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莊祖鯤
-
在今天海內外的華人教會圈子 中,似乎存在兩種極端的觀點。第一種信徒,有律法主義、靠行為稱義的傾向,強調努力為主作工,以服事多、事奉忙為榮為樂。雖然口裡嚷嚷著累,卻隱隱約約地有一種成就感與安全感。另外一種信徒,則完全相反,自認為既已得救了,而且救恩是不會失落的,就可以安然無憂地等待被提上天堂。
-
在華人教會圈子裡,加爾文及其神學体系──即俗稱之“加爾文神 學”或“改革宗神學”,可謂如雷貫耳。然而同時,加爾文神學最近也在國內造成極大的論爭與裂痕。當我去國內時,常有國內同工小心翼翼地私下問我:“你對改革宗神學有什麼看法?”後來我才知道,有些地區的教會分為“唐崇榮派”、“反唐崇榮派”,及“中間派”三大派,幾乎已經到了互不交通、互不合作、互不往來 的地步,可見其對立之嚴重。
-
在普世華人基督徒熱烈慶祝馬禮遜來華200週年紀念之際,華人教會如何推 動宣教,就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前幾年興起的“福音傳回耶路撒冷”運動,也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有人聽到國內家庭教會已在招募成百上千的農村青年學習阿拉伯 語,就非常興奮地認為,這就是未來中國教會宣教的希望。但是也有人憂心忡忡,認為這些農村青年的知識水平,恐怕無法勝任這種跨越文化的宣教重任,因而認定這是一個錯誤的宣教策略。
-
Suffering is a universal issue faced by all people, from ancient times down to today, Chinese and foreign. All religions try to provide a solution to this reality of human life. As Christians, our attitudes and viewpoints on suffering reflect our understanding of our faith.
-
其實在基督教圈子裡,受後現代思潮影響最深、最早的,乃是神學方面。因為任何的思潮都是先由學術圈子裡開始醞釀的,然後才會逐漸影響到社會大眾。所以“後現代”現象固然是這二、三十年才受到注意,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後現代思想已經開始影響了基督教的神學發展。
-
自中古世紀以來,西方基督教國家一向把基督教視為獨一的、絕對的、排他的、超越的,也是唯一擁有從神而來的啟示的宗教。
-
在深受現代科技與理性思想影響下的社會,不約而同的人們都強調工作效率與績效,因此 “節目”(Program)是最關心的焦點。在這種環境下的教會,很自然地,也講究效率與組織化。
-
“後現代主義”既然是對“理性主義”的一種反彈,許多自“啟蒙 運動”以來深植人心的基本觀念及前提假設,如“理性是檢驗一切真理的依據”、“主觀的体驗是不可靠的,惟有能經得起客觀驗證的才是真理”、“科學是絕對的 真理”等等,也都被棄之如敝履。因此,後現代主義者,不但爭論什麼是檢驗真理的途徑,他們甚至連真理的存在都予以否定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現代基督教的 護教學自然受到新的挑戰。
-
基督教的釋經學,特別是在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之後,強調對原文聖經的研究及解釋。而當時“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的口號,更表明聖經是基督徒信仰及神學唯一的基礎與準繩。因此,聖經的“文本”(text),成為釋經學的核心關注所在。所以傳統上,釋經學是解釋聖經經文的工具,提供尋求及確定經文意義的方法。同時,傳統的釋經學強調,應該以各種途徑,去尋求明白“作者原意”(author’s intention)。因此著重文字、語法、字源、語文及相關歷史的研究。
-
但是重要的不是觀眾的回應如何,而是作為一個傳福音的人或媒介,我們所傳遞的信息是否準確?有否容易誤導別人?是否在信息中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議?凡此種種,都是傳福音的人或媒介極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