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葛培理
-
1957年,美國見證了兩位極具影響力的人物相遇: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和葛培理(Billy Graham,亦作“比利·葛理翰”)。在紐約,金恩在葛培理的佈道會上發表了演講。葛培理對金恩的社會參與和他所體現的基督教精神表示贊賞。
-
葛培理在妻子安息後說:“路得是我生命中的伙伴,神呼召我們成為一個團隊。沒有任何人可以背負她所承擔的擔子。她是我事工中最重要且不可少的那部分,沒有她的鼓勵和支持,我這些年的事工是不可能的……”
-
今天早晨,葛培理牧師在北卡家中去世,安息主懷,享年99歲。如果要用兩句話來概括葛培理,我首先想到了保羅的自述:”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4:7—8)
-
無論是葛培理所謂的“輕信主義”,還是凱瑟所指出的教會被“垃圾文化”催肥的現象,都點出西方福音教會所面臨的可持續性危機(crisis of sustainability)。現今西方的福音派教會,明顯後繼乏力,在福音拓展方面乏善可陳,在世俗文化面前節節敗退,很難承載基督信仰的持續復興。
-
在最近美國總統選舉前幾個月,不少相信聖經密碼的人都提供了不同的預測。有的“專家”預測川普會勝選,也有“專家”預測希拉里會勝選。
-
葛培理在專欄裡寫道:不論你奉獻多少,都不可能取悅於上帝。上帝悅納一個人是因為這個人相信耶穌是上帝差來,使人因為祂而可以得到救恩。“我們的救恩單單來自耶穌基督。因為祂的代死與復活,救贖了我們,這個救恩是免費的禮物。”
-
“上帝為了祂自己創造了我們。所以,當我們將祂排除在生命之外時,我們的心中就會有一個空虛的地方,以致我們的生命沒有意義和盼望。只有上帝才能將這空虛填補起來,讓我們對未來產生希望。這就是那些原來是無神論的人今天所感受到的。”
-
無論從信仰或是世俗的角度看,葛培理牧師(生於1918。編註)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他是歷史上直接向最多人宣講福音的一位。早在80年代初期,他的足跡 就已遍及5大洲。不但如此,通過電視、廣播、電影和網路,他曾向180多個國家的人民傳揚福音。
-
佈道家葛培理在住院兩天後,上週四返回他在北卡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