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學人
-
培訓營對我一個剛剛信主就蒙召作傳道的人來說,無疑在認識信仰,認識聖經,甚至認識中國家庭教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開啟和幫助,對我後來的事奉有很大的影響。
-
為了幫助本刊初信的讀者在真道上進深,在靈命上成長;《海外校園》在兩年前己經構思,決定除了出版佈道性的雙月刊外,更在1997年另增加兩期進深特刊。
-
在自己過往的理念中,神不是一個帶有懲罰的報應者、就是一個高不可攀的神秘東西,是不可捉摸更不可親近的。但耶穌基督不僅主動地把我從失喪當中救出來,更是讓我在生命中去經歷祂真實的愛。使我知道祂在那裡,祂在這裡,祂與我是息息相關的。
-
10年前,《海外校園》邀請我參加一個筆談,題目是“信主容易,成長難”,談中國學人信了主之後,不追求、不成器,信得快、離開得也快。現在,《舉目》又向我約稿, 內容差不多:“為什麼中國學人不願固定加入或委身某一教會?”
-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學人事工的進展,在北美、澳紐已有一些教會以中國背景的人士為主体。這樣的情況,和70、80年代在北美成立的美生華裔(ABC)或粵 語、台語的同質性教會頗為相似。從過去教會增長的經驗中可看到,原先以單一語言或族群為主体的同質性教會一定會多源化。因此目前以中國學人為主体的教會也 絕不會閉關自守;當她穩定成長,且有宣教心志後,也必須開始思想如何接納其他背景的華人(或西方人及其他族裔)溶入這普世教會中的肢体。
-
對于“要順服神”,基督徒通常不會有異議。但談到要順服人,尤其是具体到要在屬世事務上,順服政府、丈夫、父母這些直接影響我們實際生活的“人”,基督徒的口徑可就不那麼一致了,甚至是各持一詞,眾說紛紜。
-
我在教會做過的事奉包括主日司會、司聖餐、講臺翻譯、成人主日學老師、詩班、帶查經、團契負責人、教會通訊錄編排、主日飯食、清潔、探訪、佈道會陪談員等等。
-
隨著中國學人在國外人數逐漸增多的趨勢,人們看到這些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梁,不但在海外充分展示才華,獲得學業上的成就,事業上的成功,同時也經歷了信仰方面的爭戰。
-
一提到“教會”,許多未接觸過教會或初到海外的中國學人,常有兩種極端的印象:一個極端是將教會視為《巴黎聖母院》中瀰漫陰森、神祕氛圍的教堂;另一個極端,則是將教會過份完美化,以為是充滿愛與溫暖的人間淨土,完全遠離世俗的鬥爭與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