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生活與信仰
-
在我們訪晤的這幾位愛護鄉土山林的農夫朋友們身上,卻看到他們敬天愛人愛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農地不大,生產量顯然不高,卻願意付出相當大的勞力與精神,以換得微薄的收入。但他們願意努力嘗試,給地土山林留一份希望,也給我們一份祝福。
-
我怎能因一點環境,就忘記自己對上帝的承諾?上帝還沒有完成在我身上的工作,祂怎能接我這個半成品離開世界,離開願與我偕老的丈夫?
-
其實聖經中,上帝的話語本身就帶著許多的責備,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生命還不夠完全。 學會正確的面對批評,需要一個過程。
-
近幾年的瘟疫及天災人禍讓我們看到,地球喪鐘已經敲響。同時間,基督戰勝死亡的凱歌,正在每位忍耐到底的得勝者裡頭吹響,與他們恆存的出死入生的盼望,擦響深淵與深淵相應的共鳴。
-
我們容易把現在的不如意歸咎於過去——如果我成長在一個有愛的原生家庭中,我就不會這麼孤僻;如果我上學的時候沒有被老師羞辱、同學排擠,我會更容易相信別人……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2016年,隨著柬埔寨開放博彩業,原本美麗寧靜的海港魚村西港就成了不法之徒青睞的非法牟利之地。處處可見賭博公司所設置的“園區”,沿路兩旁都是爛尾樓,多少人不僅黃金美夢碎了一地,更是面臨死亡威脅。
-
這件事,讓我自問,而當真的考驗來臨,我們熟讀的聖經話語,能否真的化成行動?我們能否實踐自己的信仰?抑或只有極少數人才有這樣的勇氣?
-
每個人和父母的關係動態(dynamics)不一樣,每個家庭的情況、父母和子女的需求也不一樣。我們都需要在自己的環境(context)中尋求上帝的心意,摸索如何去愛、去尊榮我們的父母。
-
新型態的教會(或基督徒群體)沒有立論嚴謹的教會論,但它們以存在的形式來承載一種我們過往沒有的教會想像。這些基於處境而發展出的教會形式,應該可以指出傳統教會在思考“什麼是教會”時,所沒注意到的盲點。
-
我發現,原來除了至親的家人,我會計較付出是否值得。我跟傳福音的對象沒有建立真正的關係,心裡有的僅是責任而已——在只要付出沒有回報,就開始計較值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