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anuary 2024
-
當重新審視自己的信仰跟思考生命的問題時,我發現自己跟妻子服事的態度已經偏離當時的初衷,動機也開始變調。
-
在這裡,不是上帝陪著大衛一起哭,而是上帝把大衛的眼淚裝在了特製的袋子裡,表明上帝有多在乎大衛的眼淚。每一次大衛的流離,上帝都記了下來;每一顆眼淚,上帝都收集了起來……有這樣一位全知全能的上帝在身邊,還怕什麼?
-
無論今天教會陷在怎樣的捆綁中,上帝對她的美善意圖始終沒有變,祂因著自己榮耀的名必會依舊揀選她聯合她;看到以色列重新被安置在自己的土地上,不是要復原,乃是要將萬國列邦的人都歸化成為祂的國民。
-
如果有一天,這一股風起雲湧的取消文化,政治清算,把神學家們貶抑到只剩下他們的種族、膚色、性別和性取向,而完全不顧他們的神學思想對信仰、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的影響及貢獻,那將是何等可悲的一天?
-
服事上帝首先需要追究聖潔。上帝通過一件小事提醒筆者聖潔的重要性。
-
今天我們看到槍擊、地震……各類天災人禍,有時候我們會問:上帝啊,為什麼要死這麼多人?我們心裡面傷痛而困惑。但是上帝不是留我們一個人在那裡哭泣,而是希望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與我們建立關係,讓我們與他更加親近。
-
上帝要我們為驕傲的時代唱哀歌,先知的耳中聽到的,都是摩押人曾經的驕傲,而且是極其的狂妄和蠻橫,只是而今歡笑已被哀哭取代、快樂歸為了可怕的沉寂!
-
主的畫作只有觀眾,沒有讀者,在場的人對於他在寫些什麼都不太感興趣。他們唯一的企圖是來找碴子,想找個理由來控告耶穌。他們覺得那是一個無懈可擊的陷阱:在那個尷尬的情況下,耶穌肯定無法在上帝的公義和慈愛之間,找著一個完美的平衡點。
-
大衛犯罪,不只得罪了上帝,也得罪了人。這時,大衛所得罪的人可否向他討罪、以伸張正義之名復仇呢?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4.01.17 楊堅 許多不信之人,常常誤認為,基督徒只是盲目相信基督信仰。比如美國2022年被提名的一位地區法官候選人,在哈佛讀大學時,曾發文稱基督徒群體為盲信者(bigots)。我認識的一位美國常青藤名校的教授,也在專業頂刊發表文章時,用“faith-based initiative”(基於信仰的倡議),來指稱沒有理性邏輯、不合事實的倡議。可見,這種刻板印象的影響之深之廣。 不少基督徒也認為,信仰與理性無關。一些教會,在反對“理性主義”的入侵時,矯枉過正,傾向於輕視理性的作用,甚至擁抱反智主義。然而,無論聖經經文,還是著名神學家和牧者的著作,都讓我們看到,理性在幫助人聽信福音得救和傳講福音救人等方面,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 一、在理解、接受福音時 理性,在理解、接受福音時,有相當的輔助作用。 當然,福音的真理,並不如理性主義所言,僅憑人的理性邏輯推理,就能獲得(遑論完全理解)。 一個人能夠聽信福音,並因此而得救,如司布真所言,是超自然的神跡,需要超自然的能力——“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弗》2:8)。 而且,福音本質上是上帝對人的救贖, 而“除了上帝的靈,也沒有人知道上帝的事”(《林前》 2:11)。未信之人在聽信福音之前,顯然還沒有上帝的靈同在(參《加》 3:2)。 不過, 理性層面上的信仰解釋,對人理解接受福音並最終得救,仍有其獨特的意義。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在一篇著名講道中精闢地指出,人的得救,根本上是聖靈將上帝超自然之光 (即“靈光”),直接照徹得救之人的人心,但是,當上帝在人心中做工、使人得救時,祂亦使用理性作為一個重要幫助。他寫到: “……為獲得它(靈光)起見,理性也是必要的。因為只有藉著理性,我們才具有獲得它的工具。這工具,如我已經說過的,雖不足以產生這光,卻是我們獲得光所不能少的。我們是藉著理性,才能知道那論這靈光的道理;而且理性在許多方面,對於這事有間接的助益。” (註1) 同樣,司布真 (Charles Spurgeon)對於人如何接受福音得救,也是這樣看的:“上帝的方法是把律法放在人的頭腦裡,然後寫在心上;判斷力得到光照,然後情欲得到制服。”(註2) 顯然,理性和“判斷力”,在上帝把“律法放在人的頭腦裡”的過程中,被上帝使用了。然而, 未信之人最終能夠聽信福音得救,讓律法“寫在心上”,以及判斷力能夠“得到光照”,完全“乃是倚靠(上帝)我的靈方能成事” (《撒》 4:6)。 在信徒得救之後的信仰成長過程中,理性也起到重要作用。 信徒的成長過程,本質上是對福音的核心“上帝的義”,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也就是信徒的信心不斷加強的過程。如《羅馬書》 1章17節指出的, “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 愛德華茲明確指出:一個人認識宗教的真理也是靠著理性。雖然理性只能幫助人達到直接推理這一步,但與人獲得靈光以後接受基督有份。 清教徒神學家勞威廉(William Law),常常把基督徒生活中的敬虔與理性相提並論,強調信仰生活的“理性和敬虔的原則”,表明了敬虔其實與基督徒得救後更完全的理性密切相關。(註3) 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更是直截了當地說,“真正的信心永遠都需要經過頭腦的思考。它不可能是非理性的”;“真理是說得通的;無意義的話不可能是真實的”。因此, “信心減去理性,等於非理性的不信”。(註4) 二、在傳講福音時 理性在信徒傳播基督信仰時,也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加爾文指出,不信之人,包括不信的智者、哲學家,會把理性當作人生唯一的嚮導(註5)。而傳福音的首要對象,就是這些只信靠自己有限理性的未信之人。 “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這句經文中的“有人”即包括這些未信之人。基督徒“就要常做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 3:15),包括給出能讓這些人理性上明白的“回答”。在合乎聖經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讓非信徒在理性層面上對真理有更好的理解,是傳福音的應有之義。 司布真亦提醒牧者:“如果我要傳講福音,我只能用我自己的聲音,所以我必須訓練自己的發聲能力。我只能用我自己的大腦思考,用我自己的心來體會,所以我必須培養好我理智和感情的能力。”(註6) 顯然,作為被上帝重用的牧者, 司布真肯定了理智、理性的能力在傳講福音中的重要性。 愛德華茲和司布真等上帝重用的僕人,早已指出的:未信之人即便在理性上能夠對福音有所理解,但如果沒有聖靈在他們心中動工,這些知識最多停留在他們的腦中,卻不能進入他們的心中,他們不可能得救。司布真說:“我們(牧者)是完全依靠聖靈用福音生發實際的果效”(註7)。 因此,好好使用理性,從一個角度來解釋和宣傳福音, 與“義人得救是由於耶和華”(《詩》37:39)毫無矛盾。 三、主和使徒都不忽視 在傳講福音時,使徒保羅沒有排斥使用理性,主耶穌更不忽視人的理性。 1,保羅的認可 使徒保羅對哥林多人傳福音時,“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宣傳上帝的奧秘” (《林前》 2:1)。 因為,他“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 (《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