您如何建立/找到可靠的朋友,幫助你、與你一起祈禱、給你建議,甚至在靈性生活上提醒、警告你?  答:問責夥伴很重要,但許多牧師沒有。你最好有一兩個不在教會事奉中的朋友/夥伴,以及一兩個在教會中服事的,定期交通,與他們討論你的挑戰和需求,一起為此祈禱……這是很好的。 我發現,這些關係不是人為製造的,不是精心設計的,而是自然發展出的。問問自己,上帝在你的生命中放了誰來鼓勵你,你可以鼓勵誰。然後,定期與他們共度時光,即使不是很頻繁。 八、您如何帶領您家庭的敬拜時間/聖經學習?您的家庭有哪些活動,例如家庭旅行、周年紀念日?  答:家庭崇拜/靈修,從來都不是我的強項。如果能回到過去,我會在這方面努力改進。 孩子們小時候,我幾乎每晚都和他們一起祈禱。我盡力每年和家人一起旅行/度假。多年來,我一直努力與家人共度美好的團契時光。現在空巢了,我和妻子會每隔幾週,邀請孩子來家裡,或一起出去吃飯。 九、如何看出,某個地方教會是否健康? 請列出最要緊的5點。  答:我認為,以下幾點反映出教會的健康狀況:敬拜參與情況、新信徒人數、聖經學習的參與度、財務奉獻情況,以及是否有充滿愛的團契。健康的教會,是不斷成長的教會。 十、當您不得不離開服務多年、充滿愛心和熱情的教會時,您有什麼樣的情緒、感受? 你會如何與那些老朋友、兄弟姐妹,保持親密的關係?  答:離開一群羊去牧養另一群羊,總讓我心潮起伏。我每次都落淚。我從4個教會辭職過,總是很痛苦。前往上帝呼召你去的地方是令人興奮的,但離開你所愛的、也愛你的教會,卻令人心痛。 我和牧養過的每一個教會,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以及個人聯繫,不過,關係並不密切——前任牧師最好和離職的教會保持一定距離,以免新上任的牧師要不斷克服前任持續的影響力。 十一、作為傳教士,您和家人經歷過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您建議其他傳教士在出發前,要做哪些準備?  答:我們在宣教場上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孤立和孤獨。對此,我的妻子比我感受更深,因為當我在外面學習語言、與人見面和分享,她要在家裡撫養和教育我們的4個孩子。身為傳教士的丈夫,應當照顧可能在異鄉受苦的妻子。這一點非常重要。  傳教士要準備迎接彈性工作方式,及不時的分別。傳教士的生活充滿收穫和喜悅,同時也伴隨著漫長的枯燥與無聊。很多時候,你把精力傾注在別人身上,自己卻快要倒下了,而且沒有人相信! 無論你能否看到你的勞動成果,你必須相信上帝會把你放在祂想要你在的位置,成就祂想成就的事。 十二、作為傳教士,您接受過哪些經濟援助?您通過什麼方式,與支援您的個人和教會組織溝通?  答:我通過 IMB(美南國際宣教部), 得到了美南浸信會的支持……我從來不需要向別的教會直接募捐。 這就是美南浸信會聯會合作計劃(the Cooperative Program)的美妙之處。 十三、作為牧師,您如何鼓勵您的會眾去支持傳教士? …

    閲讀全文…

  • 竟然(許萬常)2024.07.17

    因此,我們要有一種居安思危的心態。

    閲讀全文…

  • 耶穌也為我作保嗎?(小剛)2024.07.16

    如果真的相信,整整一年零六個月,每一天保羅都有主與他同在的平安和膽量,那我在世餘下的年日和腳步,會有怎樣的改變呢?

    閲讀全文…

  • 誰的公義?——對“以哈戰爭”的一點思考(廖啟宏)2024.07.15

    面對衝突時,我們要有憐憫,並具備基本的道德勇氣。

    閲讀全文…

  • 連人的忿怒都成全上帝的榮美(受教舌)2024.07.15

    我被上帝的威嚴和大能折服了嗎?在我心目中,主耶穌基督除了溫柔、慈悲外,有沒有作為神勇戰士、最高統帥的這一面呢?

    閲讀全文…

  • 牧者的“心理”,如何健康?(郭鴻傑、劉心儀)2024.07.13

    他們所承受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更是內心深處,因誤解、羞辱、背叛、不被理解,且缺乏他人的支持所感受到的孤寂。

    閲讀全文…

  • 你覺得富足嗎?(蘭君)2024.07.13

    毋庸置疑,卑微給人帶來的,不但是外在的折磨,還有情感和意志的考驗。

    閲讀全文…

  • 一“去”一“來”,通往永生的路徑(何西)2024.07.12

    “去”是“來”的先決條件。沒有認真去除偶像的動作,也就沒有真正跟隨的行動。

    閲讀全文…

  • 被原諒(許萬常)2024.07.11

    我苦笑地對應門的妻子說:“這又何苦來哉呢?”感覺像是做了一件錯事。

    閲讀全文…

  • 趕出教堂裡的大象(道德)2024.07.10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4.07.10 道德 初期教會興旺,但並不完美,和今日教會一樣,充滿挑戰。他們既要面對外部的逼迫,也要面對內部的道德危機,在凡物公用的團契生活中,發生了有人因欺哄聖靈而被擊殺的醜聞。 到了《使徒行傳》第6章中,門徒人數越發增多。或因文化衝突,或是管理危機,教會中出現了“怨言”。 被忽略的寡婦   危機的爆發點,在“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原因是“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參《徒》6:1)。 初期教會凡物公用的系統中,照顧寡婦是一項很重要的事工。然而,說希臘話的猶太寡婦,卻在這個系統中被忽略了。 有人因此發怨言,這就表明,問題不僅被忽略,而且“忽略”的程度很嚴重、時間也很持久。更嚴重的是,此事涉及的不是個別人,而是兩個不同語言的猶太群體。 雖然都是猶太人,卻有說亞蘭語的,有說希臘語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可以體現文化上的差異。而當時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原多散居巴勒斯坦以外地區,後因各種因素回來。相對於本地的猶太群體,他們人數少,也缺乏本地資源。 或正是文化差異,加上少數派的因素,那些說希臘話的寡婦就被忽略了。同情者開始替她們打抱不平。 多走一裡路 衝突不是簡單的飯食供應造成的,也不是一般的人際衝突,而是文化上的差異,造成了權利分配不均的問題。 我們可以追問,為何有人被忽略呢?他們是被蓄意忽略的嗎? 先講一個例子:現代年輕人無辣不歡。青年團契出去吃飯,很自然就會點湘菜、川菜。若有一位不吃辣的,就可能被忽略了。這是故意的嗎?不是!是因為吃辣的是大多數,所以他被忽略了,除非有人刻意照顧他。 再如,我要進一個主日學教室,一打開門,就感覺有一股力量要“推”我出去——整個教室都坐著姐妹。面對“都是姐妹”所形成的霸權,我作為唯一的弟兄,就想跑掉。除非房間裡有姐妹意識到這一點,站起來,和我打招呼,為我尋找座位,甚至去外面找一個弟兄來陪我…… 人數少,不夠普遍;聲音弱,或者根本不發聲音……所以,被忽略了——除非我們都意識到這一點,並且願意為此多走一裡路。 房間裡的大象 北美華人教會很多元:有台灣、大陸,或東南亞背景的;有說英文的華人,有說中文的華人;即使同說中文,也有年輕人和長輩之間的不同。有沒有文化衝突?會不會有權力張力?一定有! 然而,我們往往視而不見,避而不談。 英文有一個短語,叫“房間裡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用來隱喻某件事情或某現象雖然明顯,像一個大象在房間裡一樣,卻被集體視而不見、不做討論。 中文堂和英文堂的文化差異,代際之間的文化衝突,常常是華人教會教堂裡的“大象”。或被視為不屬靈,或怕引起更大的爭議,或被更“屬靈”的理由所掩飾……總之,我們用“忽略”和“沉默”,在教堂培育了一隻“象”,且越來越大。 其實,在群體生活中,權力結構無處不在,且不都是因負面權力意志而產生的,也不都是刻意運作出的。 比如華人教會中一位只講英文的牧師,他殷勤服事、德高望重。然而,中午和同工們一起吃飯,當大家只顧用中文聊天的時候,就會形成一種權力結構。這位在講臺上有能力的牧者,這時就被弱勢化了。 同樣的,當教會開會討論某項事工的時候,多數派,教會長輩,資深基督徒,具豐富服事經驗者,及長老執事的服事職份,都會自然形成某種權力意志。而我們想要精心關懷和培育的年輕人,這樣的氣場之下,不可避免地被弱勢化了,也沉默了…… 就像一位不吃辣的人,在一群吃辣的人中,被弱勢化了一樣。 除非,除非,有人“發怨言”,而且被聽到。 否認權力結構的存在,否認不同群體之間的文化張力,就是在教堂裡餵養大象。 “沉默出埃及”? 初期教會第一個指出房間裡有大象的,是一群要維護說希臘話寡婦權益的基督徒。他們敏感於同語言、文化的人的需要,並以“發怨言”的方式表達出來。 “發怨言”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字詞。面對如此嚴厲的指控,使徒是如何回應的? 接下去的經文,給了我們答案。不過,在看經文之前,我們先做幾個假設,看看除了使徒所使用的方法,是否還有其他方法,處理這一小群人的怨言? 第一種: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在福音廣傳、教會增長、上帝的名得榮耀的大敘事之下,幾個寡婦可以理所當然地忽略掉。 第二種:停留在愛心勸勉。一方面安慰他們,承諾多關注寡婦的需要,另一方面引經據典,要他們忍耐等候、不發怨言。總而言之,沒有任何實質行動。 第三種:以屬靈權柄進行嚴厲指責。認為他們的行為虧損上帝的名,阻礙福音的傳揚,是為魔鬼留下破口,並強烈要求他們順服權柄。 第四種:認為事情嚴重,不可調和,未來的衝突可能會更多。於是當機立斷,把耶路撒冷教會分為希臘語教會和亞蘭語教會。自然,發怨言的人也需要承擔分裂教會的責任。 …… 感謝上帝,以上都只是假設(儘管以上假設的情況,在教會歷史中常有發生)。令人欣喜的是,初期教會的使徒,沒有以使徒的屬靈權柄,對發怨言者進行壓制,沒有以教會傳統或規矩來辯駁,更不以大多數人的意見為藉口忽視問題。他們正視問題,敏銳、謙卑又非常嚴肅地解決問題。 容我再做一個假設:如果說希臘話的猶太人不發怨言,結果會如何?他們大概仍被忽略,在供給上的權益仍然未得改善。傷害仍然存在,直到有一天,到了臨界點,他們就默默地離開了。 就這樣,那些少數派,那些軟弱的、言語上不順暢的、在文化上不大能融入主流教會文化的人,安靜地離開了…… 有個名詞叫“沉默的出埃及”(Silent Exodus),用來描述北美亞裔教會第二代的出走潮。很多在傳統的亞裔教會中長大的年輕人,後來因為各樣的原因,安靜地離開了從小成長的教會。 從這個方面來說,相對於“怨言”,教會更應該關注那些“安靜的離開”的人的需要。然而,他們已經離開了! 感謝上帝,初期教會沒有讓“沉默的出埃及”現象出現。一方面得益於弱勢者的發聲,另一方面因為使徒們的嚴肅對待。如此,“怨言”變得有意義。 一起趕出“大象” 那麼,初期教會是如何解決這場衝突的呢? 首先,使徒勇於責任承擔,說“我們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2節)。使徒要表達的意思是,自己忙於傳講上帝的道,以至於在管理上有缺欠。但如果要他們撇下上帝的道,卻又不合宜。 接著,使徒分享權力,建立新的機制,提議選取7個人來管理飯食(3節)。使徒強調,“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4節)。要知道,當時教會正在凡物公用,管理著很多人變賣家業、田產所捐的錢財。管理飯食的人,或可擁有極大的財富支配權。然而使徒們卻不以權力為意,而是“專心”祈禱、傳道。 最後,使徒組建了一個靈命、才德兼備的服事團隊。 注意,弱勢群體的聲音需要被聽見,但並不表示,弱勢就有天然的正義性。使徒們把握這樣的原則,對服事的7個人不僅有才幹上的要求,更有道德上和靈性上的要求。這個要求包括“好名聲”、“被聖靈充滿”,且“智慧充足”。 另外一點特別值得注意,耶路撒冷的會友,為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多走一裡路”——他們推選出來的7個人,名字全是希臘文名字。其中“尼哥拉”,還不是猶太人(5-6節)。 這說明,為照顧説希臘話的寡婦,初期教會讓説希臘話的猶太人管理飯食,好叫他們更好地服事那些與他們文化相同的弱勢群體。…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