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蘇文峰
-
美國宣教學家溫特(Ralph Dana Winter,1924–2009),曾說明神國在地上,是由地方性堂會(Modality)和福音宣教機構(Sodality)彼此相輔相成,而持續進展的。這兩種機制如同人體的左膀右臂,在宣教事工上共同完成開荒與建造的功效。
-
最近和一些牧長談及美國今年總統大選時,不少人覺得要讓信徒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情況下作選擇,很是無奈。 其實,選舉總統不同於選聘牧師。我們不應單從“神學正確”(Theological Correct)的角度來看待總統候選人。
-
本《舉目》50期特別就“生命導師”這個主題,請海外校園總幹事蘇文峰牧師現身說法,講述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所受到的生命榜樣的影響。
-
2003年起,位於波士頓,由專業人士組成的機構“中心學坊”(CentriHall)已開始製作一系列精選自優質的中西神學院、機構、華人學者的網路課程,提供聖經及神學的教學平台。
-
舉目望田,上帝在海外,已呼召了無數的中國學生、學者接受福音,並立志跟隨基督;當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更新而變化後,對主委身、心繫神州,就成為眾多基督徒海歸回國的動因之一。
-
1807年9月7日,一艘高桅的商船緩緩駛入澳門。一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踏上了中國的土地。他所邁出的這一小步,竟開啟了基督教(新教)二百年在華事工的一大步。
-
若我們認清靈命、生活、事奉三者息息相關的重要性,不要僅忙于事奉而忽略日常生活的見証,不以外面亮麗的恩 賜取代內在生命的操練,而是在事奉中造就靈命(如:忍耐、捨己、謙卑等),靈命表彰于生活中(如簡樸、紀律、聖潔等),以生活成就事奉(如夫妻同心同工 等)。這樣的善性循環,才是“萬事互相效力”的真義。
-
抗戰勝利後,中國沿海大學校園中興起了屬靈復興運動,領導者有趙君影及宣教士艾得理、孔保羅等。1945年7月“中國各大學基督徒學生聯合會”(學聯)在重慶成立。
-
這些年來,常聽到許多人告訴我不堪回首的往事。無論是早年來自台灣、香港,或 近十年來自大陸的中國人,每個人的生平故事似乎都可以細細寫成一部長篇小說。在敘述這些傷痛往事時,有人恨意難抑,有人含怨憂鬱;因為,他們改變不了痛苦 的“過去”,也掌握不住難測的“未來”。這兩種心靈中最真實的困擾,若不脫困而出,永遠不得安息。
-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學人事工的進展,在北美、澳紐已有一些教會以中國背景的人士為主体。這樣的情況,和70、80年代在北美成立的美生華裔(ABC)或粵 語、台語的同質性教會頗為相似。從過去教會增長的經驗中可看到,原先以單一語言或族群為主体的同質性教會一定會多源化。因此目前以中國學人為主体的教會也 絕不會閉關自守;當她穩定成長,且有宣教心志後,也必須開始思想如何接納其他背景的華人(或西方人及其他族裔)溶入這普世教會中的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