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戴德生
-
“倪永發問:‘英國人認識福音多久?’‘大概幾百年吧!’戴德生緬碘地回答。 “什麼?”倪永發大聲歎道:“為何你直到現在才把它告訴我們。先父尋求真理二十多年,可惜志未籌而身先;為何君不早來?”
-
戴德生所代表的宣教路線和李提摩太所代表的路線,各有其優點和限制。這兩種宣教路線,都屬改造的策略。兩者必須相輔相成,各教會和各個宣教團體各按神所賜負擔和專長,彼此配搭合作,並互相尊重。
-
基督教在華宣教策略,向來有兩條路線的說法,就是以“內地會”戴德生為代表的大眾路線,也就是以最快的方法,在最短時間內,讓最多中國人信主,一切只為搶救靈魂,其餘皆無關緊要。 另一條是以“廣學會”李提摩太為代表的精英路線,也就是透過教育、出版等長期性的經營,贏得中國的知識份子,改變他們的世界觀,為接受福音鋪路。丁韙良所選擇的,當然也是這種由上而下的宣教路線,而且表現得可圈可點,成就非凡。
-
公元1865年(清穆宗同治4年)6月25日,戴德生在倫敦以中國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的名義,將10英磅的小額款項存入銀行,代表中國內地會的成立。
-
1855年,賓惠廉進駐上海,與年輕的戴德生相遇,進而成為一對互相敬愛的同工,在一起工作了相當一段時間。賓惠廉比戴德生年長17歲,且早他4年到中國宣教。因此戴德生把賓惠廉看為屬靈的導師。
-
戴繼宗牧師說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偶爾還會冒出幾句台語,因為他當年讀的是台灣的公立小學,奠定了中文說讀寫的根基。海宣是華人宣教機構中,少有的從事跨文化的宣教機構,今年的夏令會是第38屆,因此他這次講道的主題,也圍繞在宣教上。有天晚餐我們正好坐在一起,我就問起了關於發現戴德生的原配瑪莉亞的墓碑一事。
-
身為華人基督徒、傳道者,我也很自然有一份感情,懷念奉獻一生在中國宣教的戴德生夫婦,感謝戴氏家族5代在中華地土宣揚福音。
-
身為戴德生的第四代,戴紹曾牧師(James Hudson Taylor Ⅲ, 1929.8.12-2009.3.20)的去世,留給後人無限的思念;而回顧他的一生,若以“克紹箕裘”四字形容,可謂再恰當不過。本文就戴牧師與三位 先祖之間的關係,探討其精神上的一脈相承與擴大。
-
讀《屬靈的秘訣--戴德生信心之旅》一書,會使我們覺得猶如在觀看一出以人的信心和上帝的信實為主題的活劇;讀着他在書信中的見證與分享,又使我們在靈命長進上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