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教會生活
-
依我的觀察,品格塑造雖然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公共話題,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在華人教會裡,卻不常聽到。各教會的講台和教導,以及各種大型特會的 信息安排,都很少把品格作為主題。更沒有聽說過,有什麼教會把“品格塑造”當作牧養大陸群體所面臨的挑戰,並發出警訊來提醒廣大教會。
-
當我意識到自己不喜歡那位姐妹的時候,已經到很嚴重的地步了──但凡有她在的場合,我就心情莫名低落。我並不是討厭她。她很好,講話得體,甚得眾人稱讚,又關心人,舉手投足成熟又體貼,為人勤懇又敬虔。她也沒什麼得罪我的地方。可是,我就是看她不舒服。
-
給自己的文章取這樣一個危險的標題,是在三思之後,也算是一種自嘲。 首先說明一下,我在此僅僅是自我反思。我不希望有人藉此對教會上綱上線,也不希望有人對我上綱上線。當然,我是做好“死而後已”的準備了。
-
永芳 本文原刊於《舉目》38期 “咚、咚……”,我聽到了輕輕的敲門聲。開了門,幾個十來歲的小伙子,或捧著鮮紅玫瑰、或提著購物袋、飲料等,一言不發地走了進來,笑咪咪地看了我一眼,快速穿過教會的副堂,走進大堂。 這是週五下午,青少年團契(Morning Star Fellowship)在教會的聚會。有時聚會之前先聚餐,通常是姐妹們在廚房忙前忙後,遇特殊活動也多半是姐妹們在製作生日卡、邀請卡等,所以平常是姐妹們較早來到教會,今天小伙子們先來教會倒是有點特殊。 感覺到這些小伙子進進出出、忙得緊,我繼續埋頭準備成人查經聚會材料。“請問您們今晚查經還是八點開始嗎?”抬頭一看,一個小伙子不知何時已站在我身邊,沒 頭沒尾地問了一句,我點了一下頭。“那八點以前我們可以用副堂嗎?”“當然可以,八點以後你們若要繼續使用,我們可把今晚查經聚會換到大堂。”“不、不, 八點以前就行了。”小伙子滿意地轉身走了。 將近六點,我走向大堂。才步入大堂,立刻眼睛一亮:屋頂上綴著彩帶,平日崇拜的椅子全移到一 邊,空出來的地方搬進兩張大長桌,桌上鋪著漂亮桌巾,配著鮮紅玫瑰、金邊裝飾的餐盤,同色系的金邊紙巾,長桌兩邊整齊放著高背椅子。“你們今晚有特別聚會 嗎?”“是的,今晚是感謝姐妹之夜(Sister’s Appreciation Night)。”“因為平常姐妹們辛苦了!”我還沒會過意來,他們已經解釋了。我再抬頭向廚房望去,只見兩個大男生圍著圍裙,正在忙著,“你們要請她們吃 飯嗎?”他們點了點頭,我這才看清已到的全是年輕弟兄們,而屬於青少年團契的姐妹們一個也沒到。好一個感恩之夜!感謝姐妹們! 晚上八點後,陣陣笑聲不時由大堂傳進副堂,我心中暗想:好熱鬧!成人查經聚會散會時,青少年團契還在繼續。週日,見到青少年團契的姐妹們,我問:“感謝姐妹之夜還好嗎?”,她們立刻眼睛發亮、笑著說:“太好了!太驚喜了!” 原來那晚姐妹們來到教會後都被請到副堂。副堂的桌上零散地放了一些前一個週五晚聚會後吃剩的點心,和幾個罐頭,及長短不一、大小不齊的筷子、叉子、餐盤。姐 妹們在“感謝姐妹之夜”看見這樣的擺設,難免有些失望,但想想小伙子們平常在這方面本來也就少有機會練習,他們有心辦“感謝姐妹之夜”,也算不錯啦! 姐妹們正努力打起精神之時,聽到“請到大堂集合”,心想大概是去大堂唱詩歌吧,於是起身向大堂走去,一進大堂,就被華貴高雅的整体佈置所震懾,不由得歡呼驚 叫起來,這時弟兄們奉上一人一朵長梗玫瑰,再端出弟兄們精心製作的晚餐,餐後開始遊戲聚會。不但如此,會後姐妹們又各有禮品一份。 弟兄們的安排,姐妹們大大驚喜,使她們個個High(快樂)到極點。 我年少時把客氣話“都是自己人嘛,別說謝啦”當真,以為“謝謝”是對外人才用的詞句。親朋好友之間若說上一句“謝謝”,那就見外了。只能把謝意藏在心中,待 他日有機會再回報。因此我只有在作文時,會寫幾句感恩的話。事實上正由於平日缺少練習,機會來時也就不會說,更別說回報了。當別人覺得我驕傲的時候,我也 總覺得別人不了解我。長大後体會到說聲“謝謝”,並沒有自己人與外人之別,這是花了很大的代價才明白的,至於學習如何用行動表達,就更是在代價中再加上淚 水,一點點學來的,直到今日。 看到教會中青少年的活動,使青少年有機會學習對身旁的人表達感恩,這不僅是學習說聲謝謝,更是學習及時用心與行為表達謝意。這是多麼美的全面學習。 作者來自台灣,畢業於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現任橙縣基督教會傳道人。
-
我原在國內的大學任教。1993年底,我赴香港攻讀博士學位,1999年回內地大學繼續任教。為什麼我的同學博士畢業後,都紛紛轉向北美、澳洲等地發展,我卻回國了呢?
-
不參加教會的理由很多,“教會”本身也不是不需要改進。但是,要明白為什麼要上教會,我們就必須先明白聖經中救恩的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上帝拯救的對象是一群人,而且要這群人以他為生活的中心,一同得到他的應許。
-
由是感悟到,後現代人並非無意基督教信仰,卻顯然對教會的一切興味索然。他們也不排斥屬靈的事和上帝的觀念,只是反感教會將人分門別類,反感教會的制度化、教會自以為義的論斷,和教會熱衷控制人的權力欲望……
-
有一次筆者被一間教會邀請,在慶祝該教會週年時領培靈會。所講的主題是“基督、教會與我”。第二個晚上,國語部的牧師在會後,因沒有看到說普通話的人來參加聚會,就告訴我,昨天聽了我講“教會與我”,就有人對他說,講神嘛,他們還有興趣,講教會,他們沒有興趣,所以不來聽了。這就好像六十年代美國的嬉皮時代,那時人說,基督我要,教會我不要。持這種心態的人,其實是把基督與教會分割了。
-
為什麼教會裡常常有少數人服事多數人的現象?除了人天然的惰性,不願服事人,只 願被服事外,或許還因為尚未見過有感染力度的服事的美好經歷,或周遭缺乏人人服事人、人人被服事的風氣,或者因為前面的老同工沒有刻意去提攜、鼓勵、帶領新同工。但重要的原因之一,恐怕是因為對有關服事的聖經真理認識不夠。
-
近十幾年來,有許多從中國來北美的學生、學者及其家屬,有機會到教會聽福音,也有成千上萬的人受了洗。但是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些受過洗的人,過一段時間以後,教會裡再也找不到他們的蹤影。更有甚者,這些流失的人中,聲稱自己是“前基督徒”,表示自己已經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