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鶯 本文原刊於《舉目》47期 人人皆有情緒,也經常體驗情緒。情緒是人對周圍事物、日常生活狀況的反應。情緒的處理與表達,對人際關係具有很大的建設或破壞的力量。 情緒也反應了人的生命成熟度,是基督徒靈命的指標之一。處境誘發出的個人情緒,會透露出人的心理活動,包括信念、價值觀、動機、欲望等等,因此是十分值得重視的。 情由心發 情緒並非是獨立存在的,乃與人的其他心理活動息息相關。有人以為情感與思想是可以分割的,理性與感性是對立的,此乃錯誤的觀念。一個人的外在情緒,源於內 心,情緒將個人的內心活動表明出來,諸如心志/認知(思想、計劃、判斷),意志(選擇、行動、作為),以及良心(是非意識等)等等,是以《箴言》3:24 要我們保守我們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西方心理學學者指出,造成人情緒不穩的7個因素是:自尊心低 落、缺乏快樂、焦慮、強迫性觀念與強迫性行為、缺乏自主、憂慮以及罪惡感。但是聖經告訴我們,人類的情緒問題,要追溯到伊甸園——亞當不順服神,人類開始 自治、自足、自私(self-independent, self-sufficient, and self-focus)。也就是說,人的罪行才是導致人類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的根源。 人的問題不只限於情緒上的,更是認知上、意志上、良知上的,是全人的,而非世俗心理學者所認為僅僅是心理上的。例如:如果一個人認為,他必須有面子才有生存的價值,那麼,他在思想上就會認為面子很重要,丟了 面子是可怕的。當有人公開或私下說他不對、不好之處,他就認為丟了面子了,就會不開心(這就是情緒了)。接著,他可能選擇反擊,或逃避,或遮掩(自我防衛 的藉口)等等。 說穿了,這就是外在處境啟動了內在的思想、信念、價值觀等等,又帶動了情緒、欲望、反應、感受等等。思想與情緒共鳴時,意志會很快做出選擇,指揮大腦下達命令,讓身體做出言行或舉止的反應。因此,每一種情緒其實都反應出其人真正的所是,他/她的本性。 因此,人可以問自己為什麼有這種情緒?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又是什麼?若一個人探究自己的內心,就會知道自己內在的爭戰究竟為何。 頭大身小 根據多年的經驗,筆者發現,華人基督徒的靈命成熟度,多半不是與神學知識成正比,乃是與是否順服、信靠神有關。靈命不成熟非因情緒問題,乃因不順服神,是意志力的選擇——能否將自己的欲望放下、信靠神的選擇。 在美國或台灣、香港等地的華人信徒,不乏真理的教導和信仰成長需要的資源,因此思想上有真理的認知。這些基督徒若選擇順服神的權柄、信靠神的真理,無論任何 處境,都按照聖經作出回應,將自己內在欲望服在基督主權之下,將自己的思想順服在神的真理之下,就不會有所謂的情緒問題,此即所謂靈命成熟的基督徒是也。 但基督徒如果參加了各種聚會和特會,接受了各種裝備,也瀏覽各種屬靈書籍,熟讀聖經,明白真理,卻只有知識而無生命,是所謂“頭大身小”的信徒也。此類光有神學知識,信仰卻未落實在生活中的信徒,一旦遇上逆境,生命中就會產生各種掙扎,然後以情緒問題的面貌出現。 既同且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