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11
-
有的教會,視學生為池塘中的魚群,丟了太多食物進去,辦了許多活動,想盡辦法製造誘因,卻無法留住年輕人——因為這些年輕人,只是受到“食物”的吸引才來的,是暫時的。一旦沒有了“食物”,他們會去尋找其他讓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或是離開教會,回到原來的環境中。這樣的學生福音事工,事倍功半。
-
好友是虔誠的基督徒,信主後,人生觀丕變——在我看來,變得有點奇怪。她的孩子,絕大部分時間是待在家裡學習,沒有出去上學。剛開始時,我們都以為,她不滿意美國公校水平低,乾脆自己教,以便培養孩子提早上哈佛或史丹佛。後來才知道,她要用聖經來教導孩子,免受無神論、世俗人本主義的污染。
-
這或許表明了,我們的心靈實在太貧乏,貧乏到我們很難在生活事物中看到神,或者體悟神的法則,貧乏到只有到了教會唱詩歌、對著十字架,才覺得神靠近我們。我們講到神,就很難生活化,是因為我們很少在生活中遇到神,我們想分享也分享不出來。
-
教會分裂,可以說是今天華人教會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在我們教會附近,過去10年裡,最少一半的華人教會分裂過。教會分裂在信徒中造成的傷害,不可估量。
-
這次爭論,雖然讓杜倩有些不愉快,但她從心裡知道,老同學是語重心長的。對信仰是應該有敬虔的態度。不過,杜倩覺得,林哲有點走火入魔。除了上班,林哲把所 有的業餘時間都搭在教會裡,教主日學、帶查經班,今天探訪這個、明天關顧那個,各項活動,如禱告會、詩班,樣樣不拉。虧得他的太太不上班,把所有的家務包 了,孩子也上了高中,比較懂事,否則,他家日子可怎麼過?
-
我們生活在一個空前發達、豐裕的時代,每人每天接觸到的信息,可能是過去的人一生信息量的總和。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卻是極度饑渴,極度沒有安全感,極度 恐慌,極度沒有信心。人們在超負荷的物質、信息供應裡,迷茫、恐慌著。人們盲目地用成功、財富、名利、美貌,填充著自己心靈的空虛和生命的貧乏。
-
我們“忘記了”基督徒的身分、忽略了所擁有的,又太在意所沒有的。這使我們不自信、不滿足。愛慕虛榮,使我們與人比享受、比子女、比工作——只看見所沒有的,卻很少為所擁有的獻上感恩。
-
在教會,我聽牧師講道,和教會弟兄姐妹談愛主。回到家,卻又被朋友拉去喝酒、吹牛、講哥們義氣;早上起床後讀聖經,知道應該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 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在上班的路上擠地鐵、在辦公室面對工作的壓力和同行的競爭時,又會抱怨、咒罵、嫉恨、苦毒、爭競、詭詐……
-
教會的弟兄姊妹未必是人人主動聆聽的。而消費者主義的影響, 使有些會眾只希望宣講生動有趣,並不期待宣講帶來什麼深刻的反省。這種想法,甚至影響了不少傳福音的人。渴想認識真理的人,都必須善用理性去聆聽宣講,並反復思考宣講的內容。
-
宋博士墳在史無前例的文革中,早已遭到破壞,花崗石的墓碑被挪移,拋棄在外面。後人用水泥把碎角修復平整(見圖1)。墓碑現在基本完好,上面刷了白灰,刻有“耶穌基督的僕人,宋尚節安息之所”,以及“是了,我必快來,阿們”等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