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與思

  • 衛生紙稱讚抹布,你真耐勞(吳蔓玲) 2014.05.05

    立場不同,看法自然有差異。然而,衝突事件的問題往往涉及的不只是立場差異,更在於如何表達,像最近台灣發生的反服貿黑箱運動、反核運動就是最好的例子。 阅读全文

  • 10美元,拯救MH370(張怡昕 )2014.04.30

    張怡昕 本文原刊於《舉目》網站言與思専欄 2014.04.30 10美元,拯救MH370 一個多月過去了,你還記得MH370嗎? 2014年3月8日,原定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馬來西亞航空MH370航班,在飛行過程中失蹤了。很快,除了傳統媒體的報道,微博和微信上也出現了很多關於MH370的帖子。大家為乘客們祈求平安,期待能出現奇蹟。 尋找MH370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定位這架飛機。真是想不到,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定位一架飛機會如此困難。據說是因為飛機上的通信尋址與報告系統(ACARS)被關閉了。難道沒有其他辦法定位飛機? 我讀到這樣一則新聞。“MH370班機如果付費更新到Swift系統,就能通過衛星持續傳輸飛行數據予有關航空公司、飛機制造商與引擎生產商。之前2009年墜毀於大西洋的法航客機便配備該系統,相關資料讓調查員把搜索範圍縮小至方圓64公里,並於肇事5日後發現飛機墜毀證據。”在馬航事件中,即使人為關掉某個系統,Swift系統仍能傳輸數據。 更新到Swift系統有多貴?每架飛機約需10美金,大約78港幣,63人民幣。 “很多大型航空公司使用全套Swift,其批發價僅約10美元(78港元),零售價要貴一些。馬航回應《華郵》的聲明指出,Swift並非強制要安裝的系 統,馬航現有Aero H SATCOM通訊系統已夠應付需求。被問到為何Swift價錢相宜都不考慮安裝時,馬航一名高層說﹕‘每塊錢都用到燃油去了。’” 人們表達了哀傷,表達了對馬航的不信任,表達了憤怒,但我們真該問問,從這樣的悲劇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你也會關閉自己的定位系統,不去團契不去教會不接朋友電話,躲藏起來任由自己被悲觀的情緒或者挫敗感籠罩嗎?或者是“把錢花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卻忘掉還有其他也很重要的事嗎? 當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只沉浸在情緒表達中時,新的熱點新聞又來了。 曾經高調曬恩愛的知名演員文章出軌了。媒體和大眾的注意力一下子轉移了。人們說,文章拯救了馬航。沒過多久,新的悲劇發生了。4月16日,原定從仁川開往濟州島的韓國歲月號客輪,發生了沉船。死難的有很多高中學生,船長和許多船員卻先逃了。 我們再次表達震驚,憤怒,期待,擔憂。但能夠預期的是,沒等我們做更深的反思,新的事件又將轉移我們的注意力。 人的所謂“軟弱”以各種形式表現了出來。我們無法回避。這不僅是馬航的問題,文章的問題,船長的問題,這是我們人類的罪。到底要怎樣對付這可怕的罪?在上帝,已有答案。在我們,不能隱藏。 馬航飛行員與空管最後通話時已關閉應答器 http://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40317/c17flight/ 馬航為省78元未更新追蹤系統 http://specials.mingpao.com/cfm/News.cfm?SpecialsID=281&News=c19b72cac68969ec4d92d2cecc1b31ecc117d4aeca5367e4843b14c84a Malaysia Airlines didn’t buy computer upgrade that could have given data on missing flight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malaysia-airlines-didnt-buy-computer-upgrade-that-could-have-given-data-on-missing-flight/2014/03/19/40e2484c-af7c-11e3-a49e-76adc9210f19_story.html 阅读全文

  • 市長賣牛肉(陸加) 2014.04.23

    老先生一回來,妻子就細細地看著他,小心翼翼地問:“您是我們的市長嗎?”老人笑了“我是前市長,我做了12年市長了,去年年底剛退下來的。” 阅读全文

  • 《挪亞》的狂野想像–到底《挪亞》是大爛片?還是有思想深度的好電影?(王星然) 2014.04.14

    據說今年是好萊塢聖經年,繼《上帝之子》後,Darren Aronofsky執導的史詩大片《挪亞》,千呼萬喚,隆重登場,在北美上映一週,立時登上票房冠軍寶座,許多教會朋友歡呼慶賀,奔相走告,手拉手前往朝聖…… 阅读全文

  • 裘爾神父下監了(吳蔓玲) 2014.04.07

    裘爾神父下監了 經過一年左右的訴訟,裘爾神父(Joseph LeClair)因為偷竊教區奉獻,5年內陸續共偷了13萬加幣,再加上他個人帳戶有不明款項40萬加幣,終於在3月19日被判決下監一年。在加拿大首都區,這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不是因為眾人交相指責他的惡行,而是他的會友們紛紛為他寫陳情書。據判刑的法官說,他收到幾百封信件為他陳情。 到底他有什麼難言之隱呢?就是豪賭。然而,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之下,怎麼還會有一堆教友支持他,就連他的上司渥太華區主教在判刑前2個月早說了,因為裘爾神父勇於承認自己的癮疾,所以教會將支持這位有才幹的神父得醫治,且回到事奉崗位。甚至被判刑之後,還有人為他抱不平說,那種神父虐兒案拖上許多時間才判決,而這偷竊案就判決那麼快! 答案很簡單,就是他極受教友們愛戴,在教友口中是一位熱情、心地善良的神父,有人找他幫忙時,他總是不遺餘力。 然而媒體卻不是這樣看的。媒體指出,剛事發(2006年4月)時,裘爾神父並沒承認自己偷竊,他還硬拗,宣稱賭博是用自己的錢,而直到今年1月,他才俯首認罪。媒體暗示著,恐怕裘爾神父不僅有賭癮要對付,他說謊的行徑也令人質疑他的品格。不但如此,媒體還嘲諷教庭,其他人偷竊職場錢財,除了刑責外,開除失業是必然結果,而裘爾神父服刑(大概只要服刑半年就可假釋)後,還有工作等著他。 我不禁聯想到前些日子世界著名的趙鏞基牧師因財務處理不當被判刑,並且他還有其他案件在審查中。既便已被判刑,還是有不少牧者站出來為他說話,甚至與他關係密切的教會聯會還警告,若有人提告趙牧師就開除會籍。 教會人士們大概因為愛和饒恕才如此維護牧者,但這樣的處理向世人發出一份不言而喻的信息,就是教會似乎更重視神職人員的“職場”表現、成就、個人魅力,甚於他們的個人操守。然而,這根本是與基督信仰背道而馳,上帝在乎我們的生命是否更像耶穌,更甚於我們的表現與成就。 然而,基督徒的愛有個容易被忽視的層面,就是伴隨著勇敢和堅韌。因著真誠的愛,也為了對方的益處,當我們瞥見不能榮耀神言行的端倪時,就及早憑著愛心說誠實話,警告他,免得他一錯再錯,而若是對方已經犯下大錯,不但接納他、愛他,更會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切實悔改,好叫他能真正重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 我忍不住想⋯⋯裘爾神父和趙牧師會不會就因身邊就缺了這樣親密的諍友,才會走到遭致法律訴訟,讓主名蒙羞的地步? 阅读全文

  • 從馬航迷蹤看第一張尋人啟事(新民) 2014.03.31

    3月8日以來,馬航370成了全球共同的關注,二、三十個國家參與了各種協助與多方搜尋。根據不同國家衛星信號的分析,飛機可能失蹤地點再三改動。如今離開黑匣子耗盡自備電池而停止發聲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整個世界似乎在焦急地呼喚:馬航370,你在哪裡? 阅读全文

  • 不是我們太理性,是我們不夠理性(張怡昕) 2014.03.24

    真正理性的人,常說的話,可能是:我不知道。我不太清楚。這點我要查資料。這個結論只在某個條件下成立。 阅读全文

  • 生死之間(陸加 )2014.03.18

    馬航失聯,機上兩百多人的生死立刻牽動了全球人的心。這類生死攸關的“大事件”在我的生命裡已經經歷了不少:911世貿大廈被撞、同事/鄰居被殺、汶川大地震、主內弟兄姐妹的突然離世、聖地牙哥的森林大火以及89年的北京,每一件事最後都變成色彩濃重、終生難忘的記憶。 阅读全文

  • 一場小蝦米對大鯨魚的硬仗——深入趙鏞基牧師事件(王星然) 2014.03.10

    關於趙鏞基牧師(編註)涉貪污瀆職事件,目前華人媒體上可以找到的文章大多是以評論為主,甚少有記者深入研究報導這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我認為要對這個事件有更公允的評析,了解始末是絕對必要的,公允的評析無關自義和論斷,它要求對事件有清楚的認識。 阅读全文

  • Pretzel麵包和大齋月(吳蔓玲) 2014.03.03

    每到2月份左右,就常聽到一些福音派西人朋友提到思想怎樣過大齌月(The Lent),也就是為要記念耶穌受死的40天預苦期。 阅读全文

  • 論斷(張怡昕) 2014.02.24

    論斷 我有一個很好的學者朋友。他為人真誠,做學術也很踏實,認真。我們能夠坦率地溝通,談學術,生活,信仰。他和我講到自己在北美留學時去教會的感受。他說,他承認人是有罪的,也承認人需要救贖,並且他對上帝有一種親近感,願意尋求。但他去華人教會時,遇到了一些讓他反感的事情。他去的華人教會,有牧者在講道時常常講中國大陸的醜惡現象,這讓他覺得很不舒服。我解釋說,牧者可能只是要用這些例子來說明人的罪。他跟我說他很不喜歡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用他的原話,“覺得他們在Judge。” 到底什麼是論斷? 我嘴巴裡講的,可能就是事實。但是我是以怎樣的心態去講的呢? 我是真的痛心,還是說,看,這些罪人! 我和我的朋友都知道,大陸確實存在種種問題。讓人不舒服的,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 什麼又是不論斷? 閉口不言,就是不論斷嗎? 我想,不論斷,絕對不是說看到問題不指出。 憋在肚子裡成了腹誹,毫不關心成了漠然。 真正愛一個人,愛一個國家,是要指出問題。我看到微博微信上一些文章,批判的時候充滿不平和諷刺。多渲染,少客觀資料,也沒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就是發洩。指出問題,不是為了看別人的笑話,不是為了宣洩情感,更不是為了標榜自己水準高(我們潛意識中間的優越感,甚至會欺騙我們自己)。指出問題,是為了改進。 那麼,怎麼樣才能不論斷? 我給自己的答案是,多幹實事多禱告。真正做事情的時候,就會知道做點兒事情有多麼不容易。就不會那麼輕易批評做事的人了。真正做事情的時候,忙碌而充實,就不會東串串西看看,說這個長那個短了。如果覺得沒有什麼事情好做,沒有什麼事情能做,那就危險了。文化水準不是很高的白芳禮老人,靠蹬三輪掙錢,20年間捐了35萬,幫助了差不多300個貧困學生。這就是榜樣。當我對社會感到不滿的時候,我為這個社會做了什麼?有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沒有為領導為鄰舍禱告? 不論斷,不腹誹,不漠然。多幹實事,多禱告。 注:白芳禮老人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9-06/18/content_11562865.htm 阅读全文

  • 賽場背後的“軼事”(陸加 )2014.02.18

    在這樣一個推崇爭競和成功的現在社會裡,人們越來越感受到個體的渺小和局限。我們知道的越來越多,但是可以自己把握的卻不多,這種追逐成功的價值觀也面臨著顛覆性的挑戰。一位芬蘭的滑雪健將曾被查出身體內有奇高的血紅蛋白含量,興奮劑檢查中心的人幾乎肯定他是通過自身輸血的方式來增強身體耐力的。正當不可避免的處罰即將臨到他的時候,人們卻意外地發現,其實他有一個罕見的基因突變,正是這個突變增強了他的造血機能。奧運會是“異類”人種的遊樂園,這話是有遺傳學根據的。他們算是一個成功者,還是一個“病人”呢?他們的成功對你我有什麼意義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