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0
-
講自己的親身經歷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在加利利的迦拿,有一戶平凡的人家。在這戶平凡的人家裡,舉行了一個平凡的婚禮。然而,後人之所以知道這個婚禮,是因為他們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就是邀請耶穌來參加。
-
1989年夏末秋初,我放棄了在中科院的研究生學習,退學,從北京回到故鄉,成了一名待業青年。那段時間,是我人生的最低點。
-
研經材料《約》3:1-36,4:1-10
-
研經材料:《詩》20-23篇
-
在19世紀英國凱錫克“更高的生命”運動(Keswick Higher Life Movement)影響下,魏肯森姐妹(Kate B. Wilkinson,1859-1928)渴慕著在基督裡那更聖潔的生命。她寫下的這首聖詩(Hymn),彷彿是腦海中充滿了《腓立比書》2:1-16的 禱告。
-
海歸事工需要您的參與!獨行奇事的神在這個時代,為中國創造了一個海歸的浪潮,讓許多學人在海外學 成後返國,參與中國的建設。 基督徒在地上生活,經常要與世俗的觀念爭戰。
-
早晨, 萬物清新,百鳥歡鳴。花草植物在氤氳晨霧中,猶如剛剛沐浴過的童子,滿身的清香爽淨,露珠環飾。大地整個兒像被造物主重又裡裡外外洗過了一遍,充滿了一種朝氣蓬勃的欣然氣象。
-
人的寫作也分為第一滴眼淚的寫作,和第二滴眼淚的寫作。拜偶像的寫作是第二滴眼淚的寫作。這是很大的試探。越有恩賜,越有“成就”的人,越容易落入這種試探。
-
2009年7月25日的《澳洲新報》周刊1087期,封面以“体悟自我、擁抱當下”為題,推介內文《從內觀Vipassana學習生活的藝術》。我之所以 注意到這篇文章,首先因為我是傳道人,對大眾媒体中宗教性的訊息應予關注。
-
依我個人看來,中國人未來的20-30年所面臨的神學挑戰是艱巨的。那將是莊稼收割的時節,重任可想而知。作為中國的年輕一代學人,如果看不到這樣的異象,不為未來做好預備,則一切都將成為紙上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