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us Saith the Lord!——在後現代語境中聆聽上帝的聲音(呂居)2017.10.02
基督徒作為真理的兒女,承擔著一個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天職),就是用真理照亮混亂、黑暗、充滿謊言的時代。而教會作為真理的柱石與根基,在這資訊氾濫、喧囂嘈雜的後現代,應當像那定海的神針,發出真理的光芒,以免上帝的選民被誤導、被迷惑。 阅读全文
-
新舊約中,上帝“很不一樣”?(高山)2017.09.21
公義又慈愛的上帝,亙古長存,從未改變。有時我們無法理解上帝的作為,但是在質疑上帝之前,或許先思考這句話:人絕不會比上帝更公義。同樣,人也絕不會比上帝更慈愛。 阅读全文
-
我願“巳初的工作,酉初的心態”(外三篇)(李賢)2017.09.20
我的存在不是偶然,而是出自造物主精細的雕琢。我開始看重自己。當我知道不是我附屬於世界,而是世界附屬於我,我開始歡躍。抬頭看,我開始高聲讚美。 阅读全文
-
永恆的答問:我們怎麼知道那條路呢?(黃奕明)2017.09.04
這條路通往父那裡去,是十架道路,是主犧牲的愛,是一條又新又活的路,是一條是回家的路,回到天父為祂的兒女所預備的永恆天家之路。 阅读全文
-
平凡生活不世俗(慕容)2017.08.23
物質宇宙不是罪惡,日常生活也不是罪惡。基督徒可以在世界上生活,帶著讚美的心在工作中服事主。 阅读全文
-
有一份愛,為你而來(郭為)2017.08.21
這份來自上帝的愛,是為每一個破碎不堪的靈魂所預備的。在這個遍地是虛假之愛的社會中,這份真愛,算得上奢侈。主耶穌已經發出祂的邀請函:“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每一個願意說“主啊,我是個罪人”的有福了。 阅读全文
-
聖經與華人文化中的勇敢(許宏度)2017.08.16
聖經與華人傳統文化都推崇“勇敢”的美德,但兩者之間有很基本的差異。 阅读全文
-
誰是誰的鄰居?——撒瑪利亞人比喻中的憐憫(鄧紹光)2017.08.07
憐憫人的,亦是被憐憫者的鄰舍,他也需要被憐憫者愛。如此一來,憐憫並非強者的特權,強者不能以優越的姿勢憐憫弱者。 阅读全文
-
因信稱義與華人文化(陳濟民)2017.07.24
當我們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和走向超文化宣教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也正是因信稱義的真理,因為保羅當時面對的挑戰,正是如何在一個大羅馬帝國下,向猶太人和外邦人傳揚神國的福音,使他們都在耶穌基督救贖的愛中共同成長,榮耀真神和主耶穌基督。 阅读全文
-
道路、真理、生命的融貫(黃奕明)2017.07.03
耶穌回答了三大文明的終極問題:中華文化問的是道路的問題,以希臘哲學為首的西方文化問的是真理的問題,而印度文化問的是生命的問題。耶穌的回答表明,祂自己就是三大問題的答案,若不藉著祂,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阅读全文
-
耶穌的人性(肉身)是受造的?是有罪性的?——駁大衛·鮑森(David Pawson)“耶穌的肉身帶有罪性”(奉知)2017.06.15
基本上,鮑森將人性等同罪性。他說,“耶穌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指祂該有罪性。若無罪性,怎麼個相同法?“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來》4:15),若祂不在“有罪性”這一點上受試探,祂就不算“與我們一樣”,也不算受試探。 阅读全文
-
四大要素,四大應許(周小安)2017.06.08
新約的四大要素(應許),在我們身上實現時是有次序的:首先是赦免罪孽,第二層是個人親密認識上帝,第三層是律法寫在心版上,而作為整體的應許則是更新的婚約。所以,我們若要進入新約應許的豐盛中,就不能只停留在罪得赦免的層次,更要進一步個人親密認識上帝,並且成就律法的義,就是預備“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預備自己成為聰明的童女,迎接基督再來帶我們進入羔羊的婚宴(參《啟》19:7-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