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曾思瀚
-
是否要採用家庭學校?它沒有簡單的答案,我們需要考慮好幾個因素。
-
華人教會中有人受傷害的時候,常有基督徒引用《馬太福音》18章,勸受害的一方原諒傷害者。當公眾人物公開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仍有基督徒引用同樣的經文,試圖私下或內部解決問題……
-
對於二十一世紀的西方讀者來說,《馬可福音》8:34所蘊涵的經文意義,似乎顯得生疏又遙遠。然而,這節經文的存在,是超越時空與文化界限的。它要求歷世歷代、各國各方的讀者,不但理解、領受經文的涵意,並且在經文的實踐上付諸行動。
-
作者認為要讀出《使徒行傳》中無比豐富的訊息,必須同時閱讀路加所寫作的前卷《路加福音》。這種文學式的平行閱讀方法,有助於讀者看出,《使徒行傳》中的人物與事件,是能夠呼應耶穌個人的生命歷程及使命。
-
筆者在前幾期的《舉目》中,介紹了宣講學教授朗基(Thomas Long)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鑽禧白箴士講座”(Diamond Jubilee Belote Lectures)上,分享的宣講技巧等。本文繼續要探討的是宣講的性質。
-
當我們說故事時,我們需要同時考慮兩個向度:第一個向度,是聖經經文中,敘事者講述故事的方式。第二個向度,是宣講者說故事的方式。這兩個說故事的向度,既 是藝術性的,亦能幫助宣講和聽眾溝通。當我們考慮一篇講章的表達方式,需要同時考慮這兩個向度,看看這一篇講章能否兼顧兩者。
-
我和朗氏都認為,宣講者必須兼顧釋經及修辭。無論是講座信息,還是私底下的交流,我都從這位教牧前輩和學長身上獲益良多。故此我撰文寫出自己的收穫與感受,盼引發更多討論,或可解決一些困擾不少宣講者的問題。
-
2011 年8月,我有幸擔任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鑽禧白箴士講座”(Diamond Jubilee Belote Lectures,“鑽禧”意指慶祝香港浸神60週年院慶)的主持,與朗基教授(Thomas Long)交流宣講心得。
-
在學術界,我每天接觸不同種族、神學立場、宗教,甚至不同性向的人。它是我們孩子將要面對的世界的縮影。為了面 對各式各樣的人,我們必須對他們所知道的有真正的認識。在我所處的這個狗咬狗的世界裡,理念是很重要的。任何人對他人理念的諷嘲或曲解,都是不智的。輕則 是讓人皺眉,而最糟,會毀了一個正在起步的事業。
-
教會的弟兄姊妹未必是人人主動聆聽的。而消費者主義的影響, 使有些會眾只希望宣講生動有趣,並不期待宣講帶來什麼深刻的反省。這種想法,甚至影響了不少傳福音的人。渴想認識真理的人,都必須善用理性去聆聽宣講,並反復思考宣講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