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解經與講道
-
這條路通往父那裡去,是十架道路,是主犧牲的愛,是一條又新又活的路,是一條是回家的路,回到天父為祂的兒女所預備的永恆天家之路。
-
物質宇宙不是罪惡,日常生活也不是罪惡。基督徒可以在世界上生活,帶著讚美的心在工作中服事主。
-
聖經與華人傳統文化都推崇“勇敢”的美德,但兩者之間有很基本的差異。
-
耶穌回答了三大文明的終極問題:中華文化問的是道路的問題,以希臘哲學為首的西方文化問的是真理的問題,而印度文化問的是生命的問題。耶穌的回答表明,祂自己就是三大問題的答案,若不藉著祂,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
尋找長生不老的一代帝王,仍然長眠於地下,兵馬俑或許像木乃伊一般,是盼望肉身不腐,但是真正的永生,卻不是仙丹妙藥所能達到的,只有耶穌基督所應許的身體復活,才是唯一的答案!
-
在這樣一個紀念宗教改革的主日、國會大選的日子,潘霍華會怎樣宣講呢? 潘霍華當日宣講的經文是《啟示錄》2章4-5、7節: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敵對你(But I have this against you, NRSV),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墮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上帝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
-
本文原刊於《舉目》75期。文/吳世芳。公元前536年,5萬多猶太人,從巴比倫啟程,歸回耶路撒冷。他們長途跋涉,餐風宿露,從迦巴魯河畔起行,一路向西行,目標是田園荒蕪、牆垣倒塌的耶路撒冷……
-
筆者在前幾期的《舉目》中,介紹了宣講學教授朗基(Thomas Long)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鑽禧白箴士講座”(Diamond Jubilee Belote Lectures)上,分享的宣講技巧等。本文繼續要探討的是宣講的性質。
-
當我們說故事時,我們需要同時考慮兩個向度:第一個向度,是聖經經文中,敘事者講述故事的方式。第二個向度,是宣講者說故事的方式。這兩個說故事的向度,既 是藝術性的,亦能幫助宣講和聽眾溝通。當我們考慮一篇講章的表達方式,需要同時考慮這兩個向度,看看這一篇講章能否兼顧兩者。
-
我和朗氏都認為,宣講者必須兼顧釋經及修辭。無論是講座信息,還是私底下的交流,我都從這位教牧前輩和學長身上獲益良多。故此我撰文寫出自己的收穫與感受,盼引發更多討論,或可解決一些困擾不少宣講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