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論壇

  • 電子聖經會否取代紙張聖經?──傳通科技如何影響聖經的閱讀與詮釋(劉帝傑))

    電腦科技可否引入聖經閱讀?當否提倡信徒用電子聖經靈修?對此等觀念,一般教會始終未廣泛接納。是信徒過于保守?還是世俗電腦科技與古典聖經有屬性的相衝? 阅读全文

  • 不在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小涓)

    我終於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教會的傳統、規矩無法讓人生發出愛心;教會的傳統、規矩,也無法讓人知罪;教會的傳統、規矩更無法造就人。我們是受洗歸入基督, 不是歸在哪個教會的名下,如何看教會傳統和聖經真理的關係,如何在執行教會的傳統中有上帝的恩典,如何尊重自己教會的傳統,卻不論斷批評他人,實在是值得 深思、討論。 阅读全文

  • 工人之路面面觀(二) ——恩賜的管家(邱志健)

      奉獻是本分,是起碼的。如果我們不懂得把最愛的給上帝,我們就不懂得什麼叫愛主超過一切。我們的自我保留,會阻礙自己對神旨意的明白和領受。當我們願意把最 愛奉獻的時候,上帝可以把它再給我們,就好像以撒回到亞伯拉罕的懷中──那將是一種不同的感受,因為它是從主來的了。我們就曉得,神在我生命裡面,祂是至寶。 阅读全文

  • 教牧和長執的定位如何調適?(白添成)

    從以上教會的實例的探討中,無論是牧者或長執,能夠在屬靈的榜樣與領導的功能上取得平衡的不多,這實在是華人教會的缺憾。當我們在探討這一課題時,一方面為這些教會禱告,一方面也警愓自己:一個健康的牧會理念,需要運用現代行政管理的原則,且要建基在屬靈生命的成熟榜樣上,兩者缺一 不可。 阅读全文

  • 祈禱、傳道,失落的藝術?(彭懷冰)

    《祈禱出來的能力》、《講道的藝術》,是對 我全職傳道生涯影響極大的兩本書。最近,我更意外地發現,兩書都提到有人視祈禱、傳道為過時的藝術。 阅读全文

  • 工人之路面面觀(一) –牧者與長執、同工(邱志健)

    ”在教會裡,人人都應當事奉,沒有什麼聖品人員和平信徒之分。但有些人很喜歡“在野”作意見領袖,卻不願意接受名份,表面上 好像很清高,其實是在逃避責任。 阅读全文

  • 修築橋樑的人 ──回應《福音派的過去和未來》(平后君)

      來美國已經四分之一世紀有多,在信仰的路上隨而融入所謂福音派的主流而不自知。近兩三年,內視野狹窄,我們夫婦倆心中升起了一個很大的問號:可知道自己恐怕是福音派的井底之蛙嗎? 阅读全文

  • 咽不下一口氣——回應“神的聖言”(晨小華)

    看了《舉目》第五期(2002年3月出版)上,關於“聖經無誤論”的討論,我被深深觸動了,是的,聖經無誤,我從心底深處相信聖經是一本忠實的記錄。 阅读全文

  • 在曠野中轉折(史正)

    在海外華人基督徒中,無論早年來自港、台或近年來自中國的學人,常見到在學業、事業、生活、 服事各方面經歷了艱苦奮戰之後,由“無產階級”踏入了“中產階級”的平穩時期。於是,漸漸鬆弛了當初那股勇猛精進的鬥志與敏銳自省的心態。 阅读全文

  • 也談青少年的教育–有感于熊璩〈今日青少年教育面臨的危機〉一文(宗寧)

    在《舉目》第五期,看到熊璩弟兄有關青少年教育的文章,對今天美國公立學校的教育有深刻的剖析。其中對杜威實驗主義教育法的討論尤令人省思。不論是學校的老師,還是做父母的,我們都應該仔細地去考慮,到底我們需要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形像。 阅读全文

  • 再談青少年的教育 ──對宗寧回應的回答(熊璩)

    帶著興奮的心情,筆者讀到宗寧兄對〈今日青少年教育面臨的危機〉一文的回應。他是實際的教育工作者,有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筆者尤其同意他對家庭教育的強調,家庭教育才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一線。 阅读全文

  • 人心有病 ──回應《妙手不回春》(張憶家)

    讀了《舉目》第五期上,劉志遠弟兄因為一個弟兄的自殺,而探討教會關懷体系的〈妙手不回春〉,以及嗣後蘇文隆牧師回應的文章,心裡有許多感觸。讓我由心理健康輔導人員的角度,來參與這方面的探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