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信息

  • 讓我們續寫動人的故事(克遜)

    教會小組在查《羅馬書》,大家饒有興致。不過查了兩次,紛紛說:太難了,都是說道理、講神學。 阅读全文

  • 神的自我形象(文:Bruce Christian 譯:晴米)

    研經材料《約》3:1-36,4:1-10 阅读全文

  • 正確地禱告(文:Bruce Christian 譯:晴米)

    研經材料:《詩》20-23篇 阅读全文

  • 聖經神學故事:約瑟的故事(蔡金玲)

    約瑟傳奇的一生是舊約精彩故事之一。約瑟無論在任何環境下都 能對神有信心,敬畏神,堅心忍耐,以致通過神在他生命中的熬煉,達成神在他身上的計劃。 阅读全文

  • 勿做速食基督徒——《馬太福音》8:18-22釋經(許國慶)

    在這樣一個講究效率、講究方便、講究馬上就能看到成果的時代,基督徒的信仰和價值觀也受到影響。我們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要求馬上看到效果,越來越不肯花代價。 阅读全文

  • 救主君王 ——應許的彌賽亞降生了!(文:Bruce Christian 譯:王敏俐)

    研經材料—-《約》1:1-34 阅读全文

  • 現實之窗(文:Bruce Christian 譯:王敏俐)

    研經材料—-《詩篇》1-6篇 阅读全文

  • 耶穌受洗(施瑋)

    拿撒勒人耶穌走在通向悔改、施洗的約旦河路上。他不需要悔改,但他定意與渴望悔改的人同在。他的身影,除去了人們走向悔改時的懼怕,除去了人們走向悔改時的疑慮,除去了人們走向悔改時的羞恥。因為,聖潔的主也曾走在這條路上,他的腳印是軟弱者的安慰,是疑惑者的保障。 阅读全文

  • 淺談聖經考古(陳慶真)

    聖經考古不是神學研究,不能証明 “三位一体”,也不能証明“道成肉身”。聖經考古乃是將古代歷史中與聖經記載有關的文物,以科學方法將其挖掘、解讀、評論、分析並發表。考古學家也是歷史 家,只是他們對聖經的興趣,超過了文字,是親身到野外實地勘察挖掘。他們的研究成果,可以增加了我們讀經時多一度思維的亮光。 阅读全文

  • 當神學家的意見不同時(陳濟民)

    陳濟民 本文原刊於《舉目》39期       有人問:“我敬重的兩個神學家對同一段經文的意義有不同看法時,我該怎麼辦?”這是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筆者個人也曾深受困擾。在這篇文章中,筆者要嘗試與讀者們分享一些個人的心得。 現象的成因        首先,我們要分析一下造成困擾的原因。基本上,一般信徒常接觸到的,可分兩類: 一、神學系統引起的問題。         我們解釋聖經時不可能避免系統性的處理,因而產生不同的說法。在華人教會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四種現象:加爾文宗與衛斯理宗的差別;時代主義與非時代主義的差 別;靈恩派與福音派的差別;新派與福音派的差別。由於篇幅的限制,加上筆者自己學識有限,我們不能在這裡詳細說明,只能用兩段經文做為例証,說明不同神學 系統對同一段經文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1) 《羅馬書》8章29節。“他(神)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這節經文談到預定論的問題。衛斯理宗的人談到這段經文,會說“預先所 知道”這個字(希臘原文是一個動詞),表示神的預定是基於他先預知我們會信主耶穌。加爾文宗的人卻會說,“預先所知道”這個字真正的意思,其實是指神看中 我們,是他的主權,不是因為預先知道我們會相信。         (2) 《使徒行傳》19章1-7節。這段經文涉及聖靈充滿的問題。靈恩派的人解釋這段經文,常會指出這段經文談的是一些“門徒”沒有聖靈的洗,表示聖靈充滿是在一個人信主以後才發生的事。有些福音派的人則會說:這裡所說的“門徒”根本不是基督徒。 二、象徵性語言引起的問題。        這是由於這種(象徵性)語言基本上就是另有所指,因此我們解釋經文時,難以準確地掌握經文本身的意思。我們也可以用二段經文說明。         (1) 芥菜種的比喻(《可》4:30-32;《太》13:31-32;《路》13:18-19)。這是主耶穌說過的比喻,顧名思義,用的是象徵性的語言,內容相 當簡潔,我們也知道它必定與天國有關。可是,這比喻要表達的是什麼?有人說,這是表示天國擴展的時候,特別是基督教成為國教的時候,魔鬼會混進教會而使它 變質;另有人說,這是天國擴展的時候,天下萬國的人都要接受主耶穌的福音。        (2)《啟示錄》6章1-2節的第一印。經文說約翰在異象中看到一個騎白馬的,“拿著弓;有冠冕賜給他;他就出去,得勝並且要再得勝。”(新譯本)這個異象的內 容相當簡短,我們得到的印象是一位常勝將軍。但是,倘若我們問:這常勝將軍在人類歷史中出現時,會是誰?有人認為這人是敵基督以武力征服世界,也有人認為 這是指基督以福音在普世傳揚。 實際建議 一、基本要點:唯獨聖經。         面對差異,我們必需先掌握基督徒信仰的一個基本要點,就是“唯獨聖經”的原則,這是16世紀宗教改革時學到的功課。馬丁路德為著自身罪惡的問題掙扎,從聖經 中找到因信稱義的真理,可是這卻與當時流行的教導不同。因此,在辯論中,對手問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以教皇為代表的教會與你的看法不一樣,怎麼辦?在這情形 下,馬丁路德說出了他信仰中另一個重要的信念:唯獨聖經。也就是說,教會與教皇的看法都必須經得起聖經的檢驗。對馬丁路德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選擇, 因為他敬重教皇,更是熱愛教會。但是,他必須承認教會可能會錯,教皇也會有錯。         筆者在神學院進修時,讀早期500年的教會歷史,有一個現 象令筆者相當震驚,那就是:這幾百年中有許多我們所尊敬的教父,他們都有相當獨特的貢獻,但是他們也都有錯!後來,讀新約《加拉太書》第2章,發現保羅認 為彼得在教義的理解上也曾經出錯,而且錯得相當離譜,因為他與一些違背因信稱義的人妥協。不過,這並不表示保羅不敬重彼得。        我們華人信徒 多數是在威權社會中長大,凡事都有標準答案,有官方立場,加上我們不少人接受西方19世紀的科學觀,認為一切都有絕對的客觀真理,同時又深信聖經是上帝的 話,覺得必須絕對忠誠。因此,面對神學家彼此間的差異時,常會覺得問題顯得格外嚴重。但是,我們需要接受一個痛苦的事實,就是我們所敬重的人都不是神,所 以會有出錯的時候,因此所說的話都必須經得起聖經的檢驗。 二、解經的基本原則。… 阅读全文

  • 安息日與主日 ──基督徒與舊約律法的關係(續)陳濟民

    在新舊約聖經中,安息日所要表達的真理有兩面:(1) 安息日表示神不要人在世界中過的是做牛做馬的生活;(2) 但安息日更是表示神要人與他來往,享受他所創造的豐盛美好的世界。這是神在舊約要以色列人守安息日的原因,也是為什麼在新約又強調主耶穌的重要。可是,有 些讀者也許會說:這一來,我是活在新約時代,可以不作禮拜了?! 阅读全文

  • 基督徒的行為 ——愛德華滋論“屬靈人”(四)麥安迪

    現在,你可能會問:“藉著上帝的靈,真基督徒會成聖到什麼程度?”在《宗教情操》中,約拿單.愛德華滋(以下簡稱愛氏)針對此問題給了我們可能是最完全的回答,他從聖經中擷取關於基督徒生活中聖靈工作的12個記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