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真理
-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20.03. 25 張克敏 經文:“恩惠、憐憫、平安從父上帝上帝和祂兒子耶穌基督在真理和愛心上必常與我們同在!”(《約二》1:3) 上帝的恩惠、憐憫、平安是我們每天需要的,特別是在當前世界各地惶恐驚懼之時,人們更盼望得著。使徒約翰給我們極大的勉勵,他說只要是在耶穌基督的真理和愛心上,恩惠、憐憫、平安就必常與我們同在。 《約翰福音》第一章記載,耶穌再次回到約旦河,施洗約翰看見耶穌就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這是針對耶穌的事工最偉大的宣告。第二天,施洗約翰又作同樣的宣告,他的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這兩個跟從耶穌的門徒,一個是安得烈,另一個就是作者約翰。從此,這位自稱為主所愛的門徒約翰,忠心順服地追隨主耶穌,服事教會。 有許多基督徒喜歡引用使徒約翰書卷中關於愛的經節;比如,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一》4:19)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啟》2:4) 《約翰二書》是使徒約翰寫給第一世紀晚期的教會(耶穌的新婦),和教會肢體(上帝的兒女)的書信。在這卷書中,他同樣勉勵我們要認識真理,遵行真理;他也勸我們要彼此相愛,這是主耶穌給門徒的新命令。他說:我們若照主耶穌的命令列,這就是愛。 為人父母最能體會什麼是真理和愛心的平衡。華人家庭裡,孩子們總是埋怨父母管得太嚴;等到自己做了父母,卻又擔心對兒女管得不夠嚴。真是養兒方知父母心!更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使徒保羅和彼得相繼殉道後,老約翰各地奔走,堅固教會,駁斥異端。他提醒我們:你們要小心,不要失去你們所做的工,乃要得著滿足的賞賜。(《約二》1:8) 今天許多信徒往往單憑自己的喜好或者方便來服事上帝,結果一遇到試探,很快就倦怠了。使徒約翰對教會的警告,直到如今,依然如雷貫耳:因為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出來;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就沒有上帝。(《約二》1:7、9) 讓我們牢牢記住,耶穌基督的教訓就是真理。愛人也是為真理的緣故;有了上帝的命令又照著行,就是愛了。 禱告:親愛的耶穌基督,感謝你呼召使徒約翰作我們跟從你的榜樣;讓我們不僅清楚明白上帝的恩典,你為我們替死;更願意我們認識真理,身體力行活出上帝的真理。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
你還被謊言困擾嗎?還是堅定相信真理始終得勝?
-
因此,真理是永恆的存在,人對其只能發現不能發明,並且眾人的發現比一人的發現更可靠。
-
“真理叫你們得以自由”——這節著名經文,曾被有些世界著名的學府用作校訓,其中包括燕京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遺憾的是,經過各種哲學與社會思潮的解構與稀釋,如今校訓不過變成了空洞無物的口號。
-
我們自身不產生恩典,我們只是傳遞基督恩典的管道;我們自己並沒有愛,我們只是承載基督的愛的器皿。
-
光是多與一的聯合。七彩光譜給了我們重要的啟迪,就是三位一體的上帝是多樣性的統一。基督信仰像是帶著包容性的光譜區間——不是固定的某一個點,更不是我們個人堅持的那個點。
-
在強調個人權益至上的現代社會,順服是一個很不受歡迎的觀念。在教會中,這也是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
-
幾週前,一個史坦福大學的學生來向我要資料。他的老師要他寫一篇短文,證明某大公司對雇用黑人不夠用心。教授的根據是,此公司前任總裁曾經發表過一段談話,他為自己公司所雇用黑人的人數不夠,而感到關切。這位同學 希望能得到現任總裁對雇用黑人努力不夠的更多證據,以回應教授的要求。
-
謝文郁 本文原刊於《舉目》56期 幾年前,我回到北京大學和老同事們一起聚餐。席間,有位老同事明明知道我是基督徒,仍當眾宣稱:最討厭基督徒!半晌,我才緩過來,問理由何在?他回答,因為基督徒都自以為真理在握。我跟他說,基督徒是要傳福音的,但並沒有真理在握。 我的話對他沒有太大的說服力。他依舊堅持:所有基督徒都自以為真理在握。 對此,我一籌莫展。我知道,他一向思維周密,沒有根據的話從來不說。 他厭惡基督徒的態度和情緒,究竟從何而來?我想,這些年基督教在中國廣泛傳播,他因而有不少跟基督徒打交道的機會。他這根深蒂固的印象,恐怕是在和基督徒的交往中留下的。 於是,我的心開始沉重起來:基督徒為什麼給人留下了這樣的印象? “真理”是我們的財產? 基督徒常常在真理問題上很自信,因為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參《約》14:6)既然耶穌是真理,而我們基督徒,自然就從耶穌那裡領受了真理,那麼,我們就是真理的擁有者;我們不擁有真理,誰還能擁有真理? 這實在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擁有真理”,意味著我們是“真理”的主人,“真理”是我們的財產。主人對財產的支配權是絕對的、隨意的。因此,作為“真理”的主人,我們可以把“真理”給人,當然也可以不給。因此,許多弟兄姐妹當傳福音是在傳真理,從而讓人覺得高高在上。 “我們擁有真理”,還意味著我們是“真”、“假”的判斷者,從而立於不敗之地。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有些弟兄姐妹總堅持自己一定是對的,原因在此。 說“我們擁有真理”,還意味著“真理”缺乏獨立的位格──如果真理擁有自己的位格,我們就無法擁有它;如果我們擁有它,它就不能是位格性的存在。許多弟兄姐妹拒絕真理的位格,便失去了受教的心態。 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傳福音面對的是不信者。他們有他們的想法。在他們理解基督徒的福音宣講之前,不會認為基督徒所講是真理。有些基督徒為了向這些不信者宣示 自己所擁有的真理,不得不採取了粗暴的做法,即完全否定對方──我們擁有真理,而真理是唯一的,那麼,你就一定沒有真理。如果你堅持自己的錯誤立場,我們 從真理出發,就只能完全否定你。作為真理的擁有者,我們必須向你們這些缺乏真理者的人宣告真理! 我想,我的那位老同事,在和基督徒的交往中,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這種真理宣示,在感受到基督徒的熱情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真理擁有者的攻擊。因此,他產生了情緒和想法就不奇怪了。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種“自信”加“粗暴”的態度,從短期效應上看,可以鼓勵基督徒“同仇敵愾”,向不信者宣戰──在初信者的熱情中,在佈道家充滿感染力的演講中,我們都可以 清楚地感受到。由於這種態度在短期上,對教會發展有明顯的效果,所以,許多牧長甚至認為這是靈命成長的標誌,因而有意識地鼓動和培養這種態度。 然而,不管是從教會管理,還是從福音傳講的角度看,這種“自信”加“粗暴”的危害性都是十分嚴重的。 首先,這種態度在教會內部會造成紛爭和分裂。不難理解,如果我是唯一的真理的擁有者,而我在教會內又是牧師、長老、執事之類的權威人士,那麼,當他人的想法 (特別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和我不一致時,對方定然是錯誤的。如果對方不願意放棄錯誤立場、順服在我所擁有的真理之下,那麼,他就是自甘於與撒但為伍,自 絕於真理,我只能與之分道揚鑣。 於是,我們在真理的名義下,實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行動,給教會帶來嚴重的損害。 在對未信者傳福音時,“真理擁有者”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否定對方的思想和立場,並且在對方抵抗時,無情地踐踏對方的感情,如使用“下地獄”、“死在罪中”等字眼,並把對方生活中的苦難歸結為不信基督,等等。 然而,否定是對等的。你否定對方,對方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否定你。你踐踏對方的感情,對方就會對你產生厭惡。這是在我們傳福音過程中常常遇到的。上個世紀20年代,在中國產生的“非基督教運動”,即與當時基督教在中國的挑戰姿態,刺激了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有很大關係。 這種態度,而今又造成了我的老同事那樣的情緒。這是需要我們重視的。 迷失在各種道路上 在此,要尖銳地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基督徒擁有真理嗎?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參《約》14:6)這一宣告,提到了古希臘哲學中的3個重要概念:道路,真理,生命。其中的排序,特別值得我們注意。 在古希臘哲學中,真理問題是一個生存問題。這一點,最早是由蘇格拉底─柏拉圖指出來的。在《米諾篇》,蘇格拉底提出了一個命題:人在生存上,無不求善,且無人自願擇惡。蘇格拉底進而指出,在現實中我們觀察到的所有罪惡,都是由於人對善無知,錯把惡的東西當作善來追求。 …
-
有一個少年人向耶穌求問永生之道。耶穌問他,是否願意變賣一切財富來跟從自己。少年人做不到,因為他產業很多,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參《太》19:16-22)。為信仰放棄自己的全部財富,的確是不容易,但卻有人做到了——雖然,他走錯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