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熊璩
-
范學德和熊璩,從海外校園創刊不久,就成為經常寫稿的作者,也曾擔任兩刊的特約編輯多年,參與內容策劃、討論、編輯及關心作者、國內同工等,他倆對兩刊的貢獻,永蒙記念。
-
我記得,好幾位弟兄姐妹積極地投入校際間的“串聯”,集體到芝加哥市中心示威。他們羡慕紅衛兵的激情,更充滿了“為人民服務”的熱誠……
-
我們要積極地尋求對話,而不只是定罪、批評。例如,我們儘可以就墮胎問題,或同性戀問題,敞開地對話,尋求了解,探討人類共同的需求,和我們共同的殘缺。因為,這些既然是心靈(不只是道德)的問題,聖經既然是上帝對人類的恩言,我們必然會有共同的語言。
-
後現代人反對組織化教會的權勢與做法,但不是反對基督教的信仰內涵。後現代人是多元化的,我們要的可能不只是一個新的宣教模式,而是需要許多個。對這個族 群,我們要同情、了解,建立溝通橋梁。單單一味地否定是不智的。但願,後現代思想的挑戰給深受現代思想影響的教會,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
-
對宗教信仰陌生的人,可 能把基督教與一般的民間信仰等同,對教會裡的神職人員缺乏尊敬。但是對許多認真的基督徒而言,宣教士和牧師是他們觀念中最聖潔、最高尚的職業,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講道高”的心態。其次是青年團契的輔導和福音預工者,再其次是醫生、專業人士、家庭主婦(夫)、藍領階級。等而下之的大約是政治人物,律師和娛樂界了。
-
今年入夏以來,華爾街股市直線下洩,累創新低,好像找不到谷底。投資大眾人心惶惶,面臨市場數十年來最大的危機。
-
今年七月美國加州的聯邦法庭在爭論:向國旗致敬的誓詞中,是否要刪除“在上帝之下”(Under God)的字眼。這是美國自由主義針對學校發起的挑戰,是學校加深世俗化的又一實例。
-
帶著興奮的心情,筆者讀到宗寧兄對〈今日青少年教育面臨的危機〉一文的回應。他是實際的教育工作者,有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筆者尤其同意他對家庭教育的強調,家庭教育才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一線。
-
林肯總統所處的,是一個缺乏領導的膽識、沒有完整的道德(moral integrity)的時代。可以說,他靠著對人類尊嚴與平等的堅強信念,和他從信仰上帝而來的裡外一致的道德勇氣,加上他高瞻遠矚的領導魄力,隻手把美國從分裂和良心破產的邊緣挽回。
-
網絡文明反照了我們自己,網絡的普及所帶來的挑戰和機會,我們絕對不能忽視。它將顯明我們的工程是建造在沙土上,還是在磐石上。我們應當塑造超越網絡文明的人格,建立健全的價值觀,讓網絡文明能夠為人所用,而不是人被網絡文明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