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聖戰”——從取消萬聖節到取消聖誕節?(王星然)2023.10.29
如果教會因為信仰的因素打壓萬聖節,那是否也應該考慮:不要再蹭中秋節的名義來舉行佈道會了?或是不要再假借春節愛宴之名來接觸慕道友了?這些傳統節期的慶祝,都可能讓華人教會之禁止萬聖節,變成一種假冒偽善的行為,有嚴重的“雙標”嫌疑! 阅读全文
-
吃得苦中苦?——耶穌的大破大立、徹底顛覆(馮欣)2023.10.28
信了主之後,我們無時無刻、無可避免地在兩種價值觀的衝突中生存,有時甚至覺得,自己“披著兩套外衣”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披著原來的舊外衣,待人處事和信主前無異,甚至也做一些不太光彩的事。到了團契和主日聚會的時候,則是披上基督徒的“新衣”,換了一副面孔,處處顯出“基督徒”的樣式。 阅读全文
-
你向誰禱告?你如何禱告?——從神學實踐思考禱告(陳世賢)2023.10.23
在聖經中,多數時候人是處於領受上帝話語的被動姿態。但《詩篇》卻讓我們看見人主動向上帝發出話語:禱告給人相當程度的主動性,使我們有機會向上帝主動提出話題或議程;我們不只是接祂丟來的球,我們也發球給祂。 所以,我們當怎樣禱告呢? 阅读全文
-
拆毀隔斷的牆:當子女說你好煩時(蕭靜馥)2023.10.18
從那時開始,我才意識到,不要一股腦地想“控制”他們的思想,而是要與他們一起來接觸外界思想,給他們分析解釋世俗與基督信仰世界觀的差別,使他們有經歷、有自己批判的能力。 阅读全文
-
槍聲響起,你在哪裡?——關懷遭難者的具體行動(蔡茂昌)2023.10.11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在面對這些槍擊事件,在震驚之際,可曾想過這事怎麼會發生在我們的社區?身處同地區的華人教會,我們當如何看待此事件?有什麼是我們當做的事,當承擔的信仰責任? 阅读全文
-
從李玟到《海底》——如果流行文化可療癒……(李靜)2023.10.02
以上幾位聖經人物,都經歷了黑暗的幽谷,有許多痛苦和掙扎,但他們都有一個情緒的出口:向上帝傾訴。 這是基督徒的特權,也是上帝給我們的恩典。 阅读全文
-
里斯本淪為廢墟,巴黎卻在跳舞?(古墨)2023.09.27
幸而作為耶穌的追隨者,基督徒以響亮的行動,告訴苦難中的人:有人關心他們,他們並不孤單。《福音聯盟》報導,美南浸信會訓練的救災志願者,比美國紅十字會還多。在救災的過程中,他們也向受難者傳福音。許多人在災難中,看到了上帝的同在。 阅读全文
-
站在九月邊上,回顧今年懸而未決的五個難題(小旭)2023.09.25
這兩件事我都試著做了,但發現自己無法繞過幾個我還在探索原因、尋找答案的困境。它們雖然是個人的,卻可能也有一定的普遍性或者代表性,於是我想藉這篇文章來梳理和分享。 阅读全文
-
假如你路上遇到兩個小哥——摩門教是基督教嗎?(趙炳林)2023.09.13
摩門教非常重視婚姻和家庭,反對同性戀和墮胎,慷慨支持窮人,積極幫助有需要的人……那為,爲什麼美國基督徒,一提起摩門教就連連搖頭,甚至稱呼其為“異端邪教”呢? 阅读全文
-
男性形象與羞恥(談妮)2023.09.09
看來在集體意識相對強烈的東方文化中,臉面對男性而言,息息相關著羞恥與榮譽。就像用食指輕輕刮自己的臉頰,說“羞羞羞”,來解釋“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以在群體中的羞恥感,迫使人自省,進而守法——羞恥與迴避羞恥,是達到制約效果的有效工具。 阅读全文
-
藝術,是“世上小學”嗎?(王星然)2023.09.04
救贖就是上帝對我們的“再造工程”。想像我們是一個破碎的藝術品,失去了它原有的功用,上帝在祂的工作室裡,重新改造我們,成為全新的傑作,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阅读全文
-
你想不到我來參加你的畢業典禮(瑞雪)2023.09.02
我並不十分羡慕那些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我曉得人與人不能比較。我只求你身心靈健康,只求你生命的潛能得到發揮,只求你遇見良師益友,只求你勤奮上進,永不灰心失望,不斷超越自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