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神學

  • 願我們如孩童,在神學沙箱裡盡情玩耍(徐子涵)2024.11.30

    聖經輔導是否真的符合聖經?靈命塑造教導要在禱告中安靜等侯聖靈的聲音,如何做?如何分辨?

    閲讀全文…

  • 急難時,再正宗的神學都蒼白無力!(王申得)2020.04.18

    急難還有一種神奇的凝聚力,把相同信仰和相同命運的人緊緊地連在一起。

    閲讀全文…

  • 一個90後的夢想和諾言(李漁岣)2017.09.04

    想來這就是聖靈的能力,讓我定意披戴基督做決定,使得我的夢想不再單是我自己的,也是祂的。因為這個夢想是我和上帝許下的諾言,一生不改變。

    閲讀全文…

  • 平凡生活不世俗(慕容)2017.08.23

    物質宇宙不是罪惡,日常生活也不是罪惡。基督徒可以在世界上生活,帶著讚美的心在工作中服事主。

    閲讀全文…

  • 這次我要介紹的好書,是黃福光博士的新著《五經神學》(Theology of the Pentateuch),屬香港浸信會神學院“聖經神學系列”的第二冊。原著以英文撰寫,張群娣翻譯,厚達315頁。此書旨在介紹摩西五經在基督教正典語境裡的討論,以及所涉及的神學問題。

    閲讀全文…

  • 《神學的阿基米德點》(陳培德)2016.07.04

    預計共出版三卷的“教義的詮釋”系列,第二冊《神學的阿基米德點:基督論,以及贖罪論、救恩論》新近面世,延續卷一《神學的發生》在論述神學的方法論、神論、人論及罪論之後,卷二以基督論、贖罪論和救恩論為主要內容,仍由李麗娟博士撰寫。卷三則是論述教會論、聖靈論和終末論,分別由魏連嶽、林榮華、張聖佳和曾念粵四位聖經學者執筆,不日面世。

    閲讀全文…

  • 讓樹有更多年輪
    ,

    讓樹有更多年輪

    卡森教授、凱勒牧師和派博牧師進行3人對話……如果只學習一家之言,就會成為糟糕的複製品;如果師從兩個派別,就會搞糊塗了。只有多方學習,才能塑造信仰,更自由地領會聖經。

    閲讀全文…

  • 十年磨一劍——神學院畢業感言(張儒民)2015.05.11.

    十年裡,我沿著新澤西花園州高速公路,來回開了幾乎400次,累計旅程達四萬英里。 十年裡,我付出了總計四萬美金的學費,閱讀了近四萬頁的書籍,寫了數百頁的報告。實際所修32門課(94個學分,包括兩門網絡課程)花費我17個學期。

    閲讀全文…

  • 約瑟傳奇的一生是舊約精彩故事之一。約瑟無論在任何環境下都 能對神有信心,敬畏神,堅心忍耐,以致通過神在他生命中的熬煉,達成神在他身上的計劃。

    閲讀全文…

  • 陳濟民 本文原刊於《舉目》39期       有人問:“我敬重的兩個神學家對同一段經文的意義有不同看法時,我該怎麼辦?”這是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筆者個人也曾深受困擾。在這篇文章中,筆者要嘗試與讀者們分享一些個人的心得。 現象的成因        首先,我們要分析一下造成困擾的原因。基本上,一般信徒常接觸到的,可分兩類: 一、神學系統引起的問題。         我們解釋聖經時不可能避免系統性的處理,因而產生不同的說法。在華人教會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四種現象:加爾文宗與衛斯理宗的差別;時代主義與非時代主義的差 別;靈恩派與福音派的差別;新派與福音派的差別。由於篇幅的限制,加上筆者自己學識有限,我們不能在這裡詳細說明,只能用兩段經文做為例証,說明不同神學 系統對同一段經文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1) 《羅馬書》8章29節。“他(神)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這節經文談到預定論的問題。衛斯理宗的人談到這段經文,會說“預先所 知道”這個字(希臘原文是一個動詞),表示神的預定是基於他先預知我們會信主耶穌。加爾文宗的人卻會說,“預先所知道”這個字真正的意思,其實是指神看中 我們,是他的主權,不是因為預先知道我們會相信。         (2) 《使徒行傳》19章1-7節。這段經文涉及聖靈充滿的問題。靈恩派的人解釋這段經文,常會指出這段經文談的是一些“門徒”沒有聖靈的洗,表示聖靈充滿是在一個人信主以後才發生的事。有些福音派的人則會說:這裡所說的“門徒”根本不是基督徒。 二、象徵性語言引起的問題。        這是由於這種(象徵性)語言基本上就是另有所指,因此我們解釋經文時,難以準確地掌握經文本身的意思。我們也可以用二段經文說明。         (1) 芥菜種的比喻(《可》4:30-32;《太》13:31-32;《路》13:18-19)。這是主耶穌說過的比喻,顧名思義,用的是象徵性的語言,內容相 當簡潔,我們也知道它必定與天國有關。可是,這比喻要表達的是什麼?有人說,這是表示天國擴展的時候,特別是基督教成為國教的時候,魔鬼會混進教會而使它 變質;另有人說,這是天國擴展的時候,天下萬國的人都要接受主耶穌的福音。        (2)《啟示錄》6章1-2節的第一印。經文說約翰在異象中看到一個騎白馬的,“拿著弓;有冠冕賜給他;他就出去,得勝並且要再得勝。”(新譯本)這個異象的內 容相當簡短,我們得到的印象是一位常勝將軍。但是,倘若我們問:這常勝將軍在人類歷史中出現時,會是誰?有人認為這人是敵基督以武力征服世界,也有人認為 這是指基督以福音在普世傳揚。 實際建議 一、基本要點:唯獨聖經。         面對差異,我們必需先掌握基督徒信仰的一個基本要點,就是“唯獨聖經”的原則,這是16世紀宗教改革時學到的功課。馬丁路德為著自身罪惡的問題掙扎,從聖經 中找到因信稱義的真理,可是這卻與當時流行的教導不同。因此,在辯論中,對手問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以教皇為代表的教會與你的看法不一樣,怎麼辦?在這情形 下,馬丁路德說出了他信仰中另一個重要的信念:唯獨聖經。也就是說,教會與教皇的看法都必須經得起聖經的檢驗。對馬丁路德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選擇, 因為他敬重教皇,更是熱愛教會。但是,他必須承認教會可能會錯,教皇也會有錯。         筆者在神學院進修時,讀早期500年的教會歷史,有一個現 象令筆者相當震驚,那就是:這幾百年中有許多我們所尊敬的教父,他們都有相當獨特的貢獻,但是他們也都有錯!後來,讀新約《加拉太書》第2章,發現保羅認 為彼得在教義的理解上也曾經出錯,而且錯得相當離譜,因為他與一些違背因信稱義的人妥協。不過,這並不表示保羅不敬重彼得。        我們華人信徒 多數是在威權社會中長大,凡事都有標準答案,有官方立場,加上我們不少人接受西方19世紀的科學觀,認為一切都有絕對的客觀真理,同時又深信聖經是上帝的 話,覺得必須絕對忠誠。因此,面對神學家彼此間的差異時,常會覺得問題顯得格外嚴重。但是,我們需要接受一個痛苦的事實,就是我們所敬重的人都不是神,所 以會有出錯的時候,因此所說的話都必須經得起聖經的檢驗。 二、解經的基本原則。         也許有些讀者會說:“你說的我都知道”,但問題是:“我自己聖經的功力不足!”筆者的回應是:“恭喜你!因為你已經有這樣的自覺,是有些步驟可以減少這種困擾。”        首先,面對不同的解釋時,要注意兩點。第一,也是最要緊的,就是自己一定要熟讀聖經,因為聖經中有一些基本的底線:例如,只能敬拜獨一的神,耶穌基督是道成 了肉身,並從死裡復活,也是唯一的救主,等等。這些底線是一個虛心讀聖經的人都可以看到的。因此,當我們聽到一些不同的教導時,必須問一些重要的問題:這 個系統的基本精神何在?符合聖經的基本精神嗎?有沒有超越了聖經的底線?這是所有信徒都可以做得到的事;只要我們是真心要聽神的話,聖靈必定會提醒。…

    閲讀全文…