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Picture
成長篇

那個“以色列國中沒有王”的時代(上)(陳慶真)

經過了七年的南征北討,以色列各族就在他們所贏得的土地上穩穩地站住了腳,不再遊牧,也不再流浪。在埃及長期為奴的以色列人,痛恨奴隸制度。因而父親帶著兒 子們,在廢墟上耕種土地,砍伐樹木建造房屋(《書》17:15),以有限的資源與勞力,胼手胝足地重建家園。 […]

No Picture
事奉篇

職場也是事奉工場(陳慶真)

 根據統計,現今社會上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一生中花三分之二的時間工作,基督徒也不例外。既然神允許這麼多的人,花這麼長的時間在職場上,那麼神對祂兒女在職場上的旨意是什麼?基督徒的職業觀又是什麼? […]

No Picture
成長篇

約書亞征服迦南地(下)(陳慶真)

攻陷耶利哥後,約書亞繼續率領以色列民眾攻打艾 城、伯特利、基遍、拉吉、底壁,瑪基大等城市。隨後又向北討下夏瑣等城。其間除了因為以色列人的輕敵以及亞干犯罪(《書》7章)而敗于艾城外,可說是一路 所向無敵。 […]

No Picture
成長篇

約書亞征服迦南地(上)——陳慶真

事實上,《約書亞記》中並未記載城牆“全部”倒塌。試想,如果全倒了,住在牆上的喇合全家豈不被壓死了嗎?那麼兩位探子的 誠信何在?對一個僅二千人的城而言,城牆只要部分倒塌造成幾處破口,憑以色列人的軍力,當可一舉攻破全城。 […]

No Picture
成長篇

摩西與以色列人出埃及(下)(陳慶真)

体貼百姓的耶和華神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所以神領百姓繞道而行、走紅海曠野的路。”(《出》13:17-18)那 麼以色列人,是由何處出埃及地呢?又是在哪裡過紅海的呢。而這個“海”是一個普通的海,是“蘆葦海”,還是現今的“紅海”?過了紅海以後,他們走的路線又 如何?西乃山到底在什麼地方?這些都是歷代聖經考古學家研究的“困難”問題。 […]

No Picture
成長篇

摩西與以色列人出埃及(上)(陳慶真)

每年春分後的第一個月圓,就是以色列人的逾越節。這是猶太人一年中最重大的節 日之一。當耶路撒冷仍有聖殿的時候,猶太人的成年男子,屆時由各鄉各城趕到耶路撒冷過節。聖殿被毀以後,猶太人四處流散,逾越節就成了猶太人家庭團聚的日 子。 […]

No Picture
成長篇

約瑟與以色列人在埃及(陳慶真)

舊約聖經“約瑟的故事”,該算是兒童主日學小朋友最熟悉的故事之一。約瑟有令人羨慕 的彩衣、約瑟會做夢、會解夢、以至于被哥哥們賣到埃及為奴。接著他被誣告、下到監牢,最後升任埃及的宰相。這個故事實在比格林童話的“灰姑娘” (Cinderella)更能帶給兒童綺想和盼望。 […]

No Picture
成長篇

亞伯拉罕的故事(下)(陳慶真)

陳慶真 本文原刊於《舉目》16期 四、所多瑪城的“存”與“亡”          羅得選擇的滋潤之地,後來竟淪為 “罪惡甚重”的所多瑪、蛾摩拉城。聖經一再以此二城的命運警惕後世(《申命記》29:23;《耶利米書》23:14;《馬太福音》11:23;《啟示錄》 11:8等)。然而這兩座由地平面消失的城市,它們的舊址卻一直是個謎。幾年前一位考古學家在接受公視(PBS)訪問時,竟公然聲稱這兩個城在歷史上從未 存在過,有關它們的記載只不過是“迷思”(myth)罷了!          前章所介紹過的以伯納泥版(Ebla Tablet),記載著亞伯拉罕出生前2300BC時米蘇不達平原上的生活習俗。考古家就在其中一塊泥版上翻譯到一位商人寄給所多瑪城另一位商人的貨物發 票。發票上寫明了貨品的種類及數量。既使在那遠古時代,一個生意人也不會愚蠢到將真實的貨物寄往一個假想的城市吧!更何況要“寫”這麼一張發票,還得煞費 苦心來“刻”呢。          猶太歷史家約瑟夫(Josephus)認為西汀谷(四王與五王戰役地)之又稱為“礦泥坑”(Slime pit)是因它充滿了柏油瀝青。聖經上也有“西汀谷就是鹽海”的記載。這表示鹽海也是瀝青坑(或瀝青湖)。去過死海的觀光客,可以見到附近的礦岩山,鹽層 高達150呎,綿延6哩長。那真是一個湖面奇臭而四周鹽山發亮的地方。阿拉伯人至今仍稱這些鹽山為Jebel – V – Sedum,即所多瑪山;也形容湖面上升的臭氣讓飛過的鳥兒會墜湖而死。這些奇臭的礦泥,就是以色列人賣到全世界的“死海鹽”(Dead Sea Salt),含豐富的礦物質,有養顏美容之效。1996年筆者與一位姊妹在死海“游泳”時,就有一位“死海鹽”的推銷員來兜售:“買一瓶帶回美國吧!保證 讓你們年輕十歲!”我倆面面相視,這麼又黑又臭又粘的東西,我們決定維持實際的年齡!          著名聖經考古學者古魯克(N. Glueck)由出土的陶片等遺物證實在2000BC時,這裡曾是人口稠密的繁榮都市,卻在旦夕之間化為烏有。古生物學家也由相同時期的地層中發現肥沃的 土壤化石。證實了所多瑪的肥沃“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創世記》13:10)          自有考古學,就有對所多瑪城遺址的尋索。半世紀下來,已有多種成形的理論。著名的有“下沉消失論”、“死海東南角論”、“死海西北角論”等。每個理論都是考古學者嘔心瀝血的科學報告,但每個理論多少都與聖經稍有出入。看來這種研究還會繼續下去。           耶和華神並未將所有隱藏的事告訴我們(《申命記》29:29),但在所多瑪遺址的事上卻有許多事是明顯的:例如由以伯納泥版我們確知所多瑪曾經存在;也知道 它和其他四小城(蛾摩拉、押瑪、洗扁、拉沙)同為迦南由迦薩往東的境界(《創世記》10:19);它與蛾摩拉、押瑪、洗扁、瑣珥的王就是“四王戰五王”中 的“五王”;戰敗的所多瑪與蛾摩拉王逃跑時還掉在奇臭無比的“瀝青坑”裡(《創世記》14:10)。有瀝青的地方,就代表它的地底下有石油礦;有礦鹽山就 表示是地底窪,高溫曝晒死水蒸發的副產品。最後,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降下毀滅了所多瑪、蛾摩拉,其實連洗扁、押瑪全都化為灰燼。亞伯拉罕出來觀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