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笛卡爾誕生(賀宗寧)2017.03.31
笛卡爾可以說是17與18世紀理性主義的始祖。理性主義將“知識”的獲得從一向教會所宣稱的“啟示”,轉到科學。基督教的信仰也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由理性主義及後來的經驗主義共同推動整個社會進入現代主義。 […]
笛卡爾可以說是17與18世紀理性主義的始祖。理性主義將“知識”的獲得從一向教會所宣稱的“啟示”,轉到科學。基督教的信仰也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由理性主義及後來的經驗主義共同推動整個社會進入現代主義。 […]
為了基督徒之間的和睦、團結,我們不也需要這樣的和事佬嗎?更何况,真正愛主的基督徒,能够平衡愛與真理,不會在無關痛癢的事情上,與人爭執不休;真正愛人的基督徒,能够理解他人的傳統和文化,在真理的基礎上,用愛心接受對方。 […]
生命中感受上帝的呼召,就向着它奔去…… […]
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都是同走天路的朝聖客。這條天路並非一路坦途,也會遭遇晴雨、冰雪、冰雨、風暴的日子。然而,我們有主一路同行。並且,不管我們在教會有沒有參與服事,都需要彼此看重,彼此激勵,看到危險時彼此勸誡“小心,路滑”,跌倒時彼此扶持──這就是上帝的家。 […]
西元1625年3月27日(明朝末期天啟5年,也就是大秦景教碑出土的那一年),促成《欽定本聖經》出版的英國君王詹姆斯一世(King JamesⅠ)逝世,享年58歲。詹姆斯是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兒子,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的玄孫。這個雙重的關係在日後成為他繼任兩國國王的重要因素。 […]
2011年,一位在美國加州DMV(車輛事務局)門前,大聲宣讀聖經的基督徒,被在場的警察拘捕。經過近6年的纏訟,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庭終於做出最後判決,確認這位基督徒勝訴。 […]
水不能洗淨我們的罪,不能潔淨我們身體和靈魂中的罪——即使我們像安琪兒那樣因為羞愧而浸在河裡,用石頭搓傷自己的皮膚,弄得自己傷痕累累、血跡斑斑——上帝知道我們背負不起這樣的重擔,祂已親自為我們結清了一切的罪債。 […]
也許UU使人覺得更寬容、更多元、更政治正確,也更迎合當今的潮流,讓那些不喜歡宗教信條但仍在尋求信仰歸屬感的新紀元運動人士,心有所歸,但這個信仰體系,最終無法回答人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生命意義何在等終極問題。
UU思想從早期教父時代就存在了,但為什麼到了18世紀末,在北美新大陸,特別是新英格蘭地區,找到肥沃的土壤而生根開花、自成一統?在末世或許值得我們更進一步去探討 。 […]
教會不是工廠,而是上帝的藝術創作室。保羅以上帝的作品來形容門徒,每個門徒都是在基督裡創作的藝術品(參《弗》2:10)。教會不是要機械地製造出一批批門徒,而要參與上帝的創作,雕塑出一個又一個門徒。
在上帝雕塑祂子民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信徒都當參與其中,一方面接受雕塑,另一方面也參與上帝對他人的雕塑。 […]
1779年,牛頓接受倫敦隆巴德街聖馬利亞教會的邀請,擔任主任牧師,一直到他逝世。當時在倫敦,只有兩位牧師是屬於福音派,不久,他就發現自己在日益增長的福音派信徒中非常受歡迎。他自己也大力支持在英國國教裡的福音派事工。 […]
海外校园OC《举目》 | 网站:behold.oc.org | ☎️:(310) 328-8200 | 微信:FollowChrist | FaceBook | 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